红岩的主题思想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一部小说。首次发布于2月,196165438。

《红岩》描写了在解放军进军西南的形势下,重庆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 * *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影片主要讲述了纪、、等* * *党员在狱中的英勇斗争。虽然最后惨遭屠戮,但充分展现了战死* * *党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1]

《红岩》结构复杂多变,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语言简单,风格悲壮。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2]

2065438+2009年9月23日,《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集。[3]

作品名称

红层

作品别名

火中永生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作者

杨益言罗广斌。

初版时间

1961年65438+二月

内容简介

1948年期间,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命令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后备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出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姜杰要去华蓥山基地,甫志高去码头为姜杰送行。姜杰叫他注意隐蔽,他答应了,但心里不同意。当江姐到达离基地不远的一个县城时,他发现她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在城头上高昂着头。看到纵队司令“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持在丈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工作。

主动吸收了一个叫郑的年轻人到店里工作。许云峰了解情况后很惊讶。几经分析,他发现郑形迹可疑,便让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行动。甫志高根本不听劝告,认为许云峰嫉妒他的工作表现,他因此被捕,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程刚、新疆和刘思扬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试图抓住重庆所有的地下团伙。然而,他尝试了各种伎俩,但未能从许云峰等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为了获得口供,凶残的敌人疯狂地折磨被捕的党员,给他们发霉的食物,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量,企图用酷暑、蚊虫、饥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监狱里的囚犯们在外面院子里的时候,在角落里挖了一口泉水。在保泉斗争中,龙光华壮烈牺牲,监狱里的犯人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只好妥协。

汉奸甫志高带领特务下乡,江姐不幸被捕,关在人渣洞里。在狱中,她备受折磨,凶残的敌人将一根竹签钉进她的手指。面对酷刑,她自豪地宣称:“酷刑太小考验,竹竿是竹子做的,产生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秋来冬往,转眼就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大好,国民党当局受到重创后开始释放和谈气氛。在农历新年前夕,所有在渣滓洞的朋友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聚会。更令人欣慰的是,地下游击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敌人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资本家家庭的党员刘思扬就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晚上,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委派,了解在狱中的表现,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对这个人起了疑心的时候,派人送来了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间谍郑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就被逮捕并关进了另一座监狱“白公馆”。在欺骗失败后,郑假扮成一名同情革命的记者,进入了人渣洞。他试图冒险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俞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解放军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监狱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卖傻多年的党员华子良,在狱中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与此同时,许云峰在地窖里用手指和铁链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人民解放军侵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时,徐鹏飞等人翻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蒋捷和程刚。在许云峰等人被杀的当晚,渣子洞和白公馆同时发生了骚乱。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在解放军隆隆炮声的陪伴下冲出了魔窟,迎接了辉煌的黎明。[4]

人物介绍

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我们地下党的领袖,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才华、品质和气魄。一出现在作品中,他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头目。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里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马上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决定取消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都处理得有条不紊。

许云峰勇敢无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在新茶园遇到了中国* * *生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李静媛。叛徒甫志高率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挺身而出,冷静地掩护了革命同志,被捕入狱。显示了革命者的气节。

许云峰足智多谋,意志坚定,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能力来应对迅速变化的局势。在狱中,他巧妙地引导徐鹏飞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承担了《前进报》的领导责任,保护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精心布置的酒席,随机应变,揭穿敌人的阴谋,把酒席变成揭露敌人的平台,机智地引特务头子毛仁凤现身。展现* * *制作人的无敌威力。

许云峰具有克敌制胜的大无畏精神和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在狱中,他与徐鹏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赤手空拳,凭着顽强的毅力,挖好了通往监狱外面的洞,留给了战友。他带着必胜的信念平静地死去。[5]

姜杰

江姐是红岩丰满的艺术模特。作为地下工作者,她经验丰富,警惕性高。在重庆潮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西装革履地拎着行李,马上就看穿了甫志高良好的表演心理,表现出了很高的党性。在去华蓥山的路上,她看到丈夫的头颅挂在城头上,伤心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肩负起丈夫无可争议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 * *斗士,她决心去死。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她忍受着种种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在她即将死去的时候,她神色平静,举止从容,梳好头发,整理好衣服,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微笑。“如果需要为* * *无产阶级理想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能够,脸不变,心不跳”,这充分说明了江姐作为* * *无产阶级战士的生死观。[5]

徐鹏飞

一个反面人物的形象,作者并没有把他脸谱化、概念化,而是注重挖掘他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残忍恶毒。“如果他随时听不到酷刑的嚎叫,他会感到空虚和恐怖”;另一方面,他有丰富的间谍工作经验,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瓦解对方的意志,利用他对家庭的依恋来对付甫志高,利用他的出身来对付刘思扬等等。但越是狰狞狡猾,越能衬托出革命者的崇高伟大。[5]

程刚

16岁加入中国制片人党。参与地下刊物《前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在车间被捕,关押在渣子洞和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操守,在狱中坚持出版《前进报》。然后他被枪杀了。[6]

刘思扬

虽然他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但他投身于革命,并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他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至死都没有玷污党的荣誉。[6]

小罗头

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六岁时,黄将军帮助小萝卜头学习。他学习很努力,记忆力很强,很尊敬老师,经常帮大人做秘密工作。他遇害时不满9岁,却在监狱里待了8年。[6]

华·

党员,最潜伏的* * *,忍耐不屈。因装疯卖傻被特务称为“疯老头”,关在白公馆。特务对他比较放心,经常让他去磁器口买菜。得知“提前分批切割”的罪恶计划后,逃往解放区,为越狱计划立下汗马功劳。[6]

双枪老太婆

作为花乡山游击队的一员,她因擅长使用双枪而被称为双枪老太婆。其原型是陈、、、刘龙华。甫志高死在一个有两把枪的老女人手里。[6]

甫志高

原是重庆地下党员,被捕拷打后叛逃,交出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造成极大破坏,是贪图享乐、无革命精神的典型。[6]

创作背景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于194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囚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研究所集中营。他们和小说中的主人公,* * *都经历过那些惊心动魄的奋斗人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人”,先后写出了《圣洁的花朵》、《江姐》、《萝卜头》等报告文学和《烈火中永生》等革命回忆录。然后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出了小说《红岩》。从准备到写作,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写了三百多万字,完全是三次返工,五六次改造。[7]

作品欣赏

主题

《红岩》反映了民族解放前夕一场光明与黑暗的生死较量。从65438年到0948年,中国革命进入了关键的转折点,胜利即将到来。然而,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重庆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刻,山城重庆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斗争。小说围绕三条线叙述斗争:“人间地狱”——中美合作事务所革命派与反动派的生死较量;地下党领导的城市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条线交织成一个整体,最终汇聚在监狱斗争这条主线上。作者聚焦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生动展现了革命者迎接民族解放、彻底战胜敌人的殊死斗争,真实再现了民族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斗争的极端残酷和狂妄本质,歌颂了革命者为真理而战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5]

艺术特色

红岩专注于创造英雄。姜姐、、、齐、华、老大哥、老袁、、丁、、龙光华、俞新江、双枪老太太...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才华活跃在作品中,使这部小说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光谱。红岩中的英雄们职业和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着* * *产品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面对敌人,他们冷眼对望,大义凛然,一往无前;一旦革命需要他们,他们可以为正义牺牲生命,从容献身。小说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气节,还成功地刻画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其他的英雄,如老谋深算的警官纪,努力工作的,传奇的双枪老太太,都有鲜明的个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岩》中反派的刻画也很成功。它从观念上摒弃了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的写法,而是根据生活的本来面目,尽力从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解剖他们的灵魂,揭示敌人的反动本质。间谍头子徐鹏飞残忍嗜血,“以杀人为终身职业”。他顽固、阴险、狡猾,有一套反革命经验。他认为,做间谍不仅要“大胆无情、机警毒辣”,还要能“抓住对方心理、身体、家庭、情感上的弱点”,瓦解自己的意志,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小说充分暴露了敌特的傲慢与自大,也深入到了他的内心,暴露了他濒临灭亡前的绝望与空虚。于是,这个反动残暴的敌特头目就刻画得惟妙惟肖了。其他反派人物,如叛徒甫志高和警卫局长陆青,也描写得很好。

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复杂,但全书条理清晰,严谨多变。小说***30章,前10章,主要讲重庆的地下斗争和川北的武装斗争。后20章主要讲狱中斗争。前后相互关联,狱中斗争是中心。作者巧妙地利用人物活动的线索,把各种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牵引出来,串联起来。例如,于新疆和程刚的活动导致了工人运动;受江姐工作的动员,带出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陈松林和程瑶的活动导致了学生运动;甫志高的叛乱导致了许云峰、程刚、刘思扬、于新江和蒋捷的被捕,从而引发了狱中斗争。通过刘思扬的“释放”和重新逮捕,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之间的斗争被联系了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宏大、严谨、集中、多样的结构布局,以狱中斗争为主线,将党领导下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村武装斗争有机交织,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光明与黑暗最终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显示了作者结构艺术的独创性。

在人物塑造上,《红岩》也有突出的特点。

首先,注重挖掘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善于通过一些传神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比如蒋捷看到老公的头像后,强压下悲痛,带着华为匆匆前行。她“脚步越走越急,行李在手中仿佛失去重量;用盒子陪着她的华为,渐渐跟不上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对敌人的仇恨,不可动摇的革命意志,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总之,蒋捷巨大的内心波澜和她崇高的精神境界,是通过“越来越急”的脚步简洁生动地传达给读者的。作品还通过出色的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江姐被杀时无意中看到丈夫的暴力心理活动,刘思扬刚入狱时因为不像战友而被立即拷问,他的“有罪”心理活动等等,都是极好的例子。

第二,不断变换描写角度,以表现人物的丰富性。比如同样是写被惩罚,是对程刚的正面描写,对江姐和许云峰的侧面描写;有了牺牲,龙光华、江杰、许云峰和齐小萱就不同了。驰骋在战场上的新四军战士龙光华,生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还叫班长给他武器,让他冲锋。江姐,总是很安静,镇定,而且很整洁。上刑场之前,梳头打扮,像是要去参加一个欢乐的聚会或者一个盛大的仪式一样,走出牢房。许云峰死前再次与徐鹏飞进行了一场舌战,挫败了他无耻的挑衅,揭穿了他生前的懦弱本性。齐小轩,在越狱的最后一刻,站在一块高耸的岩石上,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其他战友突围。

第三,通过剧情的突然转折,人物的精神面貌被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华形象的刻画。花多年不发一言,不与任何人交往,对狱中发生的一切不作回应。敌人和同志都把他当成“疯子”。作品也给他写过几次,但都只是用简洁的几笔来描述他的疯狂和神经质的行为,以此来强化他“老疯子”的形象。终于,在斗争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华突然出现在监狱特科极其秘密的会议地点,脱下伪装,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为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突如其来的剧情转折,让一个长期以来高瞻远瞩、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突然矗立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7]

原型探索

许云峰——原型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建业。

许建业的社会职业是志诚公司会计,别名杨青,出生于1921,四川邻水人。真实身份是重庆市委委员,负责工人运动。在小说中遇到许建业的那个人叫李静媛,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真正认识的是高,一个地下党员。[8]

双枪老太婆——党员陈同志和烈士的原型。

陈是四川岳池县人。川北起义时,陈亲自负责后勤和军需,下山筹粮,并到重庆购买枪支弹药护送回华蓥山。解放后,陈在重庆市妇联担任制作部副主任,后调入市文联任专业画家。1960年,这位一生充满革命传奇的女英雄,因淋巴癌去世,享年60岁。

邓惠中,另一个手持双枪的老妇人的原型,原名张会中和张若兰。1938她到延安后,进行抗日宣传,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8月,她加入了中国* * *产党。在实际武装斗争的实践中,她学会了射击,并逐渐成为一名神枪手。她经常把两把枪插在腰间,去乡下养粮食。由于来去不定,她巧妙地配合了敌人周宣,成了当地百姓中的传奇,成了被敌人吓住的“双枪老太婆”。[9]

华——原型革命家韩子东

华原型韩子东,1933入党,同年打入敌特机关,揭发后被捕。韩子东被关押在贵阳西峰监狱和重庆白公馆。在白公馆监狱里,他受尽折磨,只是不肯招供,低头,特务们对他渐渐放松了戒备。日后白公馆的新特务只知道他是老嫌疑犯,他很蠢。看管购物的王茂才经常带他出去摘菜,最后逃出了魔窟。[9]

胡浩——一个具有正义感原型的青年学生

玄浩是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学生。在他的人生旅途中,他还被骗进了一个军训班。当他意识到自己被骗后,毅然溜之大吉,被国民党特务抓进了白公馆监狱。玄浩在监狱里不爱说话,但他用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事实来判断和对比这里所有的人。从那以后,玄浩就一直在监狱里给党员发消息,写纸条,讨论对付间谍和保护战友的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是满腔热情。1949 165438+10月27日,玄浩在大屠杀中殉难。罗广斌没有忘记这个逃跑后的年轻人——狱中党员最真诚的朋友,并在小说中把他作为革命青年的代表来写。[9]

作品的影响力

《红岩》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并被改编成电影《火焰杯》和豫剧《江姐》等。自1961发布以来,已转载51次,发行800多万册。同时,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命名为百本爱国主义教材。[2]

作品评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扬重新解读了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经典: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准确地说《红岩》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但它是一部关于人们信仰的启示录。小说《红岩》是严格按照当时的思想规范和现有的文学写作规范的要求和观念创作的。[10]

由小说改编的漫画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撰写的《重建中国的叙事——红旗谱、红太阳、红岩的创作策略》:以“时间叙事”的方式解读《红岩》,我们会发现,在整个故事的设计和安排上,其实有一个具体的组织、启发和引导的过程。[10]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翔宇在《红岩》中探讨了“身体”的革命意识:红岩从“身体”入手,阐释了在红色狂欢的苦难姿态中,“身体”的痛苦如何被一种充满信仰和道德的革命浪漫激情所取代。[10]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成都人。中学时,因为爱上一个穷女同学,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离开去昆明读书。1945年加入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青年团。1946年初,以支教的名义被派往滇南开展农村工作。宣被调回重庆。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经江竹筠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出卖汉奸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子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 165438+10月27日越狱。重庆解放后,在重庆团委、长寿湖渔场当领导。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军人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狱歌》(1950)。与杨益言、刘德斌合著报告文学《圣血花》(1950)和革命回忆录《烈火永生》(1958)。从1958到1961,他与杨益言合著了小说《红岩》。1962调入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人。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被平反。

杨益言(1925—2017),祖籍四川省武胜县,重庆人。我在同济大学学习。他因参加反对美国蒋介石的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1948 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禁在渣子洞集中营。重庆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间谍和反革命分子。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彻底平反,后来成为重庆市文联的职业作家。[11]

纠正错误

参考数据

王国安。世界汉语教学百科词典[M]。上海:汉语词典出版社,1990,281。

[2]本书编委会编辑。120清华北大教授推荐的必读书籍[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89。

[3]《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集》。新华网[引用日期2019-09-28]

星图百科寻找万物之间的联系。

杨益言作品

全部

红层

红岩的故事

男女英雄的故事

红岩九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