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邻桌的熊海子,你能做什么?
事发时女生在椅子下面,女大学生一脚。
无论“剧情”如何反转,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女大学生在冲突中先是用脚踢椅子,然后用瓶子砸。虽然没有造成实际伤害,但这种做法是恶意的,有问题的。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公开场合见过“熊海子”,也听过很多相关的闹剧。比如电影院的妈妈带着孩子看了一部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看的电影。孩子们很吵闹,引起了其他观众的愤怒。“你为什么带孩子去看一部不适合的电影?”答案也很实用,因为没人看孩子,那为什么一定要看这部电影呢?答案也很实用,因为单位发了两张票。
在这里我没有讽刺的意思,但是我很清楚,虽然中国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给孩子做电影放映和欣赏活动,但是有些事情是不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做的。我在法国的一个朋友,因为要带孩子,抱怨连看电影的时间都没有。如果去电影院,他只会带着孩子去看适合他们的电影,而他想看的却总是因为时间不合适而错过。
但这是妈妈牺牲的一部分。
一些私人的乐趣没有了,但是你不能避免带孩子去旅游,去吃饭。这时,如果孩子大哭或大声喊叫,周围人的眼光就会全过来,母亲最终可能会产生异常的抗拒感和羞耻感。
美国一份报告显示,41%的母亲因为孩子哭闹而被陌生人盯着看,20个母亲中就有一个会因为孩子哭闹而和身边的陌生人解释或发生冲突。大多数母亲提到,她们很少得到占据母亲位置的亲密话语或微笑。
在这起事件中,女大学生、孩子及其家人、餐馆之间发生了恶性冲突:
*女大学生踢四岁儿童椅
*家人试图殴打女大学生。
*餐厅员工及家属被打。
?女大学生行为的导火索是四岁小孩玩捉迷藏,大喊大叫。
?家庭成员的导火索是他们的孩子受到威胁。
?员工参与其中是因为他们未能说服。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是事必躬亲。网络发酵后,网友开始偏袒一方,攻击双方。最后的结果是,这件事对谁都没有好处。孩子们从头到尾看着陌生人对自己的恶意和母亲保护自己的歇斯底里。
这个事情可以避免吗?
2065438+2007年3月28日,房地产开发商许仰东乘坐上海到悉尼的航班,刚坐下,空姐就送来了道歉信和巧克力,是用中英文写的。
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
(晚上见面时用语)晚上好
我是一个刚满六个半月的宝宝,我是来问候你的!
今天,我很荣幸和你一起坐飞机去悉尼。在飞行过程中,我可能会哭,影响大家休息。对此我深感不安和抱歉!
我妈妈会尽力安慰我,请原谅我!谢谢大家!
亲爱的小宝贝。
2065438+2007年3月28日
在谈到这件事时,许仰东用了“无需道歉——道歉信”这个标题。这封信本身真的没有必要,因为六个半月宝宝的哭声是大人无法完全预测和把握的。正常成年人应该有这样的常识和同理心。这种做法,类似于一种善意的提醒,当然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欣赏和理解,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做。
远在意大利,因为不想看到熊海子干扰顾客用餐,一位餐馆老板想出了这样一个很有创意的主意:当孩子听话时,可以得到5%的退款。
店主安东尼奥·费拉里的理由是:“我要为这里发生的事情负责。”
虽然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质疑,但它有效地让父母干预了孩子的过度行为。
其实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完全有必要,但都是为了避免因为孩子吵闹而在公共空间发生冲突。
《卫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估计有30%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控制孩子用之不竭的精力。此次事件中,直接导火索是四岁孩子玩捉迷藏、吵闹,家人的表现没有完全制止孩子,惹怒了他人。
四岁的孩子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的,还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和陌生人交流。
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东西。
孩子与他人的距离、行为礼仪都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不能以保护孩子为由,忽视原本可以避免冲突的教育责任。
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其实反映的是父母的育儿态度。一种行为形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性格。家长不去管理和教导孩子的表现,其实是对公共空间礼仪规则不够重视。
还有一种家长,试图让孩子不要在公共空间吵闹哭闹,但是没有结果,所以没有下文。这种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一味迁就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
一个朋友从事亲子游教育。她曾经跟我说过,所谓的主题亲子游,并不是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或者教育孩子如何在假期旅行中与人相处。比如,一次以绿色自然、环保为主题的旅行,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环保主义者或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向家长传递信息:如何让孩子对话题产生兴趣?如何教孩子观察?如何引导他学习,保持习惯?
所有的教育都是针对家长的。然后由父母传达给他们的孩子。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在教育上没有学习和成长的自觉,怎么传承和教导孩子?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今天,人们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成为律师或医生,但奇怪的是,他们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也能为人父母,以为没有受过教育也能胜任这一最重要的工作。”
我们的教育太少是关于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稍有不满,随时可能脾气暴躁。如果父母不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必然导致孩子缺乏这种能力。
范德比尔特大学早期教育社会和情感基础中心建议父母训练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要求父母“给每种情绪起个名字”,比如“我今天很难过,因为我爸爸要出差了。”
情绪的负能量不仅要遏制和压制,更要识别和处理。和孩子讨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认可:“你昨天有没有看到卫生间下水道堵了,妈妈很生气?你还记得妈妈生气是什么表情吗?”你想向你妈妈学习吗?"
但也要和孩子谈谈不良情绪的解决方法:“我生气的时候,深呼吸,然后数到三,再想想怎么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虽然还小,但也要在突发冲突中,有效传达一种言语沟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家长需要积极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当自己和孩子也受到威胁或遇到紧急情况时,要积极应对,协调缓解冲突。如果没有结果,可能需要第三方介入或暂时将其从公众手中夺走。
对于这个受不了四岁孩子大吼大叫的女大学生来说,她的反应说明了她教育的缺失和情绪管理上的负分。这个时候再坏的她,也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伤害别人。
通过这件事,很多网友的反应更是表面,却凸显了教育的缺失和人的失态。不能再忽视育儿教育和公共场所的教育问题。
教育培养我们成为成熟的人,能够规划未来,做出正确的人生决定。它让我们洞察生活,教会我们从经验中学习。它让我们自信,塑造我们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它促进平等和社会主义原则。它为个人创造了一个改善生活的支持系统。是社会的栋梁。可以说,良好的教育让我们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