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回族上大学是怎样的体验?
在民国做大学生是一件要求很高的事情,从入学前到离开社会都体现在各个方面。
昂贵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得起民国的大学。一般能上得起大学的孩子,非富即贵。
民国时期的学费
(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为例)
报名费:3元
学费:200元
书费:20元
校服费:10人民币。
检测费:24元。
借卡:10人民币。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私立教会学校学费昂贵,但清华、北大等普通公立大学也不便宜,学费40-60元。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在北京拉黄包车,常年不休息。他最多只能存五六十块钱。他的孩子上得起大学吗?几乎不可能!
一般上得起大学的都是地主或者资本家,官僚家庭的子弟,上大学的就是所谓的上层阶级。他们的大学宿舍都配有浴缸、电话、饮水机和洗衣设备,每层楼甚至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在现代高度匹配。当时绝对是原力代表!
困难的
民国时期的大学,作为上层阶级,对所有社会精英进行筛选。所以入学考试的门槛也很高。
爱的自由
民国时期,普通人自由恋爱的机会很少,很多人还受到传统婚姻的束缚,但在氛围开放的大学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恋爱都更加自由开放。
老师不仅风趣,而且很有知识性。比如语言学家黄侃讲《文选》的时候,不需要课本,也不需要讲义。原文一旦写好,满黑板都是,从不出错。钱穆谈到了中国通史。第一节课,他讲了祖国的历史是多么独特。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可敬可爱的感情。许多学生回忆说,他们的爱国主义受到了钱穆先生的影响。
当时的大学并不提倡包容,但可以让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和留学归来的陈寅恪站在同一个讲台上教书。
那个时代的老师不评先进,不争名次,只想扎扎实实培养几个骄傲的学生,让他们的知识有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