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水电节约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4,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并且还在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受到荒漠化的危害,10亿人受到直接威胁。这意味着地球上1/4的土地已经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森林的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
首先,绿洲变成了沙漠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4,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并且还在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受到荒漠化的危害,10亿人受到直接威胁。这意味着地球上1/4的土地已经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二,大量的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是森林破坏造成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只要地表有1 cm厚的枯落物层,地表径流量就可以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量可以减少到裸地的7%以下;林地土壤渗透性更强,一般每小时250毫米,超过一般降水的强度。一场暴雨一般可以完全被森林吸收。由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目前,全球1/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流失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其中耕地超过250亿吨。全球肥力下降、养分缺乏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
三是干旱缺水严重
森林被称为“绿色海洋”和“看不见的绿色水库”。据测算,每公顷森林可储存约1000立方米降水,1万公顷森林的库容相当于一个库容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由于森林锐减和水污染,全球严重缺水。目前,60%的大陆淡水资源短缺,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20多亿人缺乏饮用水。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里,大约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将缺水。
第四,洪水频发
洪水和干旱是一对双胞胎。毁林必然导致无雨旱,有雨涝。大量事实表明,森林具有强大的拦截降水、调节径流和减轻涝灾的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冠层、深厚的枯落物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很好地起到调节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拦截和储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泊水库淤积。这两个功能减弱后,一场暴雨必然泛滥。
五、物种已经灭绝。
科学家分析,如果一片森林的面积减少10%,森林中能继续生存的物种就会减少一半。地球上有500万到5000万种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现存物种的灭绝率是自然灭绝的1000倍。联合国预测1990-2000年每年可能会损失15000到50000个物种。目前地球上25%的物种已经消失,20%-30%面临灭绝的危险。
第六,温室效应加剧。
现代人类使用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的110年间从270 ml/m3增加到350 ml/m3,并将在20世纪中叶达到600 ml/m3。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
从这六大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极其严重。科学家断言,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上90%的生物将灭绝;世界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会减少90%;生物放氧会减少60%;许多地区的风速将增加60%至80%;同时会出现很多生态问题和生产问题,人类将无法生存。目前,森林锐减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已经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直接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和不合理耕作造成的土壤污染,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严重危机。据估计,全球耕地表层土壤流失量约为230亿。土壤侵蚀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侵蚀、运移和降水的全过程。在自然状态下,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往往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斜坡可以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人类对坡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后,自然因素引起的表层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运动过程加快,即发生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是中国最常见的破坏土地资源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在黄土高原。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总体情况是点上有控制,面上有扩大,控制跟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为654.38+0.74亿亩,654.38+0.980治理约6亿亩。由于控制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我国山地丘陵区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梯田约6543.8+亿亩,另有3亿亩坡耕地正在遭受水土流失。吨/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会使大量肥沃的表土流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流失氮、磷、钾元素约4000万吨。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发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但60年代以后,开始涉及到对整个人类环境的影响,包括泥沙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侵蚀是由坡地地表径流的运动引起的。各种防治措施的基本原则是:减少坡面径流,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侵蚀能力,尽可能提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的区域出发,遵循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分步加强和控制,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坡面治理与冲沟治理相结合,主要是坡面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多种措施综合管理、集中管理、持续管理,才能有效。污染是环境污染的简称,是指环境质量因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中介而恶化的现象。从法律上讲,环境污染是指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因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中介而劣于该区域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称为污染物,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SO2等有害气体,各种重金属等。能源干预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通常称为污染,如热污染。环境污染可由人类活动(如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和自然原因(如火山喷发释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的污染)造成。环境保护法要防止的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根据污染的环境因素,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按照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环境污染是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它。对改造自然既要谨慎,又要大胆实践,大胆改进,从而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和谐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和地球,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1)以节约用水为荣,随时关水龙头,防止滴水。
(2)慎用洗洁精,尽量使用肥皂,减少洗洁精中的化学物质对水质的污染。
2。绿色消费与环保选择
(1)使用无铅汽油、无镉铅蓄电池和无磷洗涤剂,减少水和空气污染。
(2)购买价格低廉的家用制冷电器和不伤头发的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复用再复用
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多用耐用品。如果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饭盒,白色污染就会减少;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购物袋或购物篮。
4。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
不乱扔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和废弃物;把垃圾分门别类,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资源,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万物。
不猎捕和利用珍稀动物和保护动物,爱护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朵花,每一棵树。
6。注意卫生,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喧哗。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环保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为环保做贡献,造福子孙后代。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