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作家李少华的资料?求你了。
出生日期:1957年9月28日。
产地:湖北绵阳。
电话:62836026
电子邮件:putao@ibcas.ac.cn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果树生理及品质遗传研究。
兼职: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会长。
果树科学编辑委员会
《综合植物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通报》主编。
落叶果树编辑委员会
简历:
1989获法国朗格多克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1回国,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1992任北京农业大学水果系副主任;1994升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5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6543.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果树生理与遗传创新规律”新课题组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水分生理和节水栽培的研究,同时也从事果树花芽分化的生理与调控、果树修剪及其小气候生态学、果树营养、生长发育及其化学调控、果树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10多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教育部、国家重点项目、北京等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科研项目10余项。1988以来,共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在英、法、德、美、荷、新、瑞、比、意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 22篇,EI 1篇,ISTP 4篇)。
成就和奖项:
1,“桃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现代栽培技术”,联合国科技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中心发明创新奖(1996,第二完成人)。
2.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基金资助(1998)。
3.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黄淮海缺水低平原区节水高效持久综合农业技术研究”(1998,14)
4.“创建‘两阶段’培养模式和‘三平台’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农业本科人才”,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第二完成人)。
5.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园艺专业果树科学主干课程模块化组合教学体系及系列教材建设”(2001,第一完成人)
6 、& lt& lt水果栽培概论> & gt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完成1,李少华、罗国光主编系列教材)。
7 、& lt& lt果树生物学>:& gt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第三完成人,主编李少华、罗国光系列教材)
8.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2年)
9.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年),获得优惠支持(2004年)。
9.“京系列早熟葡萄品种选育及推广”,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年1完成)。
目前正在承担重大项目。
1)定位灌溉条件下果树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的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
2)葡萄、桃种质资源创新及果实品质遗传规律研究,2004-20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3)定位灌溉条件下果树根系间干旱信号传递和物质交换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资助,2004-2005。
4)无公害桃生产关键技术引进与示范,农业部948重点项目,2003-2005年。
5)2004-2005年,北京市农业委员会,桃品质综合提升关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6)西洋梨良种引进,北京市农业委员会,2004-2005年。
7)杏优质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北京市重大农业技术研究招标项目,2003-2006年。
8)《有机水果栽培技术规程、示范与推广》,北京市科委,2004-2006年。
主要论文:
1)李廷辉,李树辉(2005)组培苹果植株叶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组成和代谢酶的调节作用。树木生理学,25: 495-504
2)Wu B H,Quilot B,Génard M,Kervella J,Li S H(2005)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栽培桃和野生桃及其杂种的糖和有机酸浓度的季节变化。Sci Hort,103: 429-439。
3)张立生,李树生,张丹(2005)建立一套有效的简单序列重复标记用于向日葵品种鉴定和多样性评价。加拿大J. Bot,83:66–72
4)朱,,王宏庆,江泉(2005)果实对桃叶片净光合效率及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园艺学报,32: 11-14。
5)李维东,李少华,吴本洪等(2005)。不同发育阶段去果对桃园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8(3): 565-570。
6)王立军,李少华,李家永,杨淑华,刘云芬,石玉林(2004)温度胁迫交叉适应对葡萄叶片膜脂过氧化和细胞钙分布的影响。植物生态学学报,28: 326-332。
7)柴、、徐迎春、宋(2004)树木在水分胁迫期间和胁迫后光合产物的分布。园艺科学学报,31: 574-578。
8)王秀如、薛进军、太社珍、张福锁、李少华(2004)嫁接和环剥对果树铁分布的影响。水果科学杂志,21:603-605。
9)程福厚、李少华、孟昭庆(2003)调亏灌溉条件下鸭梨营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研究。果树学报,20 (1): 22-26。
10)李少华(2003)世界果树生产现状及提高我国水果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 (1): 7-13。
11)吴伯宏,Génard M,Kervella J,李树海(2003)油桃果皮斑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蒸腾速率的关系。欧洲短期科学杂志,68:83-85
12)张立生,Becquet V,李树海,张丹(2003)利用红外荧光和尾引物rs优化向日葵SSR分析中的多重PCR和多重凝胶电泳。Acta Bot。sin . 45:1312-1318
13)吴,奎洛特,克维拉,根纳德,李树海(2003)利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桃和油桃糖和酸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尤弗蒂卡,132:375-384
14)吴本洪,李少华,Quilot B .,Gé nard M .,Kervella J.(2003)桃果皮和果肉颜色对糖和酸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6 (12): 1540-65433。
15)李铁红,李树海,王军,俞国生(2003)不同亏缺强度的水分胁迫对苹果组培苗14C-同化物运输和分配的影响。欧洲期刊杂志,68:227-233
16)李树海,M. Génard,C. Bussi,F. Lescourret,R. Laurent,J. Besset和R. Habib (2002)桃和油桃蒸腾作用的初步研究。Gartenbauwissenchaft,67:39-43
(17)吴,Genard M,Lescourret F,Gomez L,李SH(2002)同化物和水分供应对桃(cv Suncrest)酸类物质季节变化的影响。食品农业杂志。82 (15): 1829-1836
18)方金宝,田丽丽,陈金勇,张维元,李少华(2002)源库关系变化对果实性状的影响。《园艺学报》,29(2):113-118。
19)刘,,,孟昭庆,俞克顺,(2002)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分布早期预测研究。水果科学杂志,19: 357-360。
20,,刘,孟昭庆,俞克顺,(2002)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早期预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5:915-920。
21),李铭,刘,孟昭庆(2002)中央垂直领导条件下苹果幼树生长特性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5:826-830。
22)方金宝,黄,,(2002)对猕猴桃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水果科学杂志,19:235-239。
23)杨建民,孟庆瑞,彭伟秀,,孙福载,赵廷昌(2002)冰核对杏器官抗寒性的影响。园艺科学学报,29:20-24。
24)彭伟秀,杨建民,张勤,孟庆瑞,李少华,孙福载,赵廷昌(2001)冰核细菌对扁桃杏花粉超微结构的影响。园艺科学学报,28:453-456。
25)柴,,徐迎春(2001)水分胁迫期间和胁迫后桃树源叶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植物生理学通讯,37:495-498。
11、李s h génard m、Bussi C、Huguet J.G .等(2001)蜜桃果实品质和叶片光合作用对果实周围微环境变化的响应。《短期科学生物技术》,76:61-69
12,徐迎春,,柴,刘,陈(2001)水分胁迫期间和胁迫后苹果树源叶碳同化物代谢规律的研究。水果科学杂志,18:1-6
13,薛进军,赵丰平,李少华,张福锁(2000)果树根系铁营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3 (5): 60-64。
14,方金宝,李少华(2000)CPPU对猕猴桃光合产物源库关系的影响。园艺科学学报,27(6)444-446。
15,方金宝,陈金勇,张伟元,李少华(2000)授粉和CPPU对猕猴桃内源激素水平和果实发育的影响。水果科学,17:192-196。
16,,肖兴国,陈,,甘(2000)鸡马立克氏病毒(MDV)B抗原基因在烟草中的初步表达。农业生物技术学报,8:143-146。
17,张逯生,李传友,贾建兴,李少华,王斌,肖兴国(1999)猕猴桃AFLP模板的制备。水果科学,16:171-175。
18,李少华,余克顺,孟昭庆,罗国光(1999)植物器官体积变化连续测微法果树自动灌溉合理指标的研究。水果科学,16:165-170。
19,程,刘,孟昭庆,(1999)苹果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含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水果科学,16: 98-103。
20.俞克顺,李少华,孟昭庆,罗国光(1999)水分胁迫下几种果树茎粗细微变化规律的研究。水果科学,16:86-91。
21、McArtney S.J、李S.H.(1998)赤霉酸对‘Braeburn’苹果树的选择性抑制。园艺,33:699-700
主要著作和教材:
1、、罗、刘、昂(1999),《果树栽培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1世纪教材,、罗国光主编)。
2.邓希敏、韩振海、李少华(1999),果树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1世纪教材,李少华、罗国光主编)
3.李广臣,李少华(1998)果园土壤管理与节水栽培,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贾、肖兴国(1997)桃树稳产、优质、高效栽培,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少华,李广臣(1997)果树生产管理策略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