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情况
学院根据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培养目标,确定办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第二外语,掌握外语目的国(或地区)的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适应外交、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涉外问题研究的要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过严格的培养,学生应该具有充分的潜力,成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人才,并把自己的领域推向本行业或学科的前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院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的思路。主要内容是: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多学科资源优势,在此环境下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加强专业骨干基础课,增加专业课和选修课,鼓励学生选修全校高水平的通识课;根据不同语言专业和学生兴趣的不同情况,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批准学生攻读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努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多学科知识基础的新一代外语专业人才。
该学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以2005-2006年第一学期为例,开设的课程如下:1) 223门专业外语课程,其中111门专业必修课,76门专业选修课;(2)全校选修课8门,937人;(3)辅修课程23门,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专业学生人数为312人;(4) 5门研究课程;五个夏季课程(2006年7月至8月);(6)大学英语课程多,5419人。
2004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日俄系“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高年级日语精读(1-3)”、“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精读教学改革成果”、“俄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成果”等4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大学英语》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北大外国语大学开设30门学校认可的基础课程,包括英语精读、英汉、汉英翻译、英语写作、普通语言学、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基础俄语、俄罗斯文学和选读;德语精读、德语国家文学史、选读;法语精读,法国文学与文化;西班牙语精读,西班牙语及拉美文学文化;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基础日语、日本文学与文化;基础韩语,韩文(朝鲜)文化;基础波斯语;基础菲律宾语;基础印尼语;基础印地语;基础缅甸语;基础蒙古语;基础泰语;基础乌尔都语;基础希伯来语;基础越南语。
北大外国语大学有丰富的资源为全校开设通识课程,已经开设了34门课程,包括东方宗教概论。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东方科技文明;圣经的概述和介绍;中西文化比较;西方学术精华介绍;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化的介绍;电影中的20世纪外国文学:印度宗教;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艺术专题;阿拉伯文学、文化和世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伊斯兰艺术和美学;美国研究导论;清末民初的中国人文地理:传记文学:对现代人物的研究;俄罗斯艺术史;多样性的奇迹:巴西文化;澳大利亚社会和文化;莎士比亚名剧赏析:西方语言、文学、文化概述;英汉对比研究;6 .翻译;高级英语阅读;高级英语-阅读和写作;美式英语发音;高级英语听力技能;应用性和创造性英语写作;二十世纪欧美诗歌指南;英美著名诗歌选读。
学院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每学期为4500 ~ 5500名本科生提供教学服务,每班35人左右。* * *提供160 ~ 200个班,是北大最大的基础课之一。北大外国语大学还为所有本科生开设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辅修专业。每学期还开设大学法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大学日语等选修课,不定期开设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语、印地语、越南语、波斯语、孟加拉语、拉丁语、梵语等选修课。
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国专家开设了许多有特色的课程。如菲律宾语专业外教詹妮弗·坎多(Jennifer Candor)在劳拉指导并组织学生排演菲律宾著名史诗《Lam-ang》和《Florante》,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也使他们对菲律宾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美国职业导演、演员、剧作家约瑟夫·格雷夫斯,自2002年起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开设“英国戏剧实践课程”。每年都会邀请几位美国的专业导演、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和他一起授课,让学生们用专业的水准表演戏剧。课程一开始仅限于英语专业,现在面向全校开放;不仅在北大百年讲堂等学校剧场,而且在北京人艺等专业剧场,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课程曾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2003)、美国剧作家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20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戏剧《啊,荒芜了》(2005)、意大利戏剧《鹿王》(2005)、美国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家》(2006)等中演出。该课程将戏剧教育与英语教育相结合,为大学人文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中国大陆几所重点大学和港台地区的重要大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在学校上课,学院还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国际经验。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语言的目标国家学习生活一段时间,不仅提高了语言水平,还获得了对该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具体了解。学生在国外大学的学习纳入培养计划,教师指导选课,要求学生参加考试,成绩和学分按规定换算。形式包括国家公立学校、校际交流、暑期课程和个人接触。
学院从培养新世纪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和学者的高度,高度重视教育和培养过程的国际化。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国外学术经验。以2006-2007学年留学生情况为例,53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参加校际交流项目16人次;16暑期课程国外短期教学实习;通过其他方式参加了22次在语言国家的学术会议或友好活动。以上数字占同年级学生的52%。各种国际交流项目包括:
自2003年起,英语系开始与美国戴维森学院进行本科生教学交流。被选送到该校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承担了汉语课程的教学。他们获得了学术影响力,增加了实践能力,毕业后都进入了研究生阶段。根据我校与巴黎政治学院、瑞士洛桑大学的校际交流合作协议,每年约有8名本科三年级学生参加交流项目。2006年,国家留学基金派人出国留学,他们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10名在古巴留学的学生(包括9名本科生)的表现感到满意,并对他们的西班牙语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除了派遣优秀学生出国留学,日语系从1992开始,一直邀请日本文京大学的学生在一年级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日本学生上课上课,课后与我校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日语水平,又进行了文化交流,效果极佳,受到中日学生的欢迎。双方已在我校举办了两次以讨论教学方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2002年开始,东语系的菲律宾语、缅甸语、乌尔都语、泰语、越南语、波斯语专业在暑假组织学生到语言对象国最好的大学参观学习,确定了一套适合学生能力的课程计划。除了课堂教学,还安排了丰富的考察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和了解目的国的社会和文化。
学院有严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英语系实行了新的博士生培养制度,取消了博士生导师的固定地位,所有具有博士学位的正式教师都可以指导博士生。学院其他院系已将博士生导师资格延伸至副教授。英语系王凤新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刘洋博士论文和东系王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学院非常重视语言工具的掌握,开设了大量的语言课程。同时,开设了大量研究含量高的思想文化课,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思维能力。
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学院非常重视教材建设。2001-2003年和2003-2005年,分两批批准了42种教材,近三年校级批准了33种教材。学院争取更多资金,编写出版更多质量更好、影响更大的教材。自2004年以来,该院已编辑出版各类教材100余种。《俄罗斯文学史》、《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当代语用学》和《法语教程一、二》被评为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大学英语课程(1-6卷)、西方文学概论、泰语课程(1-4卷)、系统功能语言学导论、越南语课程(4卷)、英语专业新编口语课程(1-4卷)、英语综合课程、美国诗歌选读、德国文学小说、圣经文学解读课程、西方叙事学课程、在线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社会语言学导论、东方民间文学课程等8种教材入选北京市项目
学院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教材建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教材规划批准了29种教材(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