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念、冥想和禅的一些经验
他首先回答说他不知道。停顿了一下,他说可能是因为他每天花两个小时打坐,每年参加四到六周的静修,关掉手机和所有电子设备,只和内心相处。
看过乔布斯传记的人都知道,乔布斯深受禅宗和印度瑜伽思想的影响。铃木顺六的《禅师之心》是乔布斯生前最喜欢的作品。
王传桥喜欢带领公司高管一起静坐冥想。
最近在看《禅心》这本书,也在反思自己在正念和禅修方面的修行。
一种锻炼方式是“立桩”。时间上,1916年9月开始间歇性打坐,10月改为站桩,尽量保持每天不间断。练习长度,从最初的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形式上,我是从保持安静,听音乐,安静,到现在听音频指导(下面提到)开始的。
本文结合了我看过的南怀瑾的书和最近在Coursera上完成的《去神秘化正念》(这门课是免费的,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一下。但是你需要翻墙。),谈谈我对禅定、正念、调息的理解,以及自己修行中的一些体会。
南谈“视觉化”
我在树桩上站了四个月的时候有过一次反思,打坐的时候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太极老师教了“数呼吸”的方法:专注呼吸,一口气一口气,记为“一次”;一次呼吸,一次呼喊,记为“次要”,以此类推,依次计数。如果你的注意力转移了,你没有呼吸,再数一次。
我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发现,三十分钟,最多连续破七八次(然后再数一遍)然后我就抑郁了,我的专注时间太短了。
《解密正念》中也提到了这种“数气息”的计算方法。课程中不提倡这种方法,因为会给练习者带来心理压力。课程中提倡的是:如果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跑偏了,就轻轻拉回来。
我在遵循“解密正念”的音频练习。
引导老师说:当你意识到自己逃跑了,这很好,说明你“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往往处于自动驾驶模式而不自知),然后把注意力放回呼吸上。逃跑多少次就把注意力拉回来多少次。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这样心理负担减轻很多,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跟着指导站走40分钟。
每天坚持练习不容易。有时候会中断一两天。以前很压抑,觉得自己没有管理好自己。听完这堂课,我心理上放松了很多,不再过分自责。如果当天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没办法练习,心理负担也不会太重,重点就是制定计划,第二天抽出时间练习。
说说“技术”层面。
南先生说“丁”
南老师讲“观想”,每天早晚都要练一次。
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不用番茄钟了,哈哈。
-节选自南怀瑾的《太极传》和《道公》(懒,这一段我一次都没敲,找到原文CTRL+C &;Ctrl+V如果找不到简体版,那就看看繁体版。)
虽然没敲过一次,但上面那段我也看了好几遍。结论是。
我第一次接触“正念”这个概念是在去年,当时我听到樊登的读书俱乐部谈论“正念的奇迹”。
本书对“正念”的定义是:“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洗碗,要把碗洗好,感觉水流过手,感觉手在碗上摩擦。一边洗碗一边想着马上要看电视,这不是正念。
听《去神秘化正念》,让我对“正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揭开正念的神秘面纱”字面上翻译为“破译正念”。
但是听完课,我很不愿意把正念翻译成“正念”。英语和汉语还是有区别的。就连中文的“正念”也有不同的解释。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理论,一部分是关于实践,每周(一周)提供两到三段不同的音频给学生练习。
录音频的两位老师是牛津大学和班戈大学专业教授“正念”的老师,声音很有磁性。我可以很容易地花30分钟的时间跟着音频冥想。
在课程的第一周,提到这门课的学生需要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用音频练习“正念”。如果你抽不出时间,那么你需要重新考虑现在是否是上这门课的好时机。可能你还没准备好,那就等你准备好了再说。
冥想和站在树桩上只是练习正念的一种方式。通过练习,你可以提醒自己,你总是活在当下。
对我来说,每天花30分钟站在桩上,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一开始,我常常想,让我们快点结束这30分钟吧。我也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了。
“破译正念”和“禅心”都传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要去想完成练习后你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你想做的,也就是你想经历和体验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修行本身,最重要的是这一刻。
为什么要练习冥想和正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尤瓦尔·哈拉里和乔布斯有他们练习的理由。
我的理由是更了解自己。
请原谅我的矫情,用尼采的一句话结束:你不妨大胆冒险去对待生活,因为至少你会失去它。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奇迹,那也只是努力的别称。人生最困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了解你,而是你不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