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面对新时代新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条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形式上可分为虚拟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各有特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虚拟人际交往:间接性、快速性、平等性(主体身份和地位的平等)、虚拟性、匿名性、失范性、多元性、随机性、自主性等。网络人际传播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传播平台。它不像真实的人际交往那样直接、面对面,而是把活生生的人转化为符号,用符号标注身份;它不同于现实交往,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允许交往主体模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现实地位,以平等的优势展开自己的交往行动,无论真假,一切取决于主体的自主和选择。然而,由于其虚拟性、匿名性、随机性和自主性,网络传播行为的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恶意发帖、网络欺骗、网络犯罪等。
(2)现实的人际传播: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传播效果的直接现实性、传播伦理的规范性、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传播心理的功利性。现实人际交往是一种传统的交往形式,交往内容丰富,不仅包括物质交往,还包括精神交往;这种交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班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是不同血统的同学之间甚至是学校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是同性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异性之间的交流。
简而言之,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这种沟通的实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是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主体全身心的投入,不仅言语,肢体语言也深度参与,所以沟通是否和谐,完全可以由沟通主体凭借自己的感性和理性来掌握。然而,由于当地社会、人们的观念和兴趣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交往心理和行为越来越功利化。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交流范围
它从同学、朋友、老师等人延伸到更广更远的群体。
(B)交流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和书信往来,电话、短信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交流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3)传播目的合理化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之一,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交往目的趋于理性,择友也不是纯粹出于情感上的考虑,而是越来越多地考虑自身的社会利益,从而呈现出情感交往与功利交往并重的趋势。
通信形式的虚拟化
网络改变了社会文化,也带来了人们相互交流方式的深刻变化。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电子邮件、QQ、BBS已经成为大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虚拟化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客观普遍现象。
(五)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心理问题,如自卑、恐惧、孤立、猜疑、冷漠等;其次是认知问题:如社会认知偏差、错误的价值取向、错误的传播观等。三、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如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第四,人际交往中的差异,如地域差异、性别差异、群体差异等等。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分析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这种关系。有些同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受到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自己陷入迷茫和焦虑,在与人交往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主要有三个原因。
社会原因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进而造成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功利思想的膨胀。他们在与人交往时,物质目的越来越高于精神利益,更倾向于用物质利益来衡量得失。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变相促进了学生功利心的滋长。此外,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和网络平台的推动,使得一些人很容易信任网络空间的交流,却懒得与现实中的朋友交流,从而更加依赖虚拟世界,进入恶性循环。
(2)家庭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宝贝。他们过着舒适而慷慨的生活,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与人交往时,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开心的时候,大声说话,不顾别人的感受;不开心的时候不分场合发脾气,不顾别人的利益。再加上现代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学习成绩,这就诱导学生形成了只有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思想,从而在心理上倾向于只与学习好的学生交往,把自己置于狭窄的交往空间,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三)自身原因
自我认知的偏差导致交往的制约。大学是大学生心理思想等各方面走向成熟的特殊时期。在此期间,他们无法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出全面理性的认识,也难以对人际交往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认知偏差。高估别人,让自己在心理上陷入自卑的状态。或者高估自己,显得自大,高人一等。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思路,也是重要原因。
第四,实现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平衡的模式分析
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人际交往观。高校教师应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辅导员和“两课”教师。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一方面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不合理和错误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两种不同传播形式的利弊,努力发挥其优势,减少或避免负面影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交流。平等主要是指双方态度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人格尊严和合法的权利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就会被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不肯向对方认输。这种精神值得提倡,但绝不能因为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高人一等,区别对待。
坚持平等交流的原则,一定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只看自己的优点就霸道,不要只看自己的缺点就盲目自卑,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感受,不要“看人下菜”。
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期望在各种场合得到尊重。尊重可以唤起人们的信任、坦诚等感情,缩短沟通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自尊心很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否则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原则,一定要注意在态度和性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注意语言文明礼貌,不搞恶作剧,不乱给同学起外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待人真诚。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双方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信任,才能结下深厚的友谊。要坚持真诚的原则,就要有热情和爱心,真诚地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真诚地批评朋友的缺点和缺陷。对人对事实事求是,能够对不同的观点直抒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吹捧,也不背后中伤,做到真诚坦率待人。
4.互助互利的原则。人际关系建立在是否能满足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如果双方的心理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关系就会继续发展。因此,双方应坚持互助互利的原则。互助是指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尽可能地帮助另一方。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身体上的。要坚持互助互利的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善待他人,乐于助人。同时,要善于求助。别人帮你克服困难,他会感到开心,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5.注意信用。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真话,言行一致。无论承诺的事情有多难,我们都应该尽全力去做,不遗余力。如果反复努力都没有实现,就要诚恳地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应付”的想法。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和好朋友;食言的人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者最终会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一定要约会准时到,东西准时还,不疑神疑鬼,不轻易承诺,让人开心。
6.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经常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强,联系紧密,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谦虚、大方、克制、耐心,不管对方态度如何,不管对方言语如何,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很凶,你不是;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心胸宽广,愤怒的人一定会感到厌烦。宽容和克制不是软弱和懦弱的表现。相反,它是一种可衡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化敌为友”,赢得更多的朋友。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1)学会推销自己。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是学会推销自己。自我推销其实就是一个人主动有意识地告诉别人一些关于自己的准确细节。中国大部分人都很矜持,愿意隐藏自己,这让别人无法理解我们,给人际交往带来了障碍。一个善于交际的人首先要学会推销自己,你已经迈出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2)注意语言技巧。人际交往最直接的方式是与人交谈,但交谈是一门有学问的艺术,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展示自己的才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与人交流时,要善于寻找话题,激发他人的参与热情,语言要准确、简洁、中肯、有条理;二、说话时态度要真诚热情,以达到彼此沟通心灵、交流思想的目的;第三,在群体场合要照顾好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要伤害别人;第四,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效果,掌握分寸,因时因地区别对待。
(3)学会换位思考。每一种人际关系都是独特而微妙的,但只要你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有可能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自私,冲动,不考虑后果,缺乏同理心。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互利互助的基础上,而不是任何一方的单方面努力。为了获得别人对你的信任,你必须学会理解别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和学习效率。有数据显示,心情不好会降低脑力劳动者70%的学习效率。
2.人际关系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研究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个体有以下好处:给个体以稳定感和归属感,提高个体的包容和理解能力;给个人学习社交技能的机会,让个人获得社交经验;给个人培养社会洞察力和发展对集体忠诚的机会。
3.人际关系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不良的人际环境中,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溃疡等。
大学生人际礼仪
1,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你很优秀,优秀的人自然会向你靠拢。别年轻了,满脑子都是人脉。优秀的人才能明白你是真心的还是可以伪装的。
2.学会适当的拒绝。
没有人是万能的,哪里都需要你。习惯性的讨好别人,却比别人想当然。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亲人,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对你好的义务。遇到善良,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4.刻意维持的关系不会长久。
人要维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束缚、盲目奉献和道德自动。
5.不要通过出卖朋友的隐私来取悦别人。
朋友信任你,才能表现出不愿意被别人知道。作为朋友,我们应该珍惜这份信任,而不是有一天把它作为谈资。
6.不要这么大声说话。
有时候我们大声说话,即使内容无伤大雅,也会给别人带来一种凶狠、粗鲁、极端的印象。尤其是对女朋友~
7.不要说浅薄的话。
对不熟的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热情和嘴皮子,适当保留一些保留。特别小心和自己熟悉的人。很多只是出于习惯的热心,根本没有任何意图。
8.不要认为别人应该接受自己真正付出的东西。
无论是感情上还是物质上,如果对方不接受,对他来说都是负担。如果非要勉强,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表达和理解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一是指一个人能否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让别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想法,二是理解别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可以直接证明他的社会适应程度。
2.人际整合能力。说明一个人能不能体会到一个人的值得信赖和可爱,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外向和外向等。),但也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心理意义。
3.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独生子女的一个弱点就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我们应该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换位、诚实、礼貌、互利。
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期间培养他们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探讨不同的学习方法,谈论对社会现象的不同理解,提高自己在论证中的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阅读经验,理清不同的想法和认识,从中得到启示。总之,积极与人交往,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会为大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其次,和同学相处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同时,抑郁时可以适当倾诉,有益身心健康。第三,要树立自信,做到谦虚、大方、自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做一个新时代阳光自信的大学生。最后,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用知识武装头脑,德、智、体各方面得到有效发展,提高人格魅力。
(2)学校。
首先,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体系,搭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示自己,拉近与同学的距离,增强有效的人际交往。其次,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迷茫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后果。第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人际交往将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人生导师”,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需求。最后,高校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人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主义不仅关系到人性,也关系到做人。高等教育也是育人的教育,教学生做人是当前高校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注重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校风。大学的伟大不在于校园的大小,而在于一种氛围。校风可以营造一种潜在的、弥漫的、精神的风格,弥漫整个校园。
(3)家庭。
家庭可以给予良好的社会支持。家庭是人的第一教育环境。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所在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圈子。民主开放的家庭,经济条件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有良好的人际圈。这样的大学生更主动、自信、积极、思维活跃。反之,大学生会自卑、封闭,无法有效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民主开放的氛围,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树立自信乐观的态度。
(一)以自我为中心,交往圈子小
90后大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有绝对的话语权。进入高校后,与家庭生活不同,需要同学们谦虚互助。但由于家庭成长环境的原因,很多同学会不适应,忽视他人的感受,自我中心明显,朋友圈小,只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往。
(B)主动交流的动力不足
大学生中,心理不够成熟导致负面情绪影响交往。自卑是目前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每个学生都出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尤其是处于敏感的青春期,自尊心很强。经济问题或长相导致的自卑,会直接成为阻碍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另外,性格因素,以及网络和社会提倡的所谓“个性”,让他们更加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制造所谓的神秘感。因此,缺乏积极的交往动机是目前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情况。
(三)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许多不良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各种媒介渗入校园,进而影响大学生,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深深地印在社会上。在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如公平、腐败等,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了各种变异。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比如过于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以及互相“利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学生有效交往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