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老师交流有哪些礼仪?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备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铃响,学生要坐在教室里等老师上课。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同学要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等老师回复后再坐下。学生应该准时到校。如果他们因特殊情况不得不在老师下课后进入教室,他们应该在进入教室之前得到老师的允许。

(2)听力: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集中精力独立思考,重要内容做笔记。当老师提问时,你应该先举手,然后当老师叫到你的名字时,你才能站起来回答。说话时要立正,态度落落大方,声音清晰洪亮,使用普通话。

(3)下课:下课铃响了,如果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学生要安心听课,不要忙着整理书本,也不要忙着把桌子弄得乒乓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后,所有学生仍然需要站起来和老师说再见。直到老师离开教室,学生才能离开。

2、服装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身;及时;整洁;大方;注意场合。

3.尊重教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见面时,应主动向老师敬礼问好。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时,应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工作生活的地方,不能随便翻老师的东西。学生不应该对老师的外表和衣着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而应该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个性。

4.同学之间的礼仪: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是生活中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貌是你和同学搞好关系的基本要求。学生之间可以直呼其名,但不能使用“你好”、“嘿”等不礼貌的称呼。向同学要东西时,要用“请”、“谢谢”、“麻烦你了”等礼貌用语。借用学校及生活用品时,取用前要征得同意,用后及时归还,致谢。对于学生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的暂时落后,我们不应该嘲笑、冷嘲热讽、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不能对同学的外貌、体态、衣着品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千万不要嘲笑同学的身体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要尊重。不要谈论同学的禁忌话题,也不要随便谈论同学。

5.集会礼仪:集会经常在学校举行。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人数多,场合正式,要特别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升国旗仪式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时,全体学生要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肃然起敬。升国旗奏国歌时,立正,脱帽,立正,直到升旗。升旗是一项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自由活动、嬉笑或东张西望。神情肃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该抬头仰望。

6.校园公共场所礼仪:要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走廊、操场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不要在黑板、墙壁、桌椅上乱涂、乱写、乱擦、乱刻,爱护学校公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场所,不要乱停乱放,不要在校园内堵车。在食堂就餐时,要排队礼让,不要拥挤,珍惜食物,不要倒掉剩菜。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言行。因此,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效仿的优秀榜样。

1.老师的行为:一个人的气质、自信、涵养,往往可以从他的体态表现出来。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伪。

(1)眼神:在讲台上讲课时,老师的眼神要柔和、亲切、有思想,给人一种平和、平易近人、有主见的感觉。当你在演讲中犯了一个错误而被一个学生打断时,或者当学生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而打断你的演讲时,你不应该投以轻蔑或不屑的目光,这会损害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的站姿讲课不仅关注学生,还有助于用肢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要站直,站得自然,不要耸肩,也不要把头抬得太高。需要走上领奖台时,步幅不宜过大过快。

(3)手势:教师讲课时,一般需要配以适当的手势,以增强教学效果。手势要恰当、自然、得体,并遵循相关内容。讲课时禁止敲讲台或做其他过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