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支撑300亿美元?Zoom教你如何惹怒百度!
我只有一个生意。
百度:我有无数个科学家团队!
但是我的市场价值和你的一样。
百度:我有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
但是我的市场价值和你的一样。
百度:我一天2亿个app!
但是我的市场价值和你的一样。
百度:先不说。
什么是01变焦?
Zoom是一个山东老乡在美国开的互联网公司,只做网络视频通话。
仅这项业务就撑起了300多亿美元的市值。
百度的清算研究室几乎开发了一个变形记,但是市值和Zoom差不多,所以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又辛苦了。
由于疫情,我国内外的朋友同事都在一夜之间用上了Zoom,这让我成为了Zoom的深度用户。
之前看过几篇业内分析Zoom的文章,大概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中国工程师便宜,所以Zoom从中国招聘了很多工程师来降低成本。
②Zoom买的服务器遍布全球,所以视频效果好。
③Zoom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是美国最好的雇主,所以能留住人才。
但我并不把它放在心上。我觉得他们都没抓住重点。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Zoom。
Zoom的创始人是郑源,英文名Eric,山东泰安人。
大学毕业后想去美国,但是签证被拒8次。
到达美国后,长着一张中国餐馆老板脸的郑源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
这主要是因为郑源当时的资质进不了大公司,而这家创业公司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也是中国老乡,两人含泪相扶。
而这家公司叫Webex,就是做在线视频会议的。
郑源加入后,他工作非常努力,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
慢慢的,他从一个程序员一步步成为了Webex的工程副总裁,付出了十几年的青春。
在网络视频会议这个行业,触发场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外部的帮助。
比如最近Zoom的大火就是受全球疫情影响;Webex也受到了911事件的影响,因为911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敢坐飞机出差,所以Webex业务增长很快。
2007年,Webex以3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思科。
不过,郑源在思科其实并不开心,因为当时Webex的经历已经让很多客户不满,郑源的意见在新公司也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他当时就想,用户骂Webex,但是还在用……说明这是一个创业机会!
于是,郑源将他当时管理的800人团队中的40人带了出来,成立了Zoom。
而他已经41岁了。
02 41岁去红海创业?
网络视频会议已经是红海,但幸运的是,2B和2C服务的逻辑不太一样。
2C业务很难在红海创业,因为C端的网络效应很强。一个行业做不到前三,就活不下去。比如我们熟悉的外卖行业,美团是第一,第二第三的百度外卖直接就是酷派。
但是2B很好。只要服务几十个客户,往往就能养活自己。
因此,郑源在当时是视频会议领域的老手。他做这样的公司应该没问题。
但当时大家还是不看好Zoom,因为这个市场不仅有很多创业公司,也有巨头涉足其中,竞争太激烈了。
比如微软的Skype,谷歌的Hangouts,甚至苹果的Facetime,都是广义上的竞争对手。
然而,Zoom依靠技术领先地位在行业中生存了下来。
在巨头面前技术领先?
我来解释一下,软件公司有一个悖论:一个软件存在的时间越长,它的架构就会越老越过时,历史遗留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后积重难返。
比如Zoom当时有一些竞品,是设备做的,好像是华为做的。
真的是会议室,每个座位上都有显示屏,然后进入他的会议系统开会,像这样:
但是这种设备价格昂贵,而且如果分公司之间要开会,那么分公司就得自己建一个,非常原始。
随后,手机、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快淘汰了这些设备。
还有一些做软件的竞品,比如Skype:
它其实并不是为视频设计的,视频只是它的功能之一,所以并没有对视频做太多的优化,使用时经常卡顿。
然后像苹果的Facetime,连跨平台都算不上,更不可能全面普及。
所以我提到这些大公司,虽然也涉及视频通话产品,但要么技术老套,要么不把视频会议作为核心功能来运营。
但当我们回头看Zoom,视频会议是它唯一的核心功能。它所有的开发和设计都是围绕这个事情展开的,整体战略也是基于当代的硬件、云计算等技术。这种专注和先进的技术让Zoom活了下来。
如何比较百度和一个企业?
但活下来不等于成功,300亿的市值不是活下来就能实现的。
我觉得Zoom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它的产品调性。
这是所有文章都没有提到的一点,因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把Zoom定义为商务会议软件,然后和钉钉之类的软件做比较。
但是Zoom已经打破了这个循环。
Zoom其实是一个社交属性非常强的产品。它不仅做商务会议,还把很多原本线下的场景搬到了线上。
适用于婚礼、毕业典礼、生日派对等。,Zoom早已是一个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
为什么我之前提到了调性这个词?因为我觉得一个产品酷不酷很重要,是年轻人或者新潮公司接受它的重要参考。
比如微软的Teams或者Skype,这一套东西跟微软生态和Office深度绑定。
这样做还不错。大企业互相合作产品没错,但对很多人来说,不够酷,不喜欢微软生态的人不会用。
但这种感觉无法准确描述。是一种调性,是一种情怀。
Zoom是一个独立的品牌,新潮又高级,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让用户分享Zoom的链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用担心收到链接的人喜不喜欢。
分享是产品裂变的关键,所以抓住用户的心理非常重要。
如果用户在分享的时候会担心别人会不会喜欢这个链接,会不会低,他肯定是不想分享的。
此外,Zoom在商务性和活泼性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我们举一个正面的案例:
有一家公司叫Slack,产品专注于团队沟通。
从他的logo可以看出,他采用了亮色设计,产品还支持表情包等功能,是办公软件的一股清流。
它打破了传统办公软件的沉闷,所以很多年轻的公司都愿意尝试。
但是耍酷也要有个平衡。比如Zoom有竞品,负面案例的名字我就不提了。它加了一个AR改变头部,可以把头部变成奇怪的东西…
但是这个功能肯定不适合一个商务产品。
当你开电话会议,下面一堆屎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虽然我知道员工在很多领导的心目中就是狗屎,但是很多人真的无法接受改变。
另一个极端,如Webex,其商业模式过于丰满。用户用它来上一节瑜伽课和一节美容课,却好像在谈一笔5亿元的生意,也很夸张。
前段时间有人说,和同事在一个钉子上开会会很尴尬。
因为当我打开摄像头的时候,发现同事住的是180的平房,而我是在廉租房,身后挂着脏衣服,可以看到墙上的裂缝。
然后Zoom想出了一个全面的保护隐私避免尴尬的办法,就是你可以给自己加个背景:
然后你说你要假装在知乎。谁在美国,谁刚下飞机,上了又下了?
直接切换到驾驶舱:
还有一个类似美颜的功能,很多软件都有,但是变焦的美颜度把握的很好。稍微磨皮就不会让人生气了。
Zoom在商务会谈和社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所以在调性上达到了最广泛的适用性,结合社交软件自上而下的特点,也成为了Zoom成功的关键原因。
中国能复制Zoom吗?
事实上,Zoom的兴起也与美国互联网的特殊环境密不可分。
Zoom这种营收基本来自北美市场的公司,是良性的赚钱公司,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重要?因为中国不赚钱的互联网大公司太多了…
在美国,巨头公司没有烧钱玩补贴的习惯,这使得Zoom的产品定价在同类产品中非常便宜。
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觉得大公司贵,小公司便宜?
这个概念只在线下市场有效,互联网市场的支付往往是大公司更便宜!
想想看,钉钉、飞书、腾讯大会,他们的核心功能都是免费的。
这时候你在中国成立Zoom这样的创业公司,然后你就敢收费了。自杀和自杀有什么区别?巨人公司已经把你逼死了。
美国用户也有两个特点,一是有良好的支付习惯,二是偏好功能单一的产品。
它是一个做一件让美国人感到安心的事情的APP。如果功能太多,会让他们觉得不够专注。
但它不在中国。微信推一个小程序很久了,就是希望以后大家的手机里只有一个叫微信的app。
那为什么美国用户喜欢功能单一的产品?
因为美国的互联网环境更加开放。
比如美国的各种商业软件都是开放API的,互相兼容。他们用A公司的视频会议对接B公司的聊天,甚至对接C公司的项目管理,D公司的文档管理,让他们自由高效的工作。
但是一旦到了中国,就是:
这其实是赤裸裸的垄断!
中国,这些巨人,确实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但这不关任何人的事。如果没有禁止,那就是自由,我们无法评价。
但结果是我们在中国的用户只能用那些家用桶装产品,所以我觉得投资人还是别在中国找Zoom了,因为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习惯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中国很多人也用Zoom!”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中国用户主要来自白嫖。在这次疫情中,Zoom修改了原来针对中国市场的收费标准,可以看作是用美股的钱补贴国内用户。但一旦Zoom在中国开始常规充电,我坚信90%的中国用户会迅速离开。
②:互联网专业人士有排队问题,比如腾讯和阿里的两个人。聊天是微信还是钉钉?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都用变焦呢?
我们能学到什么?
01:没有城市。你挖了什么护城河?
最近和几个做2B的朋友聊天,得出的结论是,做2B不必过多考虑所谓的“壁垒和护城河”。
护城河是古代战争的产物,现代战争很难靠防守取胜。现在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考虑的都是护城河问题,我觉得没有道理。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把业务做深,先建城,再建护城河,特别是2B市场。
02:创业要学会杠杆!
一个弹幕网站,刚起步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弹幕播放器。
他把视频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因为视频服务器很贵。
其实Zoom也可以是创业者可以借力的一个点。比如我们把Zoom当做一个免费的视频连接平台,一个免费的基础设施,在里面加入一些其他的素材。
比如国外有个网站叫OKZoomer,专门匹配美国大学生的网络社交:
两天时间已经有2400多名学生注册,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名学生使用它来匹配预约。
最后,让我总结一下:
Zoom当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产品,最近又出现了隐私问题,受中美关系影响有点敏感。
我有一个朋友是Zoom的高管,所以我试着给他打电话,问他一些内幕消息。结果这个朋友尼玛守口如瓶,什么都没说。他真的感到恐惧和谨慎。毕竟一个公司不可能一下子变得这么大,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一开始我们取笑百度,但Zoom的股价确实有些虚高,无论市盈率还是销比都不是特别理性的市值。
然后有人担心Zoom疫情之后怎么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但是,我还是认为很多用户的习惯已经改变了。这次疫情让人们发现,有些会议甚至有些人不存在也是可以的。
所以我觉得疫情过后Zoom的用户数量肯定会下降,但是会比疫情初期高很多。习惯的改变是多方的配合,是时间的沉淀。我仍然看好Zoom,因为它是一家具有长期价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