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大有哪些才女?

民国时期,北大才女辈出,其中著名的有凌叔华、(冰心)、林等。

民国北大才女凌叔华;

凌叔华(1900-199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县人,作家、画家。她就读的燕京大学在1952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取消。资产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后,文理大部分并入北大,工科并入清华,法学、社会学并入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所以也可以归北大。

凌叔华出生在一个官员和书法家的家庭。凌叔华的父亲凌付鹏出生于汉源。光绪十九年举人,加入康有为为秀才。曾任清代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隶公使。他擅长填词,热爱绘画,与齐白石、王、、、陈寅恪等著名画家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对她进行了文艺的熏陶。她从小就拜慈禧太后的著名女画家、画家苗素云为师,还受过文化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七、八岁时,师从著名山水画家王,后又师从女画家郝淑玉学画,在绘画技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在天津织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文字才华犹如第一朵出水芙蓉,文采非凡,引人注目。她的作品经常在校刊上发表。22岁时,她被燕京大学录取,并与谢婉莹成为同班同学。次年,她升入本科外语系,主修英语、法语和日语。

1928凌淑华和丈夫陈西滢(常州地区巫溪县人)去武汉大学当教授。此时,凌叔华与苏和袁结为好友,三人在文学创作上交相辉映,有“三杰”之誉。凌叔华才貌双全,气质高雅,令世人仰慕。凌叔华和别人有很强的亲和力,比如胡适、徐志摩。凌叔华以绘画为职业。她一生中举办了许多艺术展览。大学毕业后,她的画立即参加了国际艺术展。20世纪50年代后,她在巴黎、伦敦、波士顿和新加坡举办了多次艺术展。

凌叔华的性格不像林那样虚荣任性,也不像那样矜持理性。她温柔随和,却夹杂着一点心机和粗鄙。她的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大放异彩,经久不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会与日俱增。而“巴别塔盒子”事件和日后的“妻子的客厅”事件,使凌叔华、林、三人在争执中暴露出各自的弱点,可谓三败俱伤,充分展示了他们争风吃醋、心胸狭隘、名利双收的阴暗一面。陆小曼,另一个真正受到伤害的才女,大方,淡定,自信,淡泊名利。

多情的徐志摩和凌叔华也有感情纠葛。徐志摩的《巴别塔盒子》分两次存放在凌叔华。第一次是1925年徐志摩出去旅游的时候。当时他和陆小曼的恋情引来了满城风雨,徐志摩打算去欧洲避风头。走之前要把装着日记手稿和陆小曼的两本初恋日记的所谓“百宝箱”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保管。因为陆小曼当时的处境同样不好,而且箱子里有“不适合陆小曼看”的东西,所以就交给了凌叔华。据凌叔华证实,其中有许多涉及是非,包括一些陆小曼批评林的话,以及一些关于胡适和的流言蜚语。除了1925年徐志摩从欧洲回国经西伯利亚铁路途经俄罗斯时写的两本日记和几篇文章外,还有徐志摩在1925和1926之间写的两本日记和他两次欧洲旅行时写给陆小曼的大量情书——大部分是英文的。

1931119,徐志摩坠机身亡,关于这个小盒子的秘密也公开了。徐志摩一生风流,很多人对他的私人日记和他与女友的书信往来充满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打起了这个“百宝箱”的主意。当然,最想要这个小盒子的两个人是陆小曼和林。按理说,这个“百宝箱”当然是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的,但“爱忠爱家胜过一切”的虚伪的林,不知怎么的,似乎比陆小曼更想要这个宝箱。林亲自到凌叔华在胡同的寓所向凌叔华索要,但凌叔华谢绝了。我不得不求助于胡适。胡适以编委会的名义,郑重致函凌叔华,要求凌叔华交出“百宝箱”。凌叔华不情愿地把“百宝箱”交给了胡适派来的使者。但胡适从凌叔华手中接过小盒子,交给了林,而不是陆小曼。拿到“巴别塔盒子”18天后,胡适再次给凌叔华写信,指责她将徐志摩的两本英文日记作为“私人珍藏”藏匿,并指出她的做法开创了藏匿徐志摩信件的先例,会影响全集的编纂。“八宝”公案也给凌叔华与胡适、林等友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凌叔华最后发现胡适把日记送给林,而不是陆小曼,觉得很对不起徐志摩。凌叔华曾写信给胡适说:“前天听说这个盒子落到了林的地方,我很担心,因为里面有两本陆小曼初恋的日记,涉及很多是非,就像以前拿给陆小曼看不合适一样。”。

陆小曼曾辛酸地说:“还有几本别的日记,可惜不在我这里,别人不肯拿出来。我别无选择,否则它们可以比这些精彩得多。”“别人”是谁?陆小曼说不清楚,但也说不准,无非是林和凌叔华。然而,林否认他私下保留了一些日记,凌叔华也否认他在“甜蜜的盒子”里保留了任何东西。本来还是朋友的凌叔华,因为“巴别塔”事件,和林、陆小曼成了朋友,三人从此再无联系。如今,与“八宝”有关的人都死了,这个由一个盒子引起的谜团,也逐渐成为历史长河中又一个再也无法解开的谜团。

“巴别塔盒子”案,源于所有才女都想拥有编著徐志摩全集的专利。除了陆小曼的公正和大度,林和凌叔华也幻想徐志摩在情史上有他们的重要地位,他们都想把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占为己有,所以名利和虚荣心真的很害人,即使是才女。

民国北大才女谢婉莹;

谢婉莹(1900 ─1999),福建福州昌乐县人,作家、诗人、儿童文学翻译家。

《小菊灯》是冰心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谢婉莹取“玉壶中有一片冰心”之意,写下自己的笔名“冰心”,被誉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家协会名誉理事。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的父亲谢参加了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来,她在烟台创办了海军学校,当上了校长。1913谢婉莹随父亲移居北京,1918进入协和女子大学读理科预科。

北京华北女子联合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分校。燕京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成立于1919。最初由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联合大学、北京华北女子联合大学等几所华北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由长老会、美以协会、美国妇女协会、圣会和英国伦敦协会联合举办,原名“北京大学”。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谢婉莹被选为大学学生会的文书。在爱国学生运动的鼓动下,她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听证会的感想》和第一部小说《两个家庭》。后者首次使用笔名“冰心”。因为作品直接涉及重大社会问题,很快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写了《当你孤独无助和贫穷的时候》、《去乡下》、《秋雨》和《为人们悲伤》等“问题小说”。同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谢婉莹在1921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她的作品多围绕母爱、童心、自然三大主题,建构冰心思想的核心——以爱为本。代表作有《超人》、《无聊》、《星星》、《泉水》等。

1923,谢婉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留学前后,他开始发表《致年轻读者》系列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石。65438年至0926年,谢婉莹以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1929年6月5日,谢婉莹和从学校回来的吴文藻博士在燕京大学举行了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结婚后,谢婉莹继续创作,将母爱、童心和自然赞美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的作品也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他纯粹而有意味的写作也表达了含蓄的嘲讽。小说代表作有1931的《芬》和1933的《姑娘》,散文佳作有1933的《南归——母亲在天之灵》。1932,《冰心全集》分三卷出版(小说、散文、诗歌)。

冰心、庐隐、林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其中(冰心饰)和林有一段从世交到仇人的有趣经历,那就是“太太的客厅”事件。

梁思成和林家搬到北总布胡同四合院后,由于他们的影响和林的风骚美貌,很快在圈内聚集了一批文化精英,如与林暧昧的诗人徐志摩、金、与林终身未娶的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国际政治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河、考古学家李济等。通常在周六下午,这些文化精英们会陆续来到梁家指点江山,共商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的交际圈越来越有影响力,形成了30年代北平最著名的文化沙龙,被称为“太太的客厅”。

然而,一些精英学者,尤其是所有的女性精英,不仅忽视林,而且嘲笑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林缺乏女性细腻的道德观和虚荣心,而林的美貌和才华又过于夸张。没有梁思成,林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哗众取宠的家庭主妇,向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谢婉莹于1933+00年6月出版了著名小说《我们妻子的客厅》,引起了全国文化界的极大关注。在作品中,无论是“我们的妻子”,还是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和外国风流寡妇,都带有明显的虚伪、虚荣和虚幻的色彩。这种“三虚”人物的出现,是一种颓废的情绪,是对社会、对爱情、对自己、对人民的一种萎缩的浊流。谢婉莹以温和诙谐的笔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抨击。金后来说:这部小说还有别的意思,就是说三十年代中国的富婆们在亡国危机中还热衷于虚荣和攀比,而林把这种虚荣发挥到了极致。谢婉莹的丈夫,著名学者吴文藻(常州江阴县人)和梁思成都是清华1923毕业生,住在同一个宿舍,所以是真正的同班同学。林和是福建老乡,都是陈衡哲教授的老师。应该说,和林早年应该是兄弟。他们还留下了一张张珍贵生活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几个人正在泉水边野餐。穿着白色围裙拿着刀切菜,林跟在冰心后面,对着镜头微笑。但自从的《我们老婆的客厅》出版后,林派人给送了一坛山西老陈醋,两人就成了仇人。

有一次解释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不是讲林,而是讲陆小曼,客厅里全是她的照片”。然而,后来的学者认为谢婉莹在《太太的客厅》中提到陆小曼是荒谬的。小说写作的背景是北平,而陆小曼当时住在远离上海的地方。陆小曼的客厅多为名人名流,与《客厅》对文化精英、学者的描述不符。还有,陆小曼没有孩子,但是林有个女儿叫冰冰,小说里的女儿叫彬彬。而且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有这么一段有趣的话:“这群名士,文人,在太太的客厅里指点江山,激其文字,放飞情怀。那个白脸薄唇高鼻的诗人一直等到最后,渴望和我们的妻子手牵手出去看戏,但随着妻子疲惫、无精打采、胆小的绅士归来和妻子临阵退缩,诗人不得不无趣地告别客厅,悄悄消失在门外引人注目的夜色中,整个妻子客厅的故事到此结束。”这种刻薄而有趣的嘲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心胸狭窄、目中无人的林当然咽不下这口气,立即派人送了一坛山西老陈醋给。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林再也没有联系过。

继“巴别塔”事件后,“妻子的客厅”陆小曼再次受到牵连。这个客厅是陆小曼的还是林的,实在令人怀疑。因为陆小曼的前夫和林的丈夫梁思成真的属于整天又累又弱的类型,而且他们的客厅里都是名人,在陆小曼和离婚之前,白脸高鼻的诗人徐志摩也在她的客厅里等到了花凋零的夜晚。真的很乱。这是哪位女士的客厅?谁也说不准。暗中嘲讽林并栽赃陆小曼,其算计昭然若揭。而林的送醋则表现出她的任性和狭隘,而陆小曼则因为徐志摩的死而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民国北大才女林;

林(1904 —1955),福建福州闽侯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林的祖父林逍遥是清代的一位学者,曾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为官。他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歌和书法。曾任北洋政府首席大法官。林出生在杭州。她随父亲林长民于1912年从杭州迁居上海,1916年举家迁居北京。1920年7月,随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圣玛丽女子学院。1921回国就读培华女子中学。1922爱上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65438年6月至0923年6月赴美随梁思成留学,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修读建筑学课程。1927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1928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与梁思成结婚,婚后赴欧洲考察建筑。65438-0929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雕塑史。林精通英语,也教过专业英语。张学良颁奖征集东北大学校徽,林“白山黑水”设计获奖。1949年参与中国人民国徽设计,1951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装饰图案和浮雕图案。除了建筑论文,林还创作了的大量文学作品,包括《九十九度》。

1931,她在北平被中国建筑学会录用。次年,我为北平大学设计了地质博物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多次深入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浙江等省,实地考察了数十处古建筑,发表了《中国建筑若干特征》、《平角建筑杂记》、《晋汾古建筑考察》等论文和建筑考察报告,并为梁思成署名的《一个清代建筑案例》一书撰写了序言。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参考书。在林的作品中,建筑师的科学精神与作家的文学气质融合得天衣无缝。她的学术论文和考察报告不仅包含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和赞美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在文学作品中,古建筑的形象常被用作比喻。如诗《深笑》中,用古塔檐上无数风铃旋转的声音比喻清脆悦耳的笑声,恰如其分,新颖独特。由于她精通文理,在建筑和文学创作上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林、冰心、庐隐成为“福州三大才女”。

漂泊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临终前,她通读《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收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帮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英文版《中国建筑史》初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学生时代的愿望。抗战胜利后,林一家于8月1946回到北平。1948年5月,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古都北平。林夫妇想到城中无数雕梁画栋的宏伟古建筑可能毁于战火,忧心忡忡,坐立不安。1949年初,东北野战军军部突访,布置了一张北平军事地图,要求他们用红笔圈出所有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尽可能加以保护,以防军队被迫攻城,这使梁思成和林十分感动。应解放军要求,他们立即编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后来演变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新中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编目保护工作,是从梁思成、林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以梁思成、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审美复古建筑思潮”和“北京古城保护规划”多次遭到批判。在这场大批判中,意识形态是罪魁祸首,郭沫若等人是受人指使的刽子手。梁思成和林在拆除明城墙时痛哭流涕。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意见。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除城墙、城楼和一些重要古建筑的错误主张,主张保护北京古城的面貌,提出了建设“城墙公园”的新主张,既能保存古代文物,又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憩之所。1953年5月,北京开始酝酿拆除城楼和牌楼,大规模的古建筑拆除开始在这座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承担了拆除城墙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唯一完好的牌楼街不被政治因素破坏,梁思成与吴汉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吴寒的言论,梁思成气得当场泪流满面。此后不久,林和吴晗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说:“她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咆哮。虽然当时她得了严重的肺病,嗓子也没了,但在表情和氛围上,她真的很深情。”今天,牌楼已经随着文化大灾难而消失,但林的狮吼将永远围绕着每一个有血性良知的中国学者。在这样的心态下,林的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治疗。他愤怒地吐血,死于1955。而吴晗最终因为“海瑞罢官”事件,在文革中被四人帮迫害吐血自杀。正所谓“出来混了还得还”。

作为《夫人的客厅》中的中心人物,像捧着月亮的星星一样被崇拜者包围的,是她;她也是那个不顾重病,在穷乡僻壤,在空寂无人的寺庙里,和梁思成一起参观古建筑的人。她早年经历了名门望族的荣华富贵,人人敬仰。解放后,她被困在一个农场里,还是她亲自带着瓶子上街打酱油。是她爱虚荣,向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生活方式,是她在中年贫病交加时坚持留在祖国;和所有的才女嫉妒,和所有的才子风流,却能承受学术上的冷淡和孤独。。。这就是阿林·银辉,没有语言可以描述她的美丽和信仰。

在这里说点多余的,在我心目中,完美的才女只有两个,一个是陆小曼,一个是林。因为只有他们两个能把美貌,才华,良心,实力,气质诠释的如此完美。陆小曼和林都不走运。前半生虽然虚荣,渴望被人追捧,后半生却一贫如洗。其实,只要向郭沫若、谢婉莹等文人学习,玩弄权术,为政治服务,他们的处境马上就可以改变。陆小曼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在为顾维钧翻译时,陆小曼因其爱国、得体的外交风格被收入外交翻译教材。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独自编著了《徐志摩全集》,余生在孤独冷清的画中度过,与前半生的浮华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是如此困难,更不用说从天堂跌落到人间了。后来,陆小曼多次拒绝胡适等人的诱惑和资助,独善其身。林更是怕权,胆小的丈夫气得痛哭流涕,但她顶住狮吼,最终吐血而亡。可惜的是,两位才女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朋友,最终老死不相往来,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