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建设模式

企业发展模式。企业投资办学,实行“校企共建、以校为主、校际合作”的运行机制。大学城应成立管理委员会,由投资者、学校和经营者组成,履行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大学城从资金投入、基本建设到管理和后勤服务都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比如廊坊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建设就属于这一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产业化经营,由企业投资建设。企业拥有城市设施产权,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企业提供一切教学和生活设施,做好后勤服务。学校把所有的消费市场交给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运作。

2.入住大学城的高校有偿使用城市资源,在城管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自主办学。学校是办学主体,其教学活动不受企业影响。

3.城区城市功能齐全,整个城区按照城市社区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形成以几所大学为核心的具有特定整体功能和环境特色的城市社区。城区的建设和管理注重资源的利用和资源的享用,社会化程度高。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坐落在大城市的高等院校,都有位于城市闹市区的校区,校区内的土地极其紧张。一些大学在城市中心区置换地价较高的老校区,在城市郊区购买价格较低的土地,然后通过学校挖潜、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建设新校区。一所学校建设成功后,其他学校纷纷效仿,在附近征地。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也逐渐介入,率先成立园区管委会,协调各方面,强化园区整体功能,促进大学城的形成。比如浙江省的5个高教园区(杭州3个,宁波1,温州1)就是这样建成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建设资金主要由高校筹集。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是资产置换,即出让原黄金地段的小规模校区,用收益偿还贷款用于新校区建设。

2.大学城内高校众多,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享用,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供了操作空间。

3.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功能重组紧密结合,大学城已成为推动当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地方政府通过落实或无偿划拨土地、大幅降低土地成本、降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吸引高校建设新校区,既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又通过科技产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珠海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在珠海建立分校,从而加速了珠海城市文化科技品位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提升。这种大学城建设的特点是:

1.这种模式是政府行为主导的。大学城多由政府规划,政府推动高校办学。可见,地方政府投资和优惠政策的引导是大学城形成的关键。

2.大学城内的高等院校是大学校园建设的主体。学校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校资金,收取学费冲抵办学成本。这些大学出于学校发展、学校声誉、资金压力等原因,也愿意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建立新的分校。

3.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入驻城市的知名学校,这类大学城的建设具有较高的社会信任度,在市场运作中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