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秋步入建筑领域
这个名字正好对应了叙事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真没想到多年以后,张锦秋真的成了一个“人”。
1987至今,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1年获得第一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当选中国工程院首任院士;2000年,她获得梁思成建筑奖;2009年,她主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
对于这些荣誉,张锦秋并不太在乎。“建筑师是服务行业,不用看得那么高。”她说话时面带微笑,和蔼而谦逊。谈到幸福,她掩面大笑,发出“真的很搞笑”“特别搞笑”的感觉。她善良友好,一见钟情。
她的办公室离Xi安北墙只有几步之遥,除了书和花。城墙维系着千年古都Xi的灵魂。张锦秋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心血,设计出了宏伟、优美、简约、舒适的建筑作品,与城墙一起保护了Xi安,传承了中国建筑的千年文脉。巴金对她说:“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追求和崇拜的目标。”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张锦秋的名字缺少“事件”的成分,他小时候就对有关“事件”的文学作品感兴趣。
65438年至0948年,随父母移居上海,进入上海市立武本女子中学(后更名为李奔第二女子中学)。很快,学校图书馆的老师认识了这个小女孩,因为她成了这里的常客。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屠格涅夫...她读过这些文学巨匠的所有作品。很快,小小的图书馆就满足不了她的胃口——她把能看的书都看完了。
张锦秋开始憧憬他的作家梦。她给巴金写信求教,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巴金的笔名“金”来自克鲁泡特金,但这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你怎么能崇拜他?
殷切希望,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巴金回信了。信已经丢了,但张锦秋还记得巴金给的解释:“人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追求和崇拜的目标。”
巴金的回信使她激动不已。就在作家梦如火如荼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填报大学志愿之前,父亲就要求张锦秋放弃当作家的想法,理由是他必须有非凡的才华才能写出专业的文学作品,光是文笔好成不了气候。他还分析了张锦秋的学习,认为她数学和物理成绩不错,美术也不差,适合做建筑师。张锦秋说,她的父亲希望她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因为他有一个愿望。当时她哥哥已经在学习造船技术,父亲想让两个孩子在海上盖房子,在陆地上盖房子。
“我父亲很浪漫,这让我觉得当建筑师和当作家一样浪漫,所以我应该接受。”仔细回想起来,张锦秋觉得她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没有太多冲突,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早已融入了她的生活。
她的父亲学的是土木工程,一辈子从事公路技术工作。她母亲当时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建筑史课程考试满分。她的大姑父在德国学习建筑设计,曾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而张玉泉阿姨让她直观地感受到了学习建筑设计的美好。
张玉泉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也是中国第一位独立的女建筑师。在沪期间,张锦秋一家住在姑姑张玉泉宽敞的家里。
张锦秋还记得,家里的餐厅和卧室都有大画板,画桌也很高。她经常在这些桌子上的大画板上写作业。橱柜里有很多建筑杂志,张锦秋有事的时候可以看看。特别是客厅的墙上贴满了张雨泉设计作品的照片。“照片里的房子很漂亮,都是我阿姨设计的。我可以骄傲。所以,从我的童年开始,建筑设计就是一个高尚而美好的职业。”
家庭环境使张锦秋毅然听从父亲的劝告,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是,爱好文学的培养却让她受益终生。文学的气息弥漫在她的作品的形式和精神之间。梁思成对她说:“你对研究中国园林感兴趣,这很好。”
张锦秋导师梁思成
从65438年到0954年,张锦秋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于建筑系。1961起留校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导师为我国建筑学术大师梁思成先生。
在本科学习期间,张锦秋总是用钦佩的目光远远地看着这位整个建筑系的学术和精神领袖。一进家门,张锦秋发现他是一位平和、善良、优雅的长者。
梁思成的书房成了师生之间的另一个课堂。张锦秋对这间“教室”的装饰记忆犹新:“书房朝南,有两扇大窗户,非常明亮。梁红的书桌被安排在房间的东头。书桌对面的西墙排列着书架。书桌的右前方是一张沙发。左前方是一个木制茶几和一把扶手椅。小房子简单舒适,紧凑不拥挤。冬春之交,梁宫喜欢在书桌的右角放一盆仙客来,美丽的红花看起来生意盎然。”
对侃侃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如此温暖的谈话场所,也是一个让学者倾听的地方。梁思成言行的点点滴滴都铭刻在张锦秋的脑海里。
有一次,梁思成说自己喜欢豪放俊朗的艺术风格,但他的字和画多工整,“俊”味不够,引为终身遗憾。他还顺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稿子让张锦秋看,并说:“看我长得不帅,我就写得工整工整,至少让人看得清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锦秋说,“就是这句话,让我再也不敢伸胳膊伸腿乱涂‘自由体’。”
梁思成对这位“女将军”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当时他准备研究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宋代建筑方法》,打算让张锦秋参与研究,但这位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张锦秋参加了建筑历史教研组的古建筑考察活动。去了承德避暑山庄后,参观了无锡、苏州、杭州、扬州、上海的古典园林。“我完全被它们迷住了。中国的古典园林太好吃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时隔近50年,张锦秋回忆起中国传统园林带给她的震撼,依然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她决定围绕花园来选择论文的题目。但张锦秋觉得自己似乎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一些老师和同学告诉她,还有人想和梁先生一起工作,但苦于没有机会。你张锦秋怎么能这么自作主张!
张锦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着一种焦虑感,她走进了梁思成的书房。“那是一个黄昏,书房里的空气安静而舒缓。梁公坐在圈椅上,脸上带着笑容,像是在谈生意,像是在聊天。”张锦秋曾如此诗意地写道。结果梁思成尊重了她的意愿:“你有兴趣研究中国园林就好。”立即任命他的得力助手莫·江总为张锦秋的论文导师。
后来,张锦秋的研究课题与颐和园后山有关,涉及乾隆关于后山以西风景名胜的诗词11首。因为乾隆写诗喜欢用典故,而且有些典故几乎不常见,张锦秋就用小纸片把这些诗抄下来,向梁思成请教。“没想到,他随口说出了我的问题来源。”比如张锦秋说“椰叶无足意”这句话中“椰叶”的出处,梁思成马上说这是引自《五度赋》中“槟榔无柯,椰叶无阴”这句话。
当时,梁思成对在这些抄诗的纸上写笔记很感兴趣。这些纸片一直保存在张锦秋,直到今天。"虽然它们都是黄色的,但我把它们视为珍宝."她说话的时候很入迷,充满了感情。
前段时间,北京梁思成故居有被拆除的危险。张锦秋非常担心,但现在她终于坚持下来了。她说如果有机会,她会去北京一游。
在她心目中,梁思成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热情、渊博的知识、对职业的真挚感情和弘扬祖国建筑传统的雄心壮志,对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热爱职业、树立良好学风、投身祖国建筑事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她和梁思成一样,深受莫先生的感染。
他是梁思成手把手教出来的,没有大专学历,却升任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决定让他做张锦秋园林论文的导师,因为“他对古典园林有很深的研究。不仅造型和尺度非常精准,而且对东方之美有着特殊的感觉。它能讲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景的许多道理。”
莫是让决定中国园的两次考察活动的负责人。“他所到之处,边走边看边聊,透露出许多我们看不到也看不懂的美景和典故,尤其是评论规划设计的成败,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合情合理。从他那里获得的关于古建筑的系统知识,让我受益终身。”
莫江总对张锦秋的研究指导有自己的一套。他先让张锦秋研究颐和园的“一云螭在”、“崇翠阁”、“千峰彩翠”三个建筑的景观特色,然后让她研究昆明湖龙王庙这个景点,再给她一个毕业论文题目,研究颐和园后山西段景点的景观现状和造景心得。“墨工就是这样带领我从表面到深层,从表层到内部,一步步走上学术攀登之路的。”
除了学术上的指导,莫江总还以其文人气质影响了张锦秋。他曾经说过,大雨过后要带学生去看香山瀑布。虽然最终没有发生,但这样的场景还是让张锦秋着迷。作为Xi世博会的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长安塔自设计之初就备受关注。一方面,长安塔处于整个公园的核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大师。
“世博会的建筑设计需要招标,长安塔是政府直接做的。政府对我的信任度很高,我压力很大。"张锦秋说,在设计之前,应该先对这座塔进行定性和定位. "当时决定在公园核心位置建一座塔形建筑。至于是建古塔还是西楼,还没定下来。"
如何表达“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成为设计成功的关键它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地标建筑。首先要体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这就要求塔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塔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塔内的人也有与自然融为一体、互动的感觉。"唐诗中的名句,如"登高望远"、"虚心坐天,挥云烟",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中启发了张锦秋。
另一方面,作为Xi安的标志性建筑,要表达Xi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包含城市的历史信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塔象征着吉祥。张锦秋说,隋唐时期的塔,按用途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宝塔,内有珍宝或佛经、佛像;二是瞭望塔;第三个是风水塔。有些塔是三合一的。隋唐时期,长安城西南角有两座高97米的木塔,均为“三合一”方塔。这两座木塔是当时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
不愧为梁思成的得意门生,张锦秋并没有单纯的古风。“历史翻了1000多年。浐灞(世博会举办地)是一片充满现代气息的土地。如果这座塔完全按照唐朝的风格建造,它将不会成为Xi的新地标。“在长安塔的设计中,她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设计把握了从远处看塔,从近处欣赏美好形态的原则。远远望去的长安塔,具有唐代方形古塔的造型特征。每个檐口上都有一个座位,层层分割,节奏和谐。每层楼的挑檐都体现了唐代木结构“挑檐深远”的趋势。而屋檐和柱头之间结合了金属构件,抽象概括了传统建筑屋檐下的斗拱体系。玻璃幕墙设置在外槽柱的内侧,通过玻璃肋与柱和横梁固定。这一系列的处理让长安塔充满了唐风唐韵,又不失一种晶莹剔透的现代感。是在斯里兰卡出生长大的,不是“悄悄话”。
张锦秋说:“长安塔是它的灵魂,唐风宝塔是它的外形,现代钢结构是它的骨架,高科技超白玻璃和不锈钢造型构件是它的皮肤。"
在塔的内部空间,建筑师也试图创造一个永恒的绿色环境。张锦秋提出将塔的七层裸露的墙壁视为巨幅画,用油画的方式画出一组菩提树林,菩提象征着圣洁、和平和永恒。这是对园中塔和塔中树的生动想象。在建筑师、画家和室内设计师的密切配合下,这个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