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程
教育部每年在军队、武警、公安及相关政治院校招生(如中国青年政治大学等。)等提前录取范围内的高校。所谓提前录取,就是比普通高校的录取时间早一点。提前录取一般在每年6月底前进行。因为这样做和普通正常录取有时间差,如果被列入提前录取名单的考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合格,也可以填报志愿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提前录取的院校有特殊的专业要求,所以对考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状况、主要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和政治表现都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对身体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
考生名单确定后,提前招生的单位将于6月底前对这些考生进行政审和面试考核。符合政审和面试条件的考生,由有关单位发给提前录取志愿表。考生交填好的志愿表,经相关单位审核并加盖县(市、区)公章后视为有效,才有资格参加提前录取。
军校新生录取和上面说的提前录取是不一样的。各科高考成绩总分达到当地分数控制线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办立即将考生档案提供给考生报考的军队院校,由学校从德、智、体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认定合格后录取。
已被军队院校录取的考生,不再被地方院校录取。未被军队院校录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办将根据考生志愿填报顺序,迅速及时翻档,按当地院校要求录取。
报考军校,首先要搞清楚各个军校的招生情况和相关材料,因为各个军校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各个院校当年的招生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军校只招男生不招女生,有的军校对男女生比例要求严格,等等。考生最好能深入了解这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率更高。
军校对体检标准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除了要参加地方院校的体检外,还要参加自己所在军队院校的复试,复试合格后才算体检合格。如果不参加军校复试,军校有权拒绝录取。
被军队院校录取的考生可以享受军人待遇,从录取之日起取得军人身份,开始计算军龄。
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补助、伙食、学习费用均由国家提供。当然,根据学校区域不同,伙食标准也不一样。
二、入学准备
从考生成绩公布到高校实施录取的这段时间,称为高考录取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考试部门来说,试卷发完,成绩向社会公布,考试工作完成。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招生部门的工作。
我国目前实行分省录取制度,高校录取由省级地方招生部门组织。高校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配招生计划。招生时,高校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有工作关系。根据原国家教委1987发布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规定》,省级地方招生部门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招生办公室。一般由地方政府负责人担任主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高等院校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和委员。
录取的准备工作,包括招生院校的准备工作和地方招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地方招收的准备工作。
从本地招聘来看,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考生填报志愿有不同的安排。有的省安排在高考前,有的省安排在高考后,有的省在考完试后报,有的省在成绩公布后报。目前,分数线公布后填报志愿的省份越来越多。
(2)建立考生档案考生档案是考生个人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的记录,是考生高度集中的“画像”,集中反映了考生的基本情况和升学愿望,是高校招生的主要依据。建立考生档案是各地招办的基础工作。档案馆一般由各地市建立和管理。目前,广西、天津、北京、上海、辽宁、四川等省市正在试行网上录取和远程录取。这些省份不仅要建立考生的普通档案,还要建立适合计算机录取的电子档案。
(三)建立考生信息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普遍实行计算机辅助录取,招生计划、考生名单、考试成绩、考生特长、考生志愿等基本信息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各地招办在高校录取前,必须准备好包括上述及其他基础信息在内的完整信息库,形成全面、准确、运行正常的信息系统。
(四)划定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根据考生成绩和招生计划数计算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报招生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后,正式向社会公布。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人数一般为本批次招生计划的110%-120%。
(5)保障录取其他工作,选择录取名额,建立组织,制定录取政策,通知相关高校,组织特殊考生体检、面试、口试。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录取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准备通知书、入学须知、新生登记表等入学材料。实行远程录取的高校要准备好电脑、传真机等设备;二是选拔培训参与录取的工作人员。招生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招生人员的选拔也非常细致。思想正确、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坚持原则是选拔招生人员的首要标准。为减少干扰,教育部还规定,凡有同年参加高考的亲属或子女的,不得参加考生所在地区的招生工作。
三、高校录取流程
我们把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了解考生申请、审核档案、最终确定录取名单、发送录取通知书的过程称为高校录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考生接受高校综合考试的过程,是高考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高校招生人员进入录取现场后,首先通过招办调出报考学校的考生信息,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提档数量。一般来说,提前录取的一批院校可以提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全部档案,第一批院校提取档案的比例可以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第二批录取院校提取档案比例为招生计划的120%;高校档案根据招生计划提取。高校确定档案名单后,招办根据名单提供考生档案。这种工作习惯叫做“归档”。如果第一志愿学生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数足够,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就是该校的分数线;如果人数不足,可以把投档控制分数线作为学校的分数线。
(2)高校审核完档案后,开始阅读档案。看档案的目的是根据学校的要求,排除不合格的考生,考察学生的性格优势,为确定专业做准备。阅读档案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档案材料是否齐全;体检、政审是否合格;专业是否有限;HKCEE的结果是什么;你受到过什么样的奖励或惩罚?当然,军队、公安等机构也要重点考察考生的家庭、社会关系,外语机构要看口试成绩。在审核档案时,如发现档案不全或有疑问,招生工作人员会及时与省招生办、市招生办取得联系。
(3)如果对拟录取名单的档案进行审核没有问题,招生工作人员会将所有考生的档案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然后根据考生的专业意愿分别进行排列。一般情况下,分数高的考生在同一个志愿顺序和专业中优先录取。考试成绩相近,总分低但相关科目成绩高或有其他优势的考生也可以考虑。比如A总分650分,B总分639分。第一大志愿都是物理系,然后会优先考虑A;如果A总分650分,总分649分,但是B的物理成绩比A高很多,并且B获得了物理竞赛奖,那么B可以优先于A..由于学校和专业的差异,招生的专业标准并不统一。比如588分,第二专业志愿报国际政治,第二考生580分。第一个专业志愿报国际政治。是A优先还是B优先?在这一点上,高校有自己的选择。专业排好之后,基本可以确定录取名单了。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择优录取的过程。一般拿高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不会被淘汰。一些分数低、志愿高、无照顾项的考生最有可能被淘汰。至于如何体现照顾政策,各省各校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有照顾项的考生按原分数投档,照顾分不计入总分。比如原分560,另一个照顾分10,也就是分570。录取由高校决定。有的地方把照顾分直接算作总分,按总分投档;有的学校考虑照顾分,有的不考虑。
(4)退出多余档案高校划分专业,确定初步录取名单后,开始撤销未被录取学生的档案。如经招办审核后发现有不合理退档,招办将与院校协商,重新考虑录取名单。如果机构坚持退出,当地招办会记录,如果考生投诉,机构负责。
(5)录取名单由当地招生办确认并审批。未被录取的学生档案收回后,确认剩余学生为正式录取。
(6)录取后,由当地招办确认正式录取名单,录取基本结束。接下来,学院招生人员会做录取后的工作:填写新生花名册,统计相关数据,填写并邮寄录取通知书,邮寄考生档案。至此,大学录取完成。
目前部分省市正在尝试网上录取和远程录取,录取工作在电脑上进行。由于录取方式的改变,录取流程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区别是考生档案是电子档案,录取过程是“无纸化”作业。那么什么是“电脑远程录取”呢?
每年高考录取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从考生档案的分类整理到最后的归档、撤档处理,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出错率较大。因此,传统的档案袋式纸质档案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在高考中采用快速高效的录取方式,以便准确及时地完成高考。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一种叫做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ader)的智能文字阅读器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高考向前迈进了一大步。ICR集光、机、电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等优点。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使人工校对和复核变得简单易行,准确率高。总的来说,它的阅读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100%。由于ICR良好的光学性能,可以适应普通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的书写,非常简单方便。由于传感器技术的广泛使用,该机配备了检测有无纸和检测重页的系统,因此可以使信息卡在进纸过程中处于完全可监控的状态,并确保及时报告重页和缺页等异常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有效信息遗漏。ICR智能纸张格式识别可以识别不同样式的信息卡,可以同时扫描256种类型的信息卡,用户可以随意操作。
高考采用ICR系统,为计算机远程录取提供了最快捷、最简单的方法。操作人员可以通过ICR字符阅读器将考生报名表、志愿表、体检表等信息和照片逐一扫描到电子计算机中,存储考号、姓名志愿、体重身高等数字信息,让智能识别计算机无形中自动为全国所有考生制作电子档案。招生时只需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从电脑中智能识别,高校无需派人到全国各地现场招生。这样既能缩短时间,提高准确率,又能防止请托、走关系、递条子的情况发生,还能节省业务费用和大量人工。通过远程录取,招生人员不出办公楼就能准确地将全国各地符合条件的考生录取到本地高校。这种做法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脑远程录取。
此外,从65438到0998,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计算机远程录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成功经验。教育部准备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在三年内逐步实现全国计算机远程录取网络。从1977恢复全国高考至今,高校招生已经走过了20多年。于是,旧的招生方式在很多招生人员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旧模式。虽然使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招生已经逐渐普及,但由于旧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还不习惯用计算机接收和发布指令,收集和交换信息,阅读电子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破除旧观念,学习新知识,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远程招生新目标。
使用计算机远程录取无疑可以加强对高考的全面监控。届时,电脑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投档和撤档,准确记录每个考生的每一分。因为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无法人为更改的,人情、信息、后门等。都在电脑面前黯然失色,但却是严谨、科学、公正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远程录取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招生权利的监督和制约,大大提高了录取的透明度,无疑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学校志愿服务的作用
在高考中,有的学校第一志愿考生足够,有的学校可能不足,甚至有的学校一个、两个、三个志愿考生一起完成不了招生计划。生源不足的学校如何完成招生计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录取人数的限制,部分考生的第一志愿无法得到满足。这时,考生的第二选择和第三选择是否发挥作用?它是如何工作的?积极的一面,我们从学校的角度来分析。
(1)当有足够多的第一志愿考生时,如果有足够多的第一志愿考生在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上,那么高校录取流程基本就是本文最后一部分介绍的情况。
(2)当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时,如果控制分数线以上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少于该校招生计划数,学校一般要等待第二志愿考生录取。这项工作一般是高校要求的。第一志愿学校全部退出后,提供报考第二志愿学校的考生名单和高校需要提取的档案,高校审核录取。
(3)在第二志愿考生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第一、第二志愿考生总数仍不能满足学校要求,由学校申请录取,第二志愿学校全部退出后,向学校提供报考第三志愿的考生名单和学校需要的档案,由学校审核录取。
(4)志愿考生不足时,若学校控制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总数仍少于录取计划数,由省市招生办负责提供不能满足控制线填报志愿但受院校调剂的非学校志愿考生名单,由学校择优录取,直至招生计划完成。
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考生所报的学校志愿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情况。
以上是录取中的一般情况,再介绍几种特殊情况:
(1)虽然某校的第一志愿人数充足,但学校已经做好了录取高分考生的准备。这时可以预留一些名额,招收第二或第三选择中的高分考生。比如某大学的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已经超过了录取计划,但是600分以上的考生寥寥无几。此时,学校的部分第二志愿考生已被北大、清华等学校拒之门外,其总分在600分以上,学校可以从这类考生中腾出一定数量的名额供录取。
(2)由于一些高校不愿意录取第二、第三志愿考生,每年都会有一批高分考生,但仍然没有学校可供选择,导致能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上不了名牌,能上重点高校的学生上不了重点,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书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护高分考生的利益,一些省市有时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某省规定,600分及以上考生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在总分降低20分后按第一志愿投档第二志愿,录取机构不得拒绝录取。比如,某省规定提前向北大、清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生源充足的学校提供档案,优先考虑这些学校高分考生的第二选择,报考院校将其作为第一选择。
(3)如果学校基本符合本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只有少部分计划未完成,为方便录取,省市招办可同意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考生,或同意减少其招生计划,停止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