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抑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欺凌是校园暴力的各种形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高度的危害。与暂时的暴力甚至剥夺生命不同,欺凌通常伴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这种伤害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可能会对受害者的心灵造成终身的创伤。
美国:州立法的全面遏制
今年4月21日,经过多年努力,美国蒙大拿州州长签署了反欺凌法,搭上了反对校园欺凌的末班车。此后,美国50个州从法律制度上全面反对校园欺凌,全美各州都实现了有法可依,这也体现了美国当局和民众坚决抵制校园欺凌行为的态度。
1999年4月,科罗拉多州哥伦布高中两名学生用步枪扫射校园,造成12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23名学生受伤,随后他们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之一。调查显示,两名枪手都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美国校园欺凌并不少见,人们通常会默默接受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这一事件的发生,像一根导火索,引起了美国乃至世界民众对校园欺凌的关注、重视和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对校园欺凌听之任之,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与其他形式的校园暴力不同,欺凌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一次性身体伤害,但往往会给受害者带来持久的隐形创伤。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指导,受害者可能会变成报复社会的人,进而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把自己的经历原封不动或者放大一百倍地传递给别人。据美国相关机构统计,在过去25年的37起校园枪击案中,三分之二的袭击者是校园暴力或欺凌的受害者。
1999以来,各种暴力事件像病毒一样渗透美国校园,引起了美国社会、法律、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忧虑。
最近加州发生的中国留学生绑架虐待案,主犯翟云耀可能面临无期徒刑,这并不能阻止国人对美国法律惩治欺凌如此严厉的惊讶?在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和人身伤害是极其敏感的词汇。美国精神提倡生活的独立和自由。谁也不能侵犯或被别人侵犯,生活的屈辱和折磨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美国对校园欺凌的“零容忍”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
作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已经成为美国教育部关注的重点。美国当局开始为公立学校的教师、主管和其他员工提供培训,以增强他们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的能力,中小学的校园心理咨询师也承担了更多与校园欺凌相关的责任。
美国新泽西州被认为有最严格的反校园欺凌政策。根据规定,每个学校管理者或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处理学生报告或目睹的校园暴力,教师被要求向学校管理者通报欺凌事件;每所学校都必须拿出应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案,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都必须向州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州政府将根据欺凌标准、政策和事件对每所学校进行评级。校园欺凌的肇事者可能面临通报批评、严肃处理等处罚。
在加州,州教育法明确指出校园安全的建设是整个教育的责任,学校的理念、政策、实践、行政都非常重要。在办学理念和政策上,根据国家教育法,每所学校都必须出台校园安全规划,每年都要及时修订。在实践和管理中,以“了解校园欺凌”为核心,学生、教师、管理者、家庭、科研机构、媒体都在反欺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学生而言,尤其是校园欺凌的旁观者,他们对校园欺凌的看法和行动是形成或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角色互换、班级活动中的小组讨论、校园活动中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问卷调查,有助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了解班级和学校欺负行为的现状,进而有助于制定清晰、准确、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科研人员的科学引导也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助力。2015年7月,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和美国司法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校园犯罪与安全指数》(2014),不仅汇总了美国校园犯罪与安全的最新数据,还总结了校园犯罪与安全的重要表现或指标。该报告总结的22项校园犯罪与安全指标,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找到预防校园犯罪和暴力的有效方法。
此外,媒体工作者的声音和努力也很重要。他们可以监督和曝光学校,这对解决校园暴力会有积极的影响。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和理解也是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
就法律而言,在刑罚判断标准上,我国的伤情评估是定量测算,只有当受害人身体伤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依据刑法进行处罚。在美国,对施暴者的一句辱骂或一记耳光可能会使他受到严厉的惩罚。对于暴力后果极其严重或者多次实施暴力的青少年,即使施暴者未满18周岁,也可能面临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定案或量刑,不会因为未成年人犯罪应有的从轻处理而纵容校园欺凌行为的滋生。
法国:结束一切形式的校园暴力
“欺凌”一词起源于美国,但在大西洋彼岸,法国校园也面临着校园暴力的严峻挑战。
法国国民教育部和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以下简称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校园暴力与高中的类型、性别和地区有很高的相关性。
法国的高中分为三类: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技校,2008年到2012年校园暴力略有上升,之后两年逐渐下降。然而,在职业高中,暴力行为的数量继续上升。同时,在2013-2014学年,法国初中和普通高中的暴力事件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性别特征来看,施暴者为76%男生,21%女生,女生涉及严重暴力的比率比男生低3.5倍。去年2月,65438+,法国教育部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欺凌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极少数学校,40%的校园暴力发生在10%的初中和高中。可见,校园暴力受到地域、社区和学校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数据显示,校园暴力的主要构成是人身伤害(79%)和财产伤害(9.1%),具体来说,言语暴力占41%,肢体暴力占30%;此外,其他暴力行为,如吸毒、酗酒、交通违章或携带武器,占暴力行为总数的11.6%。自2007年以来,语言暴力显著增加,从37.5%增加到465,438+0.7%,而身体暴力自2008年以来略有下降,下降了8%。89%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学生之间,其余涉及教职工、家长和外人。
除了传统形式的校园暴力,法国当局也非常关注校园中基于性别的暴力的特殊形式。
自2012年以来,法国政府每年10月165438+25日宣传“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为了减少针对女性的一切形式的暴力、性骚扰和性侵犯,法国教育部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但是这些行为在学校是避免不了的。据法国教育部统计,在学校女生举报的暴力事件中,37%是基于性别的暴力。在报告遭受网络欺凌的人群中,17%为未成年女生,11%为男生。此外,该校7.5%的女生和5%的男生报告说,他们遭受过基于性别的暴力。
对此,教育部也提出了具体措施:在国民教育阶段,设立预防和对抗骚扰的专业咨询热线,提供教育指导,在初中和高中开设预防性别暴力的课程;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阶段,教育部确保学科和专业选择的公平性,出版和传播指南书《性虐待:理解和抵制》,并拒绝向实施歧视性学生政策的大学提供财政支持。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不仅给青少年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法国,65,438+08%的初中生表示,在2065,438+03年,他们受到了手机和网络上的虐待和侮辱等新的暴力。
与传统的校园欺凌相比,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暴力形式:图形暴力。相较于以往文字形式的暴力,攻击性图像的分享和传播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大的冲击。网络欺凌的暴力行为,因为侮辱信息的快速传播,造成了更直接的危害。另外,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往往来不及阻止信息的传播,来不及保护学生,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驱使青少年实施网络暴力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诱因是年龄。青少年之所以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是因为他们年纪小,不成熟,不懂得处理和转化暴力冲动。
因此,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在网络暴力的教育上,法国青少年心理学家高戴认为:首先,让青少年认识到网络行为的边界,网络行为也受到约束;其次,我们应该在青少年中普及法制教育,惩罚网络暴力的肇事者。同时,高代认为应该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图文暴力。2065438+2004年2月,法国前教育部长范尚佩永提出了应对网络暴力的具体措施,包括电视宣传、教师培训、学生自我保护、受害者出庭作证等。
从2014开始,法国政府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范围的反对校园暴力的海报和视频大赛,这无疑是学生和学校了解、宣传和参与反对校园暴力的重要机会之一。大赛根据不同班级,评选出小学、初中一、二年级、初中三、四年级、高中四个组别的获奖作品。无论是法国政府、学校还是媒体,大赛的宣传动员过程都可以视为一次反对校园暴力的重要活动。学生作为与校园暴力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强对校园暴力的关注、认识和理解,从而对消除校园暴力产生积极影响。
美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近年来,中国的许多校园欺凌事件在媒体的报道下引起了许多中国人的关注。霸凌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极其严重且具有长期性,中国也应予以重视。
面对“反欺凌”这一新领域,我们的学校可能经验不足,缺乏干预和根治校园暴力的方法。但从原则出发,教师应当正视学生举报或自己目击的校园欺凌行为,不得容忍或拖延欺凌行为,并做好平日的宣传教育工作。事件发生时,学校也要在第一时间制止欺凌事件,通过与施暴者、受害者、双方家长的沟通合作,尽可能完美地解决问题。
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不妨效仿西方国家,尽可能在校园内设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咨询师”,为施暴双方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在美国,每个学校都配有校园心理咨询师,欺凌事件会由专业人士解决。
此外,校园心理咨询师要在开学典礼上宣讲校园欺凌相关知识,在家长会上为家长提供解决校园欺凌的相关措施,促进多方参与,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最后,当行政手段无法解决或制止校园欺凌时,我们确实需要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以法律的强制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在这方面,完善法律尤为重要。
2.
最近网络上频频出现“校园欺凌”。“安徽小学生被副班长逼着吃屎喝尿,后来还威胁‘杀了你’;”南京一中男生被学校初中男生阻拦要钱要物,拒绝后被打,被逼打自己耳光,被逼吃屎”;广东海丰女中学生被脱光衣服殴打枪毙”;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而“江男生被四个初中生烧死。
这还是网络曝光的视频,还有很多“校园欺凌”事件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却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几个“帮派”。他们不仅勒索同学钱财,欺凌殴打同学,还将暴力延伸到老师身上,报复老师的管教!
为什么「校园霸凌」频频出现?批评家们做了很多评论,找出了很多原因。有的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认为是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有的认为是学校教育留下的真空,法律不作为等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者想说,如果我们抱怨社会暴力文化的盛行,如果我们寻找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最终可能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的立场,用学校教育来教育学生,有效防止“校园欺凌”的出现。
作为一所拥有4000名学生的九年义务制学校,我校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以为杜绝“校园欺凌”现象提供借鉴。
首先,我校出台《学生公约六条》,劝导有以下六种行为的学生:一、打架斗殴、结伙敲诈他人;二是不尊重老师,顶撞、辱骂甚至攻击老师的人;第三,有抽烟的,喝酒的,吸毒的;四、携带管制刀具、手机、游戏机等违禁物品;五、不上进,日清超过2周不通过,周青超过1个月不通过,月清超过1个学期不通过;6.在网上发表有损学校和教师声誉的言论者。学生公约的目的不是劝导学生,而是给学生架设高压线,明确告诉他们什么行为不能做。公约的目的是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严格的校纪校规会给所有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快乐、向上的成长环境。
其次,进行相关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新学期开始,学校会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触犯了什么法律法规,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同时,主题班会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应对“欺凌”。
第三,及时化解学生矛盾纠纷,加强家校沟通。学生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初高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演变成暴力事件。因此,学校设立了“我日三省,我身三省”的日落活动,让学生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学习,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来化解矛盾。家校沟通方面,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每两周填写一次家校联系手册,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月至少与家长电话沟通一次。通过家校互动,尤其是家长与班主任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学校、家庭、社会活动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出现。
最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比如各种体育比赛,把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融入到学生中,让他们发光,让他们被其他同学接受!
总之,学校教育对“校园欺凌”的出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寻找原因,更要积极教育学生,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对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转化,让这些学生融入到同学中,不被暴力文化卷走,从而转化暴力学生,防止“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