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长需要达到的情况下,音视频总时长怎么破?
数据更直观。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数量达到9.34亿,其中包括许多青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报告(2021)》显示,上网占据了中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短视频会让人上瘾,但不是洪水猛兽。家长和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观看高质量的短视频,是更需要大家关注的。
孩子为什么喜欢看?
放松,减压,逃离现实
“本来看了半个小时才准备去学习的,但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年上初二的小然感到很苦恼。
“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是看短视频的时候控制不了。我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但谁能想到看个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当北京大兴区的刘女士在小学一年级开始给女儿看短视频时,没想到这成了自己的一大头疼事。“我觉得网上跳舞唱歌的短视频很好玩,我想让我的孩子也跟着学。结果现在失控了。她一有时间就会拿着手机叫她出去吃。”
短视频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多半是因为其内容新颖、节奏轻快、幽默轻松,抓住了用户的兴奋点。短视频的吸引力是成年人难以抗拒的,更何况是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
“在时间控制和内容筛选的情况下,年轻人适度观看短视频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其实是短视频的沉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姜承认,网瘾不仅表现在长时间观看上,还表现在青少年对视频内容的模仿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所长孙鸿雁表示,沉迷短视频的心理机制类似于沉迷游戏、沉迷网络,大多是出于逃避现实的动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短视频特点及保护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几类孩子沉迷短视频的比例较高。其中一类是把心藏在心里,没有交流对象的中小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最高,达到70.0%;此外,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较高,学习负担重和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67.8%和70.1%。学习负担轻的学生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44.6%,相差20多个百分点。第三类是感觉在同学中不受欢迎,在学校被别人看不起,和初次见面的人说话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最高,使用频率最高,每天使用的时间也更多。此外,经常觉得大人不尊重自己的学生比例为75.3%,经常没有安全感的学生比例为73.5%。
父母应该怎么做?
有效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
短视频便捷的操作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孩子沉迷刷短视频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采访中,受访家长和老师对短视频表现出“又爱又恨”。其优点显而易见,内容丰富,表达新颖,容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信息良莠不齐,商业化严重,大数据下的信息茧房绑定了青少年的利益,孩子沉迷于一些不良短视频,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对此,多位教育专家表示,让孩子接触社会上流行的东西,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社会的多元认知。帮助孩子摆脱有害短视频的泥淖,关键是提高孩子的媒介素养,学会识别。
事实上,短视频正逐渐成为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有调查显示,关注生活常识、兴趣爱好、人文风俗等轻知识内容的短视频用户比例超过50%,超过80%的用户在短视频平台学习过生活小窍门。对此,北京市特聘校长、京源学校校长白洪宽表示,从过去的板书到今天的音像多媒体,教育的形式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其盲目禁止孩子看短视频,不如思考如何发挥教育的有利作用。只有真正让青少年学会分辨,学会自律,才能真正成长。
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参与权”也被业界不断提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休闲和社交的重要平台。“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探索行为,也是未成年人参与互联网权利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尊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李磊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尊重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必要性。然而,网络的“自由”也对未成年人自律和文明使用网络提出了挑战,使其成为提高网络素养的关键。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如果家长爱不释手,如何让孩子少花点时间玩手机?所以这方面对家长的要求很高。”白洪宽认为,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管理设置各种限制,而应该采取“柔性管理”,比如和孩子讨论* * *和认可的管理方法,或者有意识地增加亲子活动的时间,创造更好的亲子沟通和家庭氛围。
学校和社会如何应对?
合理利用优势,避免劣势
除了家庭的主导地位,与会专家还一致认为,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网络平台、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2065438+2009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网络青春模式,从时间、时长、功能、浏览内容等方面规范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近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奖励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再次提出进一步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要求各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模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不断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给,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满意、让社会叫好”。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云阳表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避免采取单一的方式和简单的思路来孤立地解决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
“这需要我们一方面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网络上的风险,另一方面增加有效内容的供给,让未成年人看到更多更有意义的东西,尊重和服务未成年人的发展。”
朱云阳还提到,他的孩子喜欢Tik Tok上的科普视频。“很有趣,也很容易理解,孩子们喜欢看,也喜欢学知识,我很开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也指出,网络逐渐承担了多样化的目标需求,尤其是疫情发生后,网络为青少年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更丰富的内容。
“在多元定义下,未成年人问题不应仅仅被视为一个保护性定义,还应该为未成年人的发展赋权赋能。
如Tik Tok的窦知识计划、窦艺术计划,注重对未成年人知识、技能、艺术的培养和价值引导”。
在国家采取措施规范短视频平台的同时,一些学校也在积极行动。在家学习期间,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小学鼓励学生撰写关于家庭生活、困惑、成功经验的心理小故事,用自己的玩具进行解读,并剪辑成微视频,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校长马越洋说,“通过让孩子们从被动的观看者变成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释放了他们表达和表达的欲望。”
记者了解到,在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中,北京不少中小学老师不仅在网络课堂上适度穿插相关短视频素材增加课堂趣味性,还会在网络主题班会上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有意义的短视频内容,如《国家博物馆、国家科研机构Tik Tok账号》等。
此外,北京各学校开展了各种以“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其中很多都与预防短视频成瘾密切相关。学校利用班班通、校园微信号等形式,以具体案例分析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健康上网。
专家意见
让短视频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
孙鸿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短视频是当下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其存在和发展自然有其道理。家长需要做的是利用好短视频的产品形式,让短视频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
第一,以短视频内容作为亲子交流的话题。孩子爱看短视频,说起短视频就很开心。家长可以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利用短视频的内容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看到一个幽默的视频时,家长可以让孩子重复给家长听。家长看到搞笑视频,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不要把短视频当成家教的禁区,而是当成沟通的桥梁。
第二,利用好短视频的学习功能。这里的学习不仅是指知识,更是指生活。好的内容可以在短视频中找到。比如疫情期间,孩子呆在家里,缺乏锻炼。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短视频里找一些好的室内运动,让孩子和全家一起动起来。总之,家长要利用好短视频的积极作用,让短视频用于家庭教育,用于孩子的成长。
第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确实有家长担心孩子会不会毫无节制的刷短视频。我觉得家长可以好好利用青少年的模式。目前很多平台的青春款都在不断完善。例如,Tik Tok在青少年模式中增加了探索频道和语音搜索,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四,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多次研究各种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情况,发现孩子能否合理使用互联网产品与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比如孩子刷短视频的时间、频率、内容,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亲子沟通好的家庭,对孩子有合理期望的家庭,在使用短视频时会更合理,更健康。
第五,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自己能做什么。很多家长总是以阻止和警告孩子使用短视频为主,较少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视频学习也是当代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家长不妨利用好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主动出击,把一些学习内容视频化,让孩子把对短视频的兴趣变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