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镇的经济发展
塘栖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京杭大运河和09省道贯穿全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全镇辖46个行政村,11居民区,总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被誉为“花果之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塘栖的现代工业在浙江省起步较早。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浔富商庞元吉与杭商丁丙在塘栖镇东日晖桥边创办了“大伦丝厂”,是浙江首批三家机器缫丝厂之一,开创了民族资本工业的先河。后来,镇上先后建立了祥伦(1925)、于冲(1926)、花轮(1929)等丝厂,使这个水乡成为全省丝绸工业重镇。
1929期间,浙江省政府举办西湖博览会,塘栖三家丝厂的丝绸产品应邀参展,接连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一时名声大噪,产品远销海外。
1935年,据当时浙江省政府建设厅调查,全省共有机械缫丝厂29家,机械缫丝车7598辆,塘栖镇分别占全省的13.8%和19.8%,是全省有名的机械缫丝厂。但塘栖镇除缫丝外,其他行业发展缓慢,一些民国初年出现的油厂、米厂、酒厂充其量只是手工作坊,几乎没有机械化内容。
到1949年塘栖解放,镇上只剩下两个奄奄一息的丝厂、一个发电厂、两个榨油厂、三个碾米厂、四个印刷厂、四个酱坊。除了丝厂,其余的都小得可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私营工业,采取贷款、投资、委托加工等多种措施,使那些停工的企业迅速复工,逐步走向正常。在党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一些私营业主纷纷投资兴办工业,使该镇的工业生产开始恢复。
到1960,全镇有国营和公私合营工厂十家,从业人员1389人,年产值1577万元;全镇工厂16家,从业人员1789人,年产值362.25万元。
从65438年到0978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业生产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农村工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时间,镇上工业企业和工业人口迅速崛起,工业门类逐渐完善。
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54.38+026.32亿元,比2006.5438+0增长292.79%,年均增长365.438+0.47%。工业利润3.57亿元,五年达到82.1亿元。2005年,杭州工业经济指标综合评价排名第四,比2004年前进了8位。坚持扶优扶强,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2006年规模企业达到160家,比2006年5438+0家净增65家,其中10亿元企业18家。塘栖镇自1992年被国家列为百个小城镇试点镇以来,先后荣获“浙江省经济实力百强镇”、“杭州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0多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338元。
塘栖盛产大米、蚕茧、鱼虾、莲藕,还有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如枇杷、青梅、杨梅、菱角等。其中,塘栖枇杷以皮薄、汁多、味鲜闻名海内外。中国塘栖枇杷节每年举行,吸引了大量中外宾客。
塘栖是余杭的工业强镇,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目前已形成金属制品、蜜饯食品、农药化工、针织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和丝绸、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已建成工业园区约1300亩,是余杭区经济发展的配套区块,享受浙江省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特色蜜饯园规划为1500亩,首期开发500亩。
塘栖是余杭区的中心镇。2009年,上海同济大学受邀修订编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高起点、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投资近6543.8亿元的广济街一期即将竣工,人居环境将变得更加优美,以亮化、美化、净化为目标,提升小镇品位。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开创塘栖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