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阅读方法

1,董郁:“三语”阅读法

汉代著名学者董郁提倡业余时间读书。他说:“冬天过去了,黑夜过去了,雨也过去了。”这意味着冬天,没有农活,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晚上天黑了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的空余时间;在雨天,你不能在田里工作,这也是业余时间。

2.苏轼“四面受敌”的读书方法

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著名的读书法。这里的“八个方面”是指书中的各个方面,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然后逐一分解。

3.欧阳修:“每天数单词,每天背”的阅读方法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出了“每天数单词,每天背”的阅读方法。他曾经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本书,五万多字,然后规定每天读三百字,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全部读完。每天背150单词,只需要七年就能背下来。

4、陈杉:“书入书”阅读法。

南宋人陈山写了一部新的关于蝗虫的故事,他在故事中写道:“读书要知出入。开始的时候进去,结束的时候出来。见贤思齐,此入书法;很有用。是书法。进不了书,不知道古人的用心;出不了书,就死在文字里。如果你只知道区别,你就得尽全力去学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读书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进,就是读进书里,吃透,掌握书的精髓;出就是跳出书本,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就要求入口,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口。

5.张普:“七烧”阅读法

明代学者张浦的“七烧”读书法,读书写字并重,强调“眼、手、心”。他的阅读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整齐地抄在纸上,边抄边默读。第二步,抄写后大声朗读。

第三步,把抄好的文章扔到炉子里,大声朗读后马上烧掉。烧完后,再抄一遍,大声读出来,再烧。这样反复七八遍,一篇文章要读十遍以上,直到完全理解并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