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烦恼有哪些?他们是如何互相回答的?

(一)大一新生如何看待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

专业课的学习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积极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在处理公共课时,要认识到实用价值,尽量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在选修课的学习中,要注意克服只知皮毛的现象。

一、专业课的学习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课不同,但对这门专业课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努力学好专业课。学习专业课时,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相结合。

第二,在处理公共课的时候,要认识到实用价值,尽量把自己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热情普遍不如专业课。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对态度,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对学习感兴趣。而这种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的学习兴趣,大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仅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讲当成一种享受或者专业课的消遣。

因此,大一新生应对公共课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努力将自己的间接学习兴趣逐步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一些实用性的公共课程(如外语)应该作为专业课来学习。

三、选修课的学习,要注意克服只停留在浅层次理解和学习的现象。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选修课感兴趣,认为选修课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也不严格,大学生更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是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都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积极,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认知能力发挥得不够充分。

因此,大一新生不仅要重视表面的理解和知识,更要杜绝为了挣学分而选修某些课程、“以选代修”的不正常现象。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够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能始终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够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沟通。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格的完整,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整是指气质、能力、人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的均衡发展。

(6)能够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往往严重偏离他的年龄特征,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自身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困扰。

首先是神经症。

神经症是指一组轻度脑功能障碍的疾病。它是指人的精神(心理)疾病,而不是躯体疾病,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而且比较轻微,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几种疾病的总称。一般神经症可分为神经衰弱、焦虑、强迫症、恐惧症、癔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等。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神经症类型。

(1)神经衰弱。又称神经衰弱性神经症,是指神经症中除各种躯体疾病及其他神经症、抑郁症外最轻的一种神经性神经症。多发生在青少年学习就业期间,尤其是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常表现为全身乏力、睡眠不好、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抑郁、食欲不振等。,工作或学习效率低。

(2)焦虑。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指精神持续高度紧张而引起的惊恐发作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等躯体不适。这种现象在重大考试中很容易看到,比如高考。

(3)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中心的一种神经官能症,是指主观上感觉到某种不可抗拒、不可控制的观念、情绪、意图和行为的存在。虽然患者意识到这些毫无意义,但却难以控制和克服,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比如反复洗手,总是担心门没锁,总是挥之不去的思念。

(4)恐惧症。又称惊恐性神经症,是指由于对某些特殊环境或事物的强烈恐惧或紧张的内心体验,以及回避反应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症。它的主要特征是对某个特定的事物、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不必要的恐惧,不得不采取逃避的态度,无法控制自己。比如异性恐惧症,人群恐惧症,动物恐惧症,学校恐惧症等等。

(5)抑郁症。是指一种以持续抑郁为特征,伴有焦虑、空虚、乏力、身体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的神经症。其主要表现为:(一)自觉抑郁、沮丧、悲伤、压抑等。;对日常活动的兴趣降低;(c)对未来失望;(d)出现问题时,做最坏的打算;(e)自觉懒惰、无精打采、智力迟钝和反应迟钝;自我评价下降;(g)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但被动接触是好的;(h)我想死,但内心充满矛盾、烦躁、易怒;(I)我认为我的病情很严重,但我想被治愈,并要求治疗。躯体症状主要有乏力、头痛、耳鸣、心悸、胸闷、腹胀、便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而这些症状都可以因为情绪的改善而减轻甚至消失。

(6)疑病症患者。是指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固执地怀疑自己患了一些不必要的严重疾病,从而产生烦恼和恐惧的一种神经症。它的重要特点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怀疑自己有某种生理或心理疾病,与实际健康状况完全不符。即使有医生解释或客观诊断,也无法消除其固有的偏见。

二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从儿童期或青春期开始明显偏离正常状态,并持续终生的人格。是介于精神病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行为特征。常表现为古怪、反常、固执、情绪不稳定、不讲道理、难以与人相处、常损害他人利益甚至他人利益、以自己的恶作剧为乐、常给周围人带来痛苦或仇恨等。,但不能归为精神病。人格障碍通常分为偏执型、情绪型、精神分裂型、爆炸型、强迫型、歇斯底里型、反社会型等。比较常见的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情绪型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为偏执和敏感。其特点是:(a)多疑敏感,不信任他人,容易将他人的善意视为恶意和敌意;(b)嫉妒、紧张、挑衅、指责和抱怨他人的成就和荣誉;(c)容易感到委屈、沮丧和挫败,常有攻击和报复之心;(d)傲慢自大,自命不凡,妄自尊大,要求别人重视自己,追求权力;(e)主观固执,爱狡辩,经常抗议和反对别人的意见,不容易被说服,即使在事实证据面前也是如此;(f)对他人缺乏同情和热情,从不开玩笑,警惕性高,时刻担心被骗,暗算,处处提防他人,等等。

(2)强迫性人格障碍,指因刻意追求完美而产生的不完美感和过度自我关注的人格障碍。表现为:(a)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焦虑不安、谨小慎微、拘泥于繁琐的细节;(二)做就是要求完美,追求完美,反复检查修改,直到完全满意,否则会感到焦虑和紧张;(三)过于严厉和认真,有强烈的自控心理和自控行为,过于克制和关心自己,责任心太强,害怕犯错,不能放松心态,按自己的想法要求他人,妨碍他人自由;(d)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灵活,不能灵活处理新情况,显得无助,不灵活,缺乏爱好和幽默感,缺乏创新精神;(e)心里总有一种不安全感,经常处于莫名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平时焦虑和后悔的情绪比较多,快乐和满足的情绪比较少。简而言之,这类患者的性格往往是刻板、固执、僵硬、单调、惰性、犹豫、拘谨,很容易发展成强迫性神经症。

(3)情绪型人格障碍,指主要表现为一直高,一直低,或时高时低的人格障碍。可分为三种:(a)情绪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昂,精力充沛,向上向上,善于交际,善于说笑,给人一种乐观幽默的感觉,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周围环境的困难,做事往往有很多计划和想法,但缺乏深思熟虑,不切实际,没完没了,有时还有明显的狂躁表现,因而,(b)抑郁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活力、无精打采、多愁善感、闷闷不乐、沉默寡言、自我评价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高、对自己失去信心、总是内疚自责、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对生活充满悲观情绪、总是抱怨命运不好等。(三)双向(或循环)情绪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不稳定,时升时降,在一定时期内交替出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极性。情绪高涨时,表现为情绪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抑郁时表现为抑郁性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第三,其他心理困扰。

其他心理问题,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和性心理问题、求职和择业心理问题等。相比之下,上面说的两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就稍微严重一些,是偏离正常心理状态的心理问题。对于正常人来说,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往往是暂时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整或者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往往可以很好的克服。

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差等。在大学期间,大多数人往往不像在高中那样重视学习。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是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

人际关系往往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高中相比,大学生更重视人际关系问题,而不是学习,这也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问题往往表现为与人相处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过度妥协,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抑郁、缺乏支持和关怀的痛苦感受。

恋爱和性心理问题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包括:单恋、恋爱受挫、恋爱与学校的关系、感情破裂的报复等。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包括:自慰、婚前性行为引起的恐惧、焦虑和担心、校园同居等。,还有异性癖,恋物癖,偷窥狂等等。

求职和择业是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入社会后,他们往往会感到很多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需要哪些技能等等。,会给他们带来或多或少的烦恼和担忧。

最后,以上是对大学生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的简单介绍,并不是严格的诊断标准。请不要坐在正确的位置。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和以上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请来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心,我们会为你提供专门的服务。

(D)如何适应校园外的社会环境?

离开家去异地读书,意味着踏入了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熟悉了怎么坐车,怎么向别人问路,怎么去商店买东西,怎么和小摊贩讨价还价。

要很好的适应校园外的社会环境,首先要了解适应社会环境有哪些形式。

一般来说,适应社会环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改造社会环境以适应我们的要求,另一种是改造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无论哪种形式,最终都要达到环境与自身的和谐。

对于一个大一新生来说,离开家乡到异地读书,就意味着踏入了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怎么坐车,怎么向别人问路,怎么去商店,怎么和小摊贩讨价还价,都要慢慢熟悉,否则总会有一种陌生人的感觉,影响一个人在新环境下的正常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的适应校园外的社会环境呢?

首先要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如果你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好好学习,无视外面的社会,你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勇敢地走出“象牙塔”,看一看校园外的世界,不要逃避现实或做无根据的幻想,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认清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

其次,要积极调整,选择合适的对策。大一新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主观上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等待;在调和社会环境与自身的矛盾时,要审时度势,有条件地选择改造环境的条件,无条件地选择改造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做白日梦,不自暴自弃,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面对可能出现的麻烦,可以采取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无论如何改造环境,改造自己,都要有一个改造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来达到解脱的目的。

(5)如何适应校园的人际环境?

大学里的师生关系会变得很离散,学生要学会做自己的老师。另外,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关键。

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甚至学习计划都是老师安排的,学习效果主要由老师检查。在大学里,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一周最多见一次学生,师生关系会变得很离散。有一次大学高三,难得见老师一个月。在学习生活中,大学老师只是把握大方向,具体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学生需要学会成为自己的老师。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大一新生要学会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选择课程,自己检查学习效果,主动向老师求教,请老师帮忙解决困难,定期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的计划并与老师讨论。大一的人际关系中,同学关系是最有问题的。由于班级和宿舍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产生冲突。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大一新生都必须面对和接受。

首先,要学会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如果你和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要和他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他们。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干扰了你的生活(比如晚上看电视,影响休息,私自乱动你的东西等。),你需要礼貌的提出自己的意见,适当的调整自己(比如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宿舍等。).

想要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就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避免以我为中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三项举措:问候同学,与同学交谈和帮助他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别人能不能报答你。

另外,你要主动做一些公益工作,增加对同学的好感,同学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给同学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开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比如同宿舍的人爱躺着聊通宵,影响大家休息。如果直接给建议很难阻止他们,可以相应调整计划,或者推迟睡觉,或者听英语磁带。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给别人提建议一定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以免尴尬和丢面子。

(6)大学生常见的病态人格类型

偏执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固执、敏感、偏执、情绪不稳定、易怒、心胸狭窄、嫉妒、自我评价高。

精神分裂症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孤僻、孤僻、胆小、沉默古怪、不善交际。

情绪型人格:可表现为持续抑郁、持续情绪高涨,或两者交替出现。

爆发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不受控制的愤怒、仇恨和暴力,常因轻微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

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甚至非常暴力的攻击行为,我几乎控制不了。

强迫型人格:主要表现为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完美感,从而导致焦虑、过度的自我约束和过度的自我关注。

癔症性人格:主要表现为人格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经常故意用过分做作、夸张、戏剧化的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人格弱化:主要表现为能力低下,缺乏主动性,被动服从他人意愿占主导地位。他们经常感到精力不足、疲劳、情绪波动、缺乏生活乐趣,经常为一些小事感到悲伤。

无情型人格:主要表现为不真诚,坦率,不值得信任,不愿意履行社会义务,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7)大学生心理问题怎么办?

首先,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合适的渠道来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其中,找个没人的地方和父母聊聊天,哭一场比较合适。事实上,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发泄他们的抑郁情绪造成的。当抑郁遇上孤独,也是严重心理问题滋生的时候。

其次,活出自我,自信,不要随便攀比。这是保持健康心态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很多同学其实是在给自己过不去,逼着自己看一个不可能的高度,看一个偶像。同时,我也在这种异化的寻找中失去了真我。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拒绝被撤。友谊永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让你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很多人不愿意甚至不敢与人交往,这是必须改正的缺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如果我们强迫自己被束缚在一个茧里,那肯定会滋生很多阴霾。相信沐浴着生活温暖阳光的人,是不会抛弃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