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海琥珀中发现的介形类有哪些?
中国,福建平潭沿海萤火虫发出生物发光。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的万小乔教授、Xi当鹏副教授、邢立达副教授、维也纳大学的本杰明·萨姆斯博士和瑞安?Ryan C. McKellar教授和其他学者* * *一起研究。
缅甸石足类标本轮廓图
介形类属于甲壳纲动物,也称种虾或介形类。它们非常小,通常只有0.5到2毫米长。介形虫全身被两层壳包裹,背部有铰链结构,可以自由开合。由于介形类历史悠久,种群众多,分布广泛,钙化的贝壳容易被沉积物掩埋形成化石;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进化阶段,它们的外壳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特定的物种会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出现。因此,介形类化石成为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石,常被用来确定地层时代。
新发现的介形类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地——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岗谷地。根据火山灰的测定,这里的琥珀距今约1亿年,属于晚白垩世最早期。这一时期,生活在缅北潮湿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被松柏类植物包裹在树脂棚中,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一直保存至今。
缅甸的石首鱼
“介形类作为典型的水生动物,在琥珀中非常罕见,目前仅有的介形类记录出现在新生代,如俄罗斯始新世琥珀和墨西哥中新世琥珀。”邢立达告诉记者,“我们这次公布的介形类是中生代琥珀中首次记录到这种动物,最特别的是体型巨大。”
与0.5-2毫米长的介形类相比,缅甸标本的长度接近13毫米,如此大的介形类非常罕见。在分类学上,缅甸标本被归类为介形类豆科。介形类专家本杰明·詹姆斯(Benjamin James)博士说:“Lypoda目的动物都是海洋动物,它们的壳很大,钙化作用很弱。”“缅甸标本是单瓣蜕皮壳,非常脆弱。多亏树脂这种优良的保存介质,才能保存至今。”
扫描电镜下的瓦尔古拉山
在这个珍珠体中,除了介形类以外,还有昆虫粪便颗粒和卵科动物的遗骸,但介形类与其他包裹体之间被明显的流线隔开。这说明树脂先把介形虫包在地上,干了以后,又有树脂打过来,把虫粪和卵蛛包起来。
邢立达还介绍,缅甸标本与丽蝇科的鲍鱼科物种非常相似。当一些鲍鱼科介形类动物受到刺激时,它们体内分泌的一些腺体含有发光物质,产生淡蓝色的冷光,营造出一种壮丽的生命景观——夜幕下,整个海域都闪耀着这种清澈的光芒。虽然琥珀化石不能揭示这种生物特征,但它仍然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缅甸鲍鱼科介形类化石的发现,说明当地的树脂产生于边缘海环境,然后包裹着鲍鱼科的完全海洋介形类。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缅甸琥珀林的古环境和介形类的演化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