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职场现象:我看过的迄今为止关于职业规划最好的文章。

所有你不曾想到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你不期而遇;所有你曾经乐此不疲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你承受似乎注定的代价。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锋利的刀,默默地划破一切软硬,不断向前。根本没有什么能让它的前进变得坎坷,但它改变了一切。”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混了,迟早要还的。

虽然你我都是凡人,只是这个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但我还是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在阳光下开花结果。不管以你现在的经历能否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请先把它写下来。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因为时间可以解释一切,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在近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35岁以上人群对职业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时间的把握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客户中,经常会遇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的人——至少在总监级别以上,在公司有一定职位,年薪不低于20万;另一种是他们工作了很多年,但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高低、物质回报还是个人价值感,都得不到很高的认同。这两种情况虽然比较极端,但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所有在职业发展上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至少10年。那些在职场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隔一两年就换一个方向,永远不会在某个方向上积累。当然,除了频繁跳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有一个方向的积累,但是这个积累是重复的,没有上升,导致职业发展停滞不前。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规定35岁以下。如果你已经35岁了,却还在不停地通过招聘网站跳槽,那你就要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当然,根据我们实际的咨询经验,如果你真的到了35岁甚至更老的时候才思考这个问题,很有可能你是无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多实际困难会让你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到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后悔当初的选择,但是又想哭。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想好自己未来的谋生之道。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这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80后群体,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走向三十岁。如果青春是上帝给你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是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这种资本就不再是你的专利了。从你大学毕业到三十多岁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给了你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有五年时间。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去犯错误,那么,为了不让你的事业在35岁之后变得一团糟,你至少应该在30岁的时候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就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态度原谅你的年轻和轻浮。否则,你多走错一步,以后就必须以十倍的代价来弥补。30岁到35岁,要学会为人生积累更多的厚度,这样才不会在遗憾和后悔中度过余生。

30岁:你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家庭和责任。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你很远。不管你是颓废还是忙碌,时间都在飞快的流逝,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必须考虑家庭问题。如果你有家庭,你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你的事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保证你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这不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和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双方四个老人的赡养)。在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成倍增加,但如果你不能在职场中获得双倍的成长,甚至以某种形式倒退,那么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让你没有余力去寻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跳槽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我的收入没有现在这么高,我会在现在的工作中轻松跳槽吗?说的更直白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勇气和胆量吗?所以要行动,就要在没有家庭负担的情况下轻装上阵。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将在平庸中永远“安逸”地度过余生。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和年龄的匹配度。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要求五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水平。同样的工作,五年经验和10年经验,能力和责任是不一样的。工作时间越长,能力越强,两者之间是正的乘法关系。但是如果你违反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然后你就会失去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比较困难的一个情况就是能力和年龄不匹配。很多工作三五年的人,甚至工作一年的人,能力相差不大,所以当他们想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阻力。原因有二:一是频繁跳槽,没有一个方向的积累,没有一技之长;第二,虽然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很久,但是只在第一年有所增长,剩下的几年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30岁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你们一定要仔细审视一个问题:我毕业工作多少年了?我的能力和我的年龄匹配吗?如果不符合,那么你一定要尽早树立危机感,往前跑,弥补和那些先知的差距,保证自己不会在竞争中被别人推倒。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提升。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了五六年的销售,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曾经跳槽去应聘一家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在面试过程中,他能够回答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但是当他上升到制度层面和战略层面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工作了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感觉自己可以掌握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方法;但如果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职场中,不同职位层次的人做的事情不一样,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模式也不一样。一个基础业务员思考的是如何维护终端,这是战术上的事情,也是他的本分;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像一个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怎么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每一个企业的经营都是由战略和战术组成的。大战略再细分成小战略,小战略再细分成一个个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付诸实践。不同层次的人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合作的意义所在。同样,不同层次的人也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级别越高,你的眼界和思维就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就越高。否则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不会有大的发展,更谈不上职位的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职位越高,与上司的关系越密切,与公司高层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不能和上司保持高度一致,那么你的能力就无法得到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晋升的机会很渺茫,你的职业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在咨询职业规划之前,我们会有一个评估环节,对客户的综合基础进行系统评估,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年龄,重点是30岁左右。如果你在30岁之前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之后的事业很难有所突破,有很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这是一个严重的伤害。但是每当我们遇到这么严重受伤的客户,我们只能对他们说:“对不起,我们无能为力。”所以,想要让30岁以后的事业不后悔,顺利度过30岁这个坎,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一个你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因为明确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生涯围绕一个点成长积累经验,而这个积累的经验也是你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和能力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基本上是不可能提高的。

关于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必须有一个核心。围绕这个核心,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也明确了。即使你走得慢,你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知道你的目标,你一直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走的是一条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不是走弯路,而是一直往前走。

我们去年咨询了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事业发展很不好。其实并不是。此人目前税后月薪654.38+0万元,是个不错的水平。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一个频繁跳槽的人,职业发展水平会如此之高?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只是比别人幸运而已。其实并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每一次跳槽,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好,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向这个方向靠近,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现在房价和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突然增大,也导致很多人在生存压力下变得浮躁,随波逐流。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如果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提不上去,往往会选择辞职。但其实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很务实,干多少拿多少是天经地义的(当然特权阶层不在讨论范围内)。如果不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价值,却还想获得更多的回报,没有人愿意做这样只赚不赔的生意。你对公司贡献了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有多强。能力的积累来自于长期坚持一个方向。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去实践,去成长。那些因为走了弯路而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弥补损失的人,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你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无论你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你都必须付出至少10000小时的训练。马科姆·格拉德威尔(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形:成功人士的故事》(Alien:Tales of Successful persons)中说,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过调查,你会发现他们至少努力了十年,每天不少于三个小时。书中有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出生于西伯利亚。他在4岁时得到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从那时起他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但是,他的天赋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个小时,5岁开独奏会,15岁获国际大奖。文热罗夫说:“我妈妈每天晚上8点回家,晚饭后教我小提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简直是折磨,但两年后我成了一名小提琴手。”

很多人都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不是的。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Frank Freddy)认为,花大量时间有效练习的人自然会有自己的运气:“他们几乎要求很高,当运气来临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这正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你自己。哪些方面是你没有准备好的?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五年,才能获得回报,而这种回报会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比较长远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变得非常坚实牢固,你的脚步也会更加稳健。

职场上,无非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找对目标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那么学会做人就是你职业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我们甚至认为,做人比会做事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学会做人是一种职业素养,任何时候任何公司都可以培养。即使你的专业技能没有太大的突破和成长,良好的职业素养也会从另一个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我们也遇到过很多不称职的客户,但是态度很好,很积极。他们用自己优秀的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有句话说,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男人,在任何一个组织里,你都会成为被所有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做人的实践中,有四个要素可以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首先是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包括与你的老板和同事的关系。和老板关系不好直接决定了你的升迁。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这么说:“如果你和你的老板关系不好,基本上意味着你在这家公司的职业生涯结束了。”而且和同事关系也不好。即使有一天你被提拔成了他们的领导,你的权力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被架空。你的下属要么不听你的,要么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舒服。

第二个要素是建立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们应该注意学习的重要性。去年我们遇到一个客户,年近40,做了14年的会计,但他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在公司没有升职的机会,多年没有涨工资。我们问他一个问题,“在14年期间,你有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深造或者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上很常见。关于你的学习和成长,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是否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理论和实践上,我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吗?如果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能独立处理,有独立的能力吗?厚度决定高度。你之所以有厚度的积累,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你以为你没有退步,其实别人都在进步,你和别人的差距不知不觉就拉大了,所以你退步了。

第三个要素是建立专业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你愿不愿意做这份工作,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事情做好。在他的岗位上谋得一份工作是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都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既然你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工作职责就要求你做好工作;如果你不想做好,那就离开,不要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许多杰出人士成功的必备素质。即使你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要用消极的方式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也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身处职场,能收获的不外乎两样: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在这个岗位上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自己能得到的一切。如果你对工作持消极态度,你将空手而归。

第四个要素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心。

我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都很脆弱,经不起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来的各种磨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耶稣,为什么不接受苦难的洗礼呢?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失良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懦弱囚禁了人的灵魂,希望能感受到自由。强者自救,圣人助人。你不能成为圣人,但你必须坚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只有适应这个规则,你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

30岁以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果你想在35岁以后在事业上取得大的发展,你应该利用好从30岁开始的5年时间,准备好以下三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完成你的专业品牌建设。

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肯定是不可以频繁跳槽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你的专业知识增长会一直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影响你的升职加薪。我该怎么做,什么适合我?这个时候我应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利用剩下的五年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为什么会赢?未来影响世界走向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称霸世界舞台,锻造别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靠就是专业。”你是一流商务人士还是普通上班族?这就是区别!给自己一个职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遇到过五年内跳槽13次的客户,接触过10多个行业。如果你也这样做,你就不专业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的专业品牌形象,你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知识结构,要脱离具体的操作问题,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成为一个有“远见”而不是“短视”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看齐,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培养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用优秀弥补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深造、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个方面是建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的聚集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什么有的人出去做一次讲座需要几万?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你也必须像最优秀的人一样,在这个行业树立影响力,用思想去影响别人。

去年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年轻人,我们仍然印象深刻。他是一名专科生,主修印刷。毕业后,他去印刷厂做销售。也许在某些人眼里,这个专业,这个岗位,没什么特别的。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毫无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个月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是保证每个月写一篇文章的质量是必须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树立你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第二,它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前面我们提到了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毕竟你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知识是属于别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国外吸收的知识运用到你的工作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写文章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自己感受和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第二件事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

除了对技术非常热衷的人,如果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空间,在岗位上的晋升是必不可少的。有人会说我不想当领导。我只想做好我的工作,我很满意。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对不起,这不是你的选择。原因很简单:25岁就可以做基础员工;30岁,也可以做基础员工;但是当你超过35岁的时候,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前面提到了“35岁现象”。如果一个35岁的人,能力还局限在基础岗位,那么这样的人基本没有价值(当然落后的国企事业单位除外)。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把职务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努力。

成为经理是你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未来的发展空间离不开这种提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稳坐这个位子。盖洛普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频繁离职,问题往往不在于公司,而在于它的老板,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经验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正是因为中层管理不善,对下属员工的发展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职业发展不仅表现在专业能力上,还表现在专业素养上。

暂且不讨论“中层危机”对公司发展有多重要。从简单的角度来说,你必须意识到,你的管理可能会改变你下属的终身命运,而正是你错误的管理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时,最讨厌频繁跳槽的人。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当你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诚和素质低下时,你有没有考虑过建立一个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成长?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培养人才?很多公司会说,我们培养了,却留不住。到最后,我们都是给别人做嫁衣。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并不那么热衷于人才培养。但这正是问题所在: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企业都不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后的后果就是:所有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

当你的成长被老板阻碍,那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有一天成为经理,我们不想把这种不幸转嫁出去。只有这样,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每个人都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其中有很多困难,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

第三件事是找一个成长中的公司,和它一起成长相对长的时间。

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一家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和公司一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你可以见证一个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对公司的运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倾向于找大公司,这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快速成长,找一家成长性的,规模不大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会更迫切,你的职位提升会更快。第三,你的忠诚会给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忠诚是企业用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没有一个企业喜欢自己的员工经常改变主意。尤其是在很多企业跳槽率和离职率都很高的时候,忠诚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可贵的职业精神。

无论你现在是“初三”,还是正在走向初三的路上,请你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虚度大好年华,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更多厚度。当你老了,回顾你的生活。你是想做一个欣慰的人生,还是后悔懊恼的人生?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人这一辈子不能做太多的事,所以每件事都要做得精彩。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想法里。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跟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只有你的心和直觉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当你觉得自己的收入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随便和别人比,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在赚取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同样,当我们的生活不如别人时,也没必要羡慕,因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自己努力创造的。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不够好,你的努力不够。其实只要坚持,坚持三天很容易,但是一直坚持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