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消费现象?

不久前,由影星姜·代言的一则化妆品广告因其广告语“妈妈,我长大了要娶你”而引起广泛争议。另一个在各电视台播出的某品牌牛奶广告,也被指宣扬母爱。原因是在广告中,学校播出了一则消息,一位母亲给儿子送奶。收到牛奶的孩子开心得眼泪到处飞,周围的同学都很羡慕。许多观众指责广告扭曲了母爱,误导孩子认为只有买了这个品牌的牛奶,父母才是真正爱他的。他们不买,就是不爱。商家用这种手段“强迫”家长购买他们的产品是不道德的。

近年来,电视屏幕上以儿童为广告人物、以儿童形象为广告内容的广告越来越多。相应的,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牵着父母的手逛超市、商店,引导家庭消费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让孩子为广告产品代言,用一两个孩子吸引大量同龄孩子,这是很多经营者的惯用手段。对此,专家指出,很多儿童广告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导孩子购买广告宣传的商品,比如“你今天喝了吗”“我喝了,你喝了吗”等儿童广告几乎每天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业内人士认为,孩子不具备辨别商业广告的能力,也不具备选择是否观看的能力。所以应该限制儿童广告。去年“两会”期间,包括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在内的11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停止利用儿童做广告。蔡自兴认为,让孩子充当商家的赚钱工具,过早地介入市场经济和商业活动,对孩子是一种精神污染。过早地把名利观念强加给孩子,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和压力。同时,带孩子的广告也会对广大看电视广告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5月24日,北师大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会昌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广告除了娱乐、丰富知识、美育之外,还可能对孩子产生各种负面影响。首先,如果设计广告时缺乏儿童视角,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一些卡通形式的带有吓人内容的广告,可能会让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产生紧张激烈的生理心理反应。其次,广告会引起孩子和父母在消费上的冲突。如果父母不买为孩子做广告的产品,他们会生气。第三,广告也可能对孩子的同伴关系产生间接影响。陈会昌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当被问及“你愿意和一个没有玩具的好男孩玩,还是和一个有玩具但不太好的男孩玩”时,一组看儿童玩具广告的孩子中,有65%的孩子选择了“一个有玩具但不太好的男孩”,而在一组没有看广告的对比组中,只有30%的孩子做出了这个选择。

《广告法》第八条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样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陈会昌说,在一些国家,通常会有一个由教育、心理学和媒体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门机构来审查广告,负责审查和检查儿童广告的内容。制作儿童广告的机构必须聘请心理和教育专家进行必要的研究,例如,在儿童中进行抽样调查,看看他们对广告的反应,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广告审查机构提交广告申请。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不良广告对孩子的副作用。陈会昌说,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儿童肥胖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今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发布的《中国不同家庭收入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蓝皮书显示,家庭收入最高群体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最低群体的3.6倍,而肥胖率是最低群体的4.6倍。儿童肥胖问题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见图)。

蓝皮书将6至17岁的学龄儿童青少年划分为不同的家庭收入群体,并对其营养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几组不同家庭收入的概念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和800元到1.999元,2000-4999元,5000-9999元和1.000元以上。家庭收入由低到高的五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分别为3.1%、3.6%、5.7%、8.3%、11.1%。不同家庭收入群体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城市高于农村。同时,高收入家庭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比高,城市分别达到39.2%,农村达到35.2%,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上限,说明家庭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

蓝皮书显示,与1992相比,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增加了19.4%。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来越胖?专家分析,从饮食习惯来看,高热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逐渐成为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儿童中,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近30%的学龄儿童几乎每周吃一次西式快餐。此外,孩子对食物的自主性增强也是导致其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缺乏运动是儿童肥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中国7-12岁的儿童每天平均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半个小时用电脑,40分钟看动画片。在节假日,他们看电视长达3小时50分钟,几乎没有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5月22日,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苏告诉记者,预防肥胖要从胎儿抓起。出生时体重超过4.2kg的新生儿二次肥胖的几率更大,而体重低于2.5kg的低出生体重儿在后续的追赶中也容易肥胖。为了避免生下巨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孕妇在孕期应摄取均衡但不过量的营养,以维持适当的体重增加。

另外,母乳喂养宝宝可以预防儿童肥胖。加拿大一项青少年肥胖与喂养史关系的研究发现,非母乳喂养儿童的肥胖风险是母乳喂养儿童的2-4倍。因此,婴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防止儿童肥胖。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专家指出,5岁前超重肥胖的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几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两倍。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远离不健康食物、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已经肥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耐心坚持不懈地进行饮食调整、不良行为矫正和加强体力活动。肥胖儿童,家长,老师,医生* * *参与综合防控方案,逐步慢慢控制体重,趋于正常生长。切记儿童期不宜吃减肥药或做手术减肥。

孩子网瘾不全是他们的错。

网上购物,网上电话,网上咨询...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瘾这个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很多孩子都陷入了网瘾的黑洞。青少年网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见图)。

2005年10月22日,165438+中国第一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发布。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1650万人,其中245万人不仅沉迷网络。今年5月20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近11%的青少年已经沉迷或正在走向网瘾的世界。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社交能力差,同时又很争强好胜。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后,他们往往会在网络中寻求成就感。

据介绍,网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长,难以自控,从而产生非理性依赖。即使患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仍然无法控制自己。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晕、手抖、乏力、食欲不振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陶宏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的网瘾问题类似于青少年打台球、玩游戏机,但网络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具吸引力,未成年人在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更容易成瘾。

据了解,近年来,青少年网瘾引发的悲剧不断发生。2004年2月,天津13岁男孩张沉迷网络游戏,跳楼自杀。2005年3月,重庆沙坪坝区两名初中生通宵上网后筋疲力尽。他们回家时在铁轨上睡着了,被一辆疾驰的火车辗过。今年4月,陕西省商洛市8名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无故殴打致死一人。还有的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与父母反目,辍学离家,甚至因为没钱上网而铤而走险,抢劫杀人。

陶宏开认为,网瘾不仅让孩子荒废学业,还会引发犯罪和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陶宏开认为主要与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关。“大部分有孩子沉迷网络的家庭缺乏亲子沟通,亲子关系恶化,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这些家长一方面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又对孩子期望过高,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性格培养。这是对教育的误解。父母仍然是让孩子戒除网瘾的关键。此外,社会和学校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大多排斥和歧视“问题”孩子。再加上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一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就容易上瘾。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中心主任陶然认为,青少年网瘾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密不可分。一个是爱的泛滥,一个是爱的缺失。互联网时代,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网络。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理解和信任,才能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全社会都在关注和行动起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政府研发了国内首个网游防沉迷系统,发布了爱国网游《侠叫英雄谱》,并在各地设立网瘾治疗中心,开展戒网瘾夏令营。陶宏开认为,这些都是好的措施。毕竟,解决网瘾问题不是单个家庭和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儿童“心脏病”应尽早治疗

儿童的非正常消费问题不容忽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据专家介绍,这种“成长的烦恼”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能会成为一种精神疾病。卫生部副部长陈小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国儿童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2%。目前,我国约有3.4亿4-17岁儿童。按照这个发病率,大约有4000万儿童有心理问题。

据了解,为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北京市教委于2006年发布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计划在全市每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安排心理咨询教师。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学校心理咨询室被学生冷落。

5月21日,北京市丰台二中的董老师告诉记者,这所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每周都会给学生上一次心理课,如果学生有需要也会给他们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会开展入学适应性调整、考前减压、升学指导等活动。此外,心理咨询教师还向其他在职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咨询。

北京市宣武区某实验学校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有心理求助的邮箱。虽然有学心理学的老师,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坛中学德育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没有心理咨询室,以后会准备。

北京七中心理咨询室成立6年,是北京最早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据该校心理咨询室臧老师介绍,每天来这里咨询的学生并不多。臧老师认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教师。“目前,对学生心理有所了解、熟悉中小学教学情况的心理辅导老师很少。此外,心理咨询室应尽量设在远离教学区和办公区的地方,最好有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名称,如亲密室、聊天室、心情吧等。室内尽量布置成私密的谈话空间,布置得温馨、安全、人性化,像在家里一样,有助于学生调整心态。”严老师说。

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部单志彦博士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学校心理咨询室被忽视是因为心理咨询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普通人不愿意咨询熟悉的人。很多学校的辅导员都认识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觉得不自然。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比较缺乏,不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因此,她认为在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尤为必要。

5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梁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出现心理异常时,表现都比较轻微,未能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直到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情绪、行为、生理都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的表现都可以看作是心理上的求助信号,所以家长要对此引起重视,尽早做好心理疏导。

单志彦说,童年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是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的。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这一点,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来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