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的清晨

3月8日下午,1923,俞平伯出发去白马湖。此前,俞平伯收到了朱自清的来信,邀请他在白马湖的春节聚会。就在最近,俞平伯刚从上海大学的教职辞职,闲着无事,于是乘坐新河滑轮从上海出发,于3月9日凌晨抵达宁波码头。我一下船,就赶上了大雨。俞平伯叫了一辆黄包车,车夫在雨中奔跑,像一匹在雨中的马。还好南方下着雨,不过俞平伯多给了司机钱。到了火车站,俞平伯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朱自清在信中说要去关白站接他,以为不会太远。结果他买票的时候惊呆了,还挺贵的。即使是二等票也要一元四角。火车在雨中行驶了近三个小时到达关白站,但站台出站时,朱自清没有去接车。下车的人不多。一目了然,雨还在下。没有人知道白马湖春晖学校在哪里。最后问一个街头理发师才知道他已经错过站了。春晖学校就在前一站“义亭站”旁边。余有些不解。信上明明写着关白站,但他为什么在关白站而不是义亭站下车呢?发生了什么事?我觉得越来越可笑了。佩贤说她在关白站等,但是在邮局吗?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我叫了一辆黄包车回去。票价是两元,比从宁波来的火车贵。在春晖遇见朱自清,我问:为什么要我在关白站下车?你为什么不接我?

俞平伯完全无视朱自清身边的一堆同事,怒不可遏,朱自清却不以为意,笑着慢慢解释。朱自清没解释好。当他解释说俞平伯湿了的时候,他更加生气了。最后朱自清居然说他也是坐这班车来的。当时,朱自清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也在宁波省立四中任教。事实上,他们在火车上。那天晚上,1923年3月9日,俞平伯在日记里写道:“我们像孩子一样吵架。”

“吵”完之后,朱自清上了一节课。俞平伯此刻无事可做地听朱的课,朱自清也没有反对。铃声一响,坐在学生中间的俞平伯平静下来,认真地听着。下课后,两人手拉手返回。第二天晚上,白马湖雾气蒙蒙,黄月升起。应朱自清邀请,俞平伯在春晖中学湖礼堂为中学生做了题为《诗歌的便利》的演讲:

“虽然今晚我说的是诗的方便,但是诗真的不方便。”

演讲持续了一个小时,最后的总结充满了哲理。

“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综合表现——它在生活中表现生活!随着个性的发展,创作的成功不知不觉一页一页铺开,假装诗不方便,从不方便的国家想到方便,就是从做人开始。他可以做一个好人,享受生活的丰富,即使他不会写诗,他自己也是一首诗。哪怕不是它的价值,也比那个叫诗的人强。”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能不能理解?)

校刊《春晖关于这次演讲》记载:“当时在白马湖上的学校礼堂外风雨交加,演讲的声音与风雨声相映成趣。《湖上静姝》这首诗很有感染力。”

一百年后——确切地说是1998年——2021年9月26日,笔者和一堆当代作家来到了春晖中学,它就在浙江上虞白马村的山川附近。大巴从绍兴带了一团到上虞郊区,下车在湖边走了一段煤渣路,周围都是水乡。需要强调的是,我到现在才知道春晖的事情。当我听说我要去参观一所中学时,说实话,我很不满意。谁还不知道中学是什么样子?可能是某种高级的。只是客人都在家里,这里风景还不错。但是,进了学校,看到到处都是老建筑,就有点迷茫了。之后一连串的惊喜扑面而来,仿佛给了我们这些所谓的鲁迅文学奖得主一记耳光。如本文开头所述,朱自清老师旧居两人吵架的场景,有趣又普通,更何况“那些同事是谁?”、丰子恺、、朱光潜、匡候补——五四第一个冲进的是春晖中学的老师,来这里演讲的是蔡元培、李金辉、陈望道、黄炎培...

这是什么学校?我是说中学?

春晖中学老影子

20世纪20年代春晖中学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故居的墙壁显示,春晖中学的老师们都认为“日常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方式,要想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还得干点别的”。正因如此,春晖中学在百年前经常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邀请校外名人或本校老师。报道称,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朱光潜、刘勋璧、牛顿和爱因斯坦、匡胡绳等都谈到了天象...1923年5月,蔡元培来春。

“我哥在北京的时候,校长(景恒一——作者注)经常跟我聊春晖中学的情况,我想早点去看看。这次回老家,很高兴见到你。”

关于那次演讲,《春晖校刊》第十三期记载:“这次蔡宇民先生因扫墓,应我校校长之邀来到春晖,由校长致欢迎词——蔡先生的道德知识早已为全国人民所敬仰,而这次,他的兄弟们约好了,你们要认真听。”

怎么说呢?对清末、辛亥、北洋一直没什么好印象。如果不是这次活动,我对一百年前的春晖和这里的一切一无所知。

春晖怎么了?

从历史上看,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

像我这样的作家有哪些先天缺陷?

春晖中学像中学吗?但明明是中学啊。1919春晖中学由乡绅陈春兰捐资20万银元兴建,春晖小学捐资5万元兴建。主体建筑为阳山楼,尖顶、拱廊、长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从北面的香山往下看,建筑是一个拉长的“山”字,意思是读书知识“山止于顶”。西式建筑是中国的概念,很自然,相得益彰。阳山楼对面是屈原,是春晖的教师宿舍楼。它被两层楼包围成凹形,有38个大房间和四个小楼梯。还有图书馆。图书馆是一座独立的希腊建筑,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楼上有图书馆,楼下有阅览室。阅览室分内外,报纸杂志可以在外面看。漫步在春晖校区,看着“现代”的阳山楼、图书馆、屈原、一楼、一处故居,还有还不够一所中学大的白马湖,不知道在想什么,脑子里空荡荡的。虽然时光没有倒流,但我觉得现实中并没有。我不想承认过去,那是如此真实。

“昌松山居”建于1929,是京衡驿的私人住宅。因为房子旁边有三棵高大的松树,所以被命名为“昌松山房”。主楼为三开间、两层建筑,坐北朝南。主楼东西相连的是三间平房,分别是厨房和餐厅。东边还有两排附属房间。私宅建成后,先后邀请何香凝、陈、柳亚子、方杰侃、张大千、黄等谈诗谈纸,切磋艺术,留下了无数佳话。敬恒毅死后,山房疏于管理,逐渐衰落,只剩下废墟。

“逸仙山居”:建于1928,原址在“泉社”西山坡。它是在夏丏尊、敬恒毅、丰子恺和刘质平的帮助下,为大师弘毅(李叔同)建造的禅居。在1932之前,弘毅大师去过几次白马湖。这座山房在抗日战争中被毁。1994上虞弘毅大师研究会集资重建并安排展览。2001和2018两次装修展。现在它是弘毅大师的纪念室。

“白马湖图书馆”始建于1922,原名“博文馆”,1980扩建两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楼上为图书馆,楼下为阅览室。著名画家陈衡恪题写了“白马湖图书馆”的匾额。曾被辟为校史陈列馆,2016修复为白马湖图书馆,馆名由叶圣陶题写。是文保楼。

“小杨柳坞”建于1923,是春晖的员工宿舍。丰子恺在教春晖生活时,在屋角种了柳树,因而得名。建筑模仿日本“玄关”格局,结构独特,小巧雅致。1925,吴梦非公馆此时改名为“辽化居”。2018装修及展览。现在它是丰子恺和吴梦非事迹的陈列室。是文保楼。

硬件还好——我们现在不缺硬件——主要是那时候一个中学有那么多了不起的人,要么在学校教书,要么时不时来讲课,太不可思议了。中学老师不仅上课,还讲课。日常上课和听课同步进行,视野足够开阔。我根本不知道教育理念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不仅仅是道德文章,还有自由、科学、平等,甚至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刚刚出名,不是吗?百度云:爱因斯坦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在《春晖》中,我觉得开辟了一些历史,文明有时候有独立的进化方式,并不完全依赖于所谓的历史。白马湖的春光难道不是文明的早晨吗?有人拍拍我的背,小声说荷塘月色是关于白马湖的,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个时候,我这个傻逼,似乎对朱沛贤身上的月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看看墙上的死人说了什么,可能更能还原时间:

朱自清说道:

春晖中学有湖边最好的地方,我们住的房子也不远,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和墙进来,到我们的窗和桌。我们的家庭是相连的。⑦翁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字画、古瓷、铜佛,院子里种着花。(白马湖)

丰子恺说:

了解夏先生的人都知道,夏先生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当他看到世界上所有不快乐、不安、不真实、不好、没有吸引力的状态时,他会皱眉叹息。有的人喝醉了,连朋友的老婆都要生了,孩子掉下来夏先生都会皱眉头替他们担心。(《悼念夏丏尊先生》)

朱光潜说:

大家朝夕相处像一家人。裴贤、尊尊和凯子都对文学和艺术感兴趣,他们经常互相讲述自己的作品。我的第一部小说《无言之美》,就是在尊尊和佩贤的鼓励下写的。(《纪念朱培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