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初中和高中大学分别是什么。

(1)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大学。大学教育是为了学生进入社会。虽然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提高人的素质,延续人类文明,但中学是基础教育,本质上是中等水平的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深造和就业做准备。中学教育强调学生会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后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所以,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更高层次的学生。大学不一样。它面向社会,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从未来社会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可能照顾学生特定职业的特殊教育,通过“全人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既能独立于社会,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2)培养方式不同。中学培养“考”的学生,大学培养“学”的学生。因为中学和大学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教育培养学生的方式也不同。目前,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高考竞争激烈,人们自然选择高考率和进入高校的重点率作为衡量一所中学教育质量的标准,中学不得不实施以培养高分学生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大学不一样。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高效、高质量工作的人,要求劳动者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而且,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每个劳动者都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学教育强调学生不仅要“学”,更要“学”。是培养最好的分辨现在学什么技术的能力,不是什么都教你。

(3)教育模式不同。中学是封闭教育。大学是开放教育。中学教育的内容是封闭的,各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教学。教学模式基本封闭,按照“老师授课-解题演示-课外解题练习”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大学阶段是开放教育。除了老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进行探索性学习,让他们懂得辨别真理,吸收真理。学生在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中学习如何收集知识、识别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通过前瞻性、高效性、多维度、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大一新生在学校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毕业离校时,差距明显。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差距,更是观念、视野、能力上的差距。

(4)教学方法不同。中学老师“逼”学生去,大学生“追”老师去。大家都亲身经历过,中学老师不仅是学习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监督者”。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他们每天都围着学生转,总是“逼”着学生不遗余力地朝着明确具体的考上大学的目标前进。大学老师不一样。他们一方面希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老师不是老师,是指导老师。他们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吸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一个解决者。为了得到答案,学生们必须点击它并输入你的疑问。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要同时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任务,不可能集中精力从事某一方面的教学,所以大学教师不可能天天围着学生转,和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比中学少得多。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们需要主动寻求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大学里,学生应该“追”老师。

5)学习状态不同。中学是控制性学习,大学强调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外部,中学老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利用学生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问题都是老师安排的,甚至连学习方法、解题步骤、写作格式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可以说,在中学,学生就像一个被牢牢控制,在不断跳动下被动旋转的“陀螺”,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在大学里,学生必须自主自觉地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因此,大学生需要有自我压力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不缺乏理想和基础实力,更多的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毅力和恒心。

(6)学习风格不同。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控制,大学学习需要你经常“反思”。到了中学,学生习惯了老师的“一口一口的喂”。总的来说上课慢,解题演示多,上课基本都能消化。而且他们经常有定期的考试,学的内容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会在一个阶段知道自己学的怎么样,等考试成绩出来了,再和其他同学比较。而大学老师讲课精准、少而快,一次就是几章几节,还有很多抽象的讲解。一般只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思路结构或者一些关键问题,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一节课的内容,往往需要学生几倍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即使有课堂作业,也不是要求完成的,要看学生的自觉,不像中学,强制性很强。因此,尤其需要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醒A在课程学习上投入了足够的时间来巩固所学知识。切记永远不要放松自己!

(7)学习内容不同。中学的每个人和大学的每个人一样忙。到了中学,可以说大家课后忙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到高考要考的几门课的学习上。除了高考的要求,没有人敢再多关注什么了。即使对某个专业的发展感兴趣,但如果和高考备考有冲突,也只能忍痛暂时放弃自己想要的。大学学习不一样,因为大学是职业素质准备教育。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自由选课。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也会有很多不同的课程。另一方面,大学不仅要求重视课堂学习,也非常重视实践训练;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各种能力。

(8)学习要求不同。中学强调标准,大学鼓励创新。在中学,不仅大家学的课程一样,而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错,老师甚至对学生的解题步骤甚至写作格式提出了一些“规范”的标准。中学生似乎成了这家工厂培养的“标准件”。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严格规范的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大学不一样。大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因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产生知识的地方,是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主战场”。它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能否为学生发挥天性和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鱼”,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鱼”。

(9)不同思维训练。中学学的越多问题越少,大学学的问题越多越好。因为中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中学老师的艰巨任务是带领学生想办法攻克难题。中学老师希望教的学生越多,问题越少。但是,大学不是。大学需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应该学习的问题越多越好,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他们看到的问题越多,创新发展的机会就越多。所以大学生要把自己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敢于向老师提问,愿意和同学讨论,敢于挑战权威。

(10)管理方式不同。中学要求服从,大学提倡个性。中学生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他们认为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所以很多中学对学生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学生很少有自主安排的自由。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服从。但是,一旦进入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必须给学生独立发展和展示个性的空间,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发潜力。同时,他们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像以前的同学描述的那样,“大学里连落叶都是精神的,连空气都充满了自由清新的气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能真正独立成长。但是,有很多被宠坏的同学反而觉得不舒服。还有很多学生在大学里不能理解“自由”的真谛,让自己的船在出海前被“自由”的风吹得晕头转向,东倒西歪。他们从一开始就放松了自己,最终在失去外部约束的时候失败了。

(11)职责不同。在中学,别人把你当小孩,在大学,别人把你当大人。在中学,学生普遍不满18岁,在别人眼里还是孩子。的确,这个时候你还没有完全长大,在法律上也是一个需要父母监管的孩子。但是到了大学,虽然在父母眼里你可能还是个孩子,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已经不是法律概念上的孩子了。十八岁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界限。这个年龄,意味着你要独立承担作为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意味着你必须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尤其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12)生活方式不同。中学靠别人管自己,大学靠自己管自己。在中学,除了自己的学习,学生很少有其他需要担心的事情。那时候的学生很少离开父母,即使是住校的学生,也不会离家太远。他们会每周回家一次,或者他们的父母会去看你,他们不会有独立感或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