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励志故事
蔡元培小时候经常在楼上学习。一天晚上,他的楼着火了,全家人都吓坏了。突然,他想到了在楼上学习的蔡元培,大家赶紧喊他下楼。此时,蔡元培已经钻进书里,不理大家,依然埋头读书。家里人只好赶紧把他从楼上拉了出来,于是他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看书,再也没有从书里出来。看到他极其平静的表情,大家都被他的读书精神感动了。
读书如此淡定,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种程度。
蔡元培,从6岁到17,十年私塾读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岁到23岁,有机会去绍兴城首富许淑兰家做校书、班度,和许的弟弟一起读书。徐淑兰是绍兴市首富。他于光绪六年捐资十万元盖房买书,创办了“古月图书馆”。面对这么多书,校对,他一下子就钻进了书堆里。四年来的精读,让他的国学知识变得广泛而深刻。
为了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他学习外语,做了九年的准备。时机成熟,465,438+0岁时,他去了德国,开始了他的勤工俭学生涯,学习外国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等。只要时间不冲突,他就边听边学。他在德国学习了五六年。46岁时,他回国担任教育总长。政治局势不稳定。失望之下,他辞去了教育总长的职务,继续在德国和法国学习。直到51岁,被聘为北京大学校长,他才回国。
蔡元培做了十年北大校长,四次去西欧国家学习。在北大的十年里,他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在国外学习,在国外的学科中他最爱心理学和美学。以至于他病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想学习。他说如果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一定会重新学习心理学和美学。蔡元培的终身学习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就像蔡元培自己说的,一个人如果学习得当,有考上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读诗书,学中西。无论是早期在私塾读书,还是成年后多次出国留学,都是“一心读书”。正是这种聚精会神的阅读,使他掌握了中西知识,掌握了古今中外的所有学科,从而为他作为北大校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阅读”,真正投入进去,有什么做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