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有几个校区?
淮海工学院简介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85,前身为淮海工学院。1998-2002年期间,有着50多年历史的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入校,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先进大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10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于当年全程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2065438+2007年7月,我校成为授予博士学位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地处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核心区先导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主校区位于国家5A级景区、西游记文化发祥地郭华山脚下。目前占地面积2184.87亩,校舍面积65.7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2万余人。学校下设海洋生物与渔业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土木与港湾工程学院、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药学院、理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有19个二级学院,包括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十个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理论与实践并重,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1160专任教师中,613具有高级职称,其中高正教师150人,博士362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江苏省名师2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重点教师资助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蓝色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项目219人次。省蓝色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入选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超过65,438+000名教师被国内外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学校还聘请了宁金生、蒋兴伟院士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规格齐全,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功能齐全。全校拥有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6.5万台套,总价值3.56亿元,其中包括核磁共振谱仪、蛋白质结晶系统、单晶衍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多波束测深系统、在线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等精密贵重仪器设备470余台套。拥有基础化学、大学物理、生物、现代商贸与港口物流、机电一体化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5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68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00余种,电子期刊73万种,学位论文91.07万篇,音像5332小时。拥有中国知网、EBSCOhost、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等电子文献数据库25种,自建海洋专题数据库6个。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16.3万平方米,拥有主运动场、第二运动场、主体育馆、灌溉体育馆、龙舟训练馆、篮球排球场、网球场、瑜伽馆、台球厅、乒乓球馆、动感单车室、武术室、健身房、水上运动训练场等一大批室内外运动设施,可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集体活动的需要。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绿化覆盖率达50%,生态化、园林化、节约型校园基本形成。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培养上手快、后劲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围绕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专业建设不断调整发展。目前,共有海洋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等3个国家级一级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专业改革试点,9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类),海洋技术等4个专业入选江苏省“十三五”第一批。
学校按照“宽基础、重应用、强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扩大课程总量,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2011承担江苏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分制综合改革”。2013 10,项目通过省教育厅主持的验收鉴定,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学生龙舟队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三次获得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五年来,全校3600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中国、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中获奖。十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近千名学生入选江苏省“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大学生志愿服务”、“村官计划”。1人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1人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