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自杀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究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社会孤立、社会模仿、民族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社会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力军,也是社会转型期受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会感到空虚无助,失去人生目标。例如,一些大学生受到充满暴力和自杀信息的网络文化的影响,会使他们带着极端的思想走上自杀的道路。第二,我们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会因为家庭经济地位的悬殊,产生严重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久而久之,轻者影响学业,重者自杀。最后,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击也是转型期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

(1)与同伴群体隔离。当代大学生和他们父母的大学时代有很多不同。我父母在大学的时候,大多追求同样的上进,人与人之间交流频繁,所以自杀率低。然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与同龄人交流。甚至有些群体为了彰显个性,喜欢与众不同。时间长了,他们会养成孤僻的性格,所以自杀率比父母高。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指出,防止利己主义自杀的唯一途径是恢复社会组织的团结,使其能够将个体紧密地团结在集体周围,使个体对集体产生归属感[3]。②与社会环境隔绝。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几乎是脱节的,这使得很多毕业生因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而被社会淘汰。而一些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在目睹学长学姐找工作的艰难后,对生活产生了恐惧和绝望。③生活环境改变导致的孤立。很多同学初来乍到,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尤其是南方来北方或者北方来南方的同学,老师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生活。

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初始环境,对其心理健康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人生的成败。但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家长都急于“盼孩子成功,盼女儿成功”,这就导致了教育孩子的两种极端方式:一种是溺爱孩子,容忍孩子做错的一切;一种是对孩子要求太严格,经常通过在孩子面前和其他成绩优秀的孩子比较来贬低自己的孩子。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因为目标置换而疏远、殴打孩子。所谓目标置换,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现有目标被其他目标所取代,无法实现原有目标。目标置换型家庭的孩子,因为无法达到父母设定的目标,而感到害怕和沮丧。有的选择离家出走,有的选择自杀解决问题。因此,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每个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都非常重要。

学校对教育的疏忽也是大学生自杀率上升的一大原因。

预防:

(1)社会方面

加强学校与外界的合作。外部社会组织可以在寒暑假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在一些组织实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毕业前了解社会。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得到锻炼,增强个人自信心。比如有些城市,每年都会从高校招聘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到部门工作。在招生时,要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筛选,让大学生在毕业前了解一些求职信息,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求职不成功带来的不良后果。加强社会融合,避免社会失范和文化冲击。社会学所倡导的整合包括文化、制度和规范的整合,这些不同的整合对当代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从文化整合的角度看,文化冲击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是社会失范的原因,多元文化整合可以避免大学生因文化冲击而自杀。因此,高校应该改进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制度整合的角度来看,高校不应该为了应试教育而出台一些只注重表面功夫的制度,而应该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完善现行制度,减轻大学生负担,降低自杀率。从规范整合的角度,高校应该制定大学生应该遵守的规范。社会学刚创立的时候,社会学家涂尔干曾经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位为社会事实。社会学家把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分为物质社会事实和非物质社会事实。

[6]

无形的社会事实包括道德、规范、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等。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机械团结被有机团结所取代,即过去由自发的集体意识维持的人际关系被社会规范所取代。从涂尔干的说法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刚进学校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当自己的规范和别人的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反抗,要么反抗别人,要么反抗自己。抗拒自己的群体可能会因为内心的冲动和自我排斥而选择自杀。所以学校应该制定一些大学生应该遵守的规范,让每个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2)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未来在学校或社会的成败,大多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方式。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从长远来看,青少年问题将继续增加,并对社会造成危害。很多家长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学校,却没有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教育是如此重要。挫折教育可以克服目标置换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很多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中,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恋爱受挫、人际关系不佳而引发的自杀问题数不胜数。所以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

建立合理的校园“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是由著名社会学家科斯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平时遇到什么问题,矛盾不提出来,长期积压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一个氛围和谐、学风正派的学生,可以成为校园里的安全阀。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有助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发泄自己的不满。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加重情绪的困扰,而适度的腹泻可以释放不愉快的情绪,从而缓解紧张、痛苦、悲伤等情绪。

(4)个人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校园里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这些社团活动。如由学生会、社会福利协会和艺术团组织的有趣的比赛、辩论、文艺节目等等。通过加入这些社会组织,你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还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与人沟通。通过调查发现,在学校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学生比不积极参加的学生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赏识。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和校园生活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能锻炼自我,又能消除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不舒服感。综上所述,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高素质的群体,选择自杀可能是社会因素的结果。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有人介入加以引导,一定会杜绝悲剧的发生。但是,要做好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工作,难度仍然很大,需要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