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你如何用PPT抓住学生的注意力(1)
当过老师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是抬头听老师讲课,但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低头了。看到这种情况,老师难免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上课不好,抓不住学生。其实有时候,原因很可能是PPT的制作。下面从心理学角度给老师一些建议,可以让PPT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铁”。
一、页数=?持续时间和含量测定
如果一节课有太多的PPT,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学生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消化这些信息,会极大地消耗学生有限的注意力。所以我们要根据一节课的既定时长(一般是45分钟)来确定PPT的页数和信息量。
那么如何确定文字和图片的预留时间呢?字符的预留时间大约等于慢速读完字符再根据字符数加3~15秒。画面的保留时间大约等于从整体到局部几秒钟的观察时间。制作PPT时,可以根据这些时间来确定一节课的字数和图片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因为过度阅读和理解而产生的疲劳,保证他们注意力的质量。
之前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在收集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多达70页的PPT,里面有大量的文字。制作老师肯定是想给学生更多相关有用的信息,但是学生真的无法在45分钟内吸收全部信息。如果不需要用很多图片,一节课的PPT页数一般不要超过20页,十页以上比较合适。当然,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二、背景是什么?年龄说了算。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颜色、图案、版面的喜好不同,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好的PPT背景和插画。小学生通常更喜欢丰富、鲜艳、多彩的背景,初中生则更喜欢简单、优雅的背景。高中生和大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审美,有设计感的PPT一定会让他们眼前一亮。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制作PPT,学生会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就像一句亲切的问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也更愿意接受PPT所传达的内容。以下四个PPT背景贴合了不同阶层学生的审美喜好。
3.你正确地使用插图和图画了吗?
与文字相比,图片可以使信息的传递更直接、更迅速,也更微妙。近年来,关于图形思维与表达的书籍层出不穷,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人们越来越重视和思考图形在交流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恰当的配图可以让学生对信息一目了然,而错误的配图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呢?下面给大家几个建议。
1,能用图片解决的就不要用文字。
直接高效的图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达给学生,所以在可以使用图形或图片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首选。比如用中文标注英文单词时,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
图片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接收信息,还可以节省二次转换(在大脑中将文字转换成图片)的时间。同时,大量证据表明,图像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可谓一举两得。
2.隐藏在图片中的心理暗示
不同的图片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选择图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如果同一个图在思考,右图看起来有点儿纠结甚至焦虑痛苦,可能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而左图看起来比较自信冷静,也会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思考。
3.漫画图还是实物图?这是一个好问题。
矢量图侧重于线条轮廓,传达的信息简单明了。实物图注重细节,传达丰富的信息层次。在选择图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果下面两张图传达的是拖地的信息,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4、动画,用还是不用?
动图因为能更好地表现变化的过程而被广泛应用,如数学中表现三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轨迹等等。还有一些老师在制作PPT时习惯性地插入动画作为点缀,可能是为了让画面生动,但这样一来,可能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动画上,从而影响重要信息的传递。
四、给你一个利器——逻辑关系图标
如果段落或图片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总分、推断、对比等关系,利用一些简单的图标帮助学生快速理清各种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压力(刻意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情况除外),节省学生“长期作战”的注意力。
5.为什么有些PPT内容读起来很累?
字符的大小和排版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文本过小过密,学生阅读时会消耗大量精力,可能导致后续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在字数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信息以分页、切分、分支的形式分散,避免部分学生看到大量的字后产生抵触情绪。排版时要综合考虑选择的字号、字体、行距和使用的页数。一般来说,28号以下的字太小,读不出来。行距可根据字的大小固定为22点或单倍或1.5倍;不要删减太多联系紧密的段落,一般不超过5页,否则容易导致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