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向马援学习?
学马援一定要背。马援的内容比较抽象,重在理解。上课听讲一定要注重内容理解。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做好笔记也很重要。复习时,建议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学习和复习都要讲究效率。十个小时的努力不如一个小时的专注。
1,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背熟马援最基本的知识,了解马援各种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在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逐步掌握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并进行深入理解;
3.接下来就要简单应用原理知识了。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阐述和论证某一观点,并学会融会贯通。
二、思维导图怎么用?
做思维导图,先以章节标题为母主题,然后根据本章知识点设置子主题(一级知识点),再在一级知识点后面延伸二级、三级知识点。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背诵和复习的时候更快更快的熟悉整个章节。简答题的范围一般在二、三级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可以学习三级,因为在学习三级知识点的过程中已经学习了二级。想在论述题上拿分,需要我们多积累多背诵,多思考,多总结拿分的规律。
三、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2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是为他们的后继者而发展的(就其创造者和后继者的成就而言)。是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 * *生产主义为目的的科学理论体系(就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而言),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科(就阶段属性而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孕烯醇酮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法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如何理解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p22
哲学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世界观。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p22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与思考,世界的本源是谁;其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想法和世界本身有什么关系?我们的思想能认识真实的世界吗?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述和概念中,我们能正确地反映事实吗?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世界的起源。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起源是物质,即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理想主义者知道世界的起源是意识。
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先前的观点来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6.唯物主义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p24
答:?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和列宁提出的近代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式来解释世界。
2.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原子。
3现代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现实的哲学范畴,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取决于我们的感觉,而是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制、拍摄和反映。。
7.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哲学意义?p24
意义:物质是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现实,并被我们的意识所反映。意义:1)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动态反映论和不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彻底化。
8.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p28
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人脑的功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想象。
9.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p29
1)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2)有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活动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可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10.如何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p30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11.如何理解运动和发育的关系?p36
发展是向前和向上的运动。从内容上看,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12.社会生活实用性的主要体现是什么?p27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3.如何理解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方法论意义?p37
1)?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因果、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一系列基本环节来实现的。2)事物联系发展中一系列基本环节的发展,包含和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基本规律。
2)连接1的意义。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一般联系。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3.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
发展的意义: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2.要求我们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3.要求我们知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定律是什么?p39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吗?2)量变和质变规律揭示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前进和曲折是事物的方向和道路。
15.什么是矛盾及其基本属性?p40
(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2)?矛盾的基本属性:?相反的属性,即奋斗;统一的属性,即身份
1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40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奋斗就没有认同,没有认同也没有奋斗,奋斗在于认同。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4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一切都是* * *性和个性的统一,而* * *性属于个性,没有个性或个性就没有* * *性。
什么是质量?p43
1)品质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规定。
3)度:是维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边界,即事物的极限、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称为接合点或临界点。如果超过了度数的范围,这个东西就会转化成别的东西。
1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4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量变导致质变。在新的质量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变化,以此类推,形成了事物质量相互变化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渐进发展和飞跃发展的统一。
20.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p44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个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的纽带?四、辩证否定的本质是什么?扬弃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克服消极因素,保留其积极因素。
含义:?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消极观点。
21.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p45
也就是发展的步履蹒跚,步履蹒跚体现为复苏,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经过曲折,最终会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22.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是什么?p59
(1)实践的意义
实践是人类能够积极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基础: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新:虚拟实践
23.如何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p62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知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24.如何理解认知的本质?p64
分为两条根本对立的认知路线: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根据唯物主义反映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后天与现实的接触。
2)唯心主义认知路线否认认知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将认知视为先于物质和人类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自发的。
25.积极革命的反映论和消极直观的反映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65
1)实际观点的分歧
消极直观反映论忽视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直观反映。
主动革命的反映论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主动反映;强调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动力、根本目的和检验手段。
2)辩证法的差异
消极直观反映论否定认知发展的辩证过程,认为认知像照镜子一样一次性完成。
动力革命反映论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认识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认识反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肯定了正确认识对革命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
26.如何理解认知运动的基本规律?p67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
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9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需要向理性认识发展和深化。(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8.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p74
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一元论是指对于特定的认知对象,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因为主体认知的差异和变化而改变。
29.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75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现出主客观相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限制。
30.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82
从真理的本质来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质在于主观认识。
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到什么程度。检验一个认识是否真实,只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客观的“交叉点”。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使人们的主观想法在现实中得到验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朝着良性的方向达到预期的结果,使之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31.哲学价值的含义和特征?p85
1)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物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
2)特征:客观性、主观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32.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10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极端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迟早也相应地变化和发展。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3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表现?p108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完全同步和不平衡。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的历史传承。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动态反应
3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11
1)科学技术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等要素相结合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p113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动态的反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关系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规律。
36、群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140
从质的角度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人;从数量上来说,人民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功能:①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3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p158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8.如何理解商品和劳动两个因素的二重性?p152
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3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p155
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正面效应:65,438+0)自发调节社会各生产部门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负面影响: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2)导致收入两极分化;3)阻碍技术的进步。
40.如何理解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p169
1)劳动成为商品:劳动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可以把自己的劳动作为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劳动者没有其他商品可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购买劳动这种特殊商品就可以获得剩余价值,货币就会转化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以劳动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41.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p176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长度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4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p175
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部分。
不变资本:生产资料形式的资本。
依据: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两种形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根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3.什么是资本积累?它的本质和历史走向是什么?p179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本质:资本家不断利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扩大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
4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p186
利润实际上来自资本户在生产过程中用可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和利润不仅在质上相同,而且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唯一区别是,剩余价值是针对可变资本的,而利润是针对全部资本的。
45.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p189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劳动人民需求相对萎缩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的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6.造成垄断的原因有哪些?p203
1)当生产集中度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时,极少数企业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施垄断以获取高额利润?2)企业规模巨大,会限制竞争,导致垄断?3)激烈的竞争给所有竞争者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相互损失,企业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47.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哪些新特点?p204
总体: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忍,程度激烈,破坏性更强。
(1)竞争的主要目的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位。(2)竞争的规模比过去空前。(3)竞争手段更加多样,不择手段。(4)竞争的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所有领域,从国内扩展到国外。(5)竞争更激烈,时间更持久,破坏性后果更严重。
48.金融寡头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统治的手段有哪些?p215
1)在经济领域,金融寡头行使总体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2)金融寡头的政治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盟”来实现的。金融寡头政治统治的目的是巩固其经济统治。
49.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会有什么后果?p217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2)贸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总体: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也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1)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经济竞争力;
2)可以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可以用来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对外贸易可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4)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负面后果:?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了。2)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和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发生。?3)各国尤其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制度、政府领导、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无论是国家内部还是国际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治理危机。?4)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行为,这不仅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也有可能成为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50.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228
1).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