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

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基本途径;

良好的精神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人对创业的理解和追求,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只要高校通过正确的方式营造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就会对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开发创业教育课程。通过理想教育修正创业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有理想才有追求。可以说,创业目标是人生目标的凝结,是人生理想的现实体现。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让创业者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创业意识,让创业者愿意并乐于创业。学校可以通过创业思想教育,帮助创业者端正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创业理论教育,使创业者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把创业理想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典型创业的教育,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欲望,让他们有创业的动力,学习榜样,追赶目标。

2.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学校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宣传创业的经验,宣传创业成功的典型,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形成讲创业、要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校园舆论氛围,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宽容失败、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3.树立创业榜样进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行为和成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古往今来,企业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自信、积极的态度、喜欢独立思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和冒险、热情、专注、果断、不怕挫折、情绪稳定等等。

一是借鉴历史上的创业实例,汇编他们成功的创业案例,通过他们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激发创业热情,树立创业志向;

第二,要学习现实生活中创业的例子。各行各业的创业是大学生学习的活教材。通过“请进来,请出去”的方式,给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和熏陶;

第三,教师要做创业的榜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老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还可以迁移到教学中,对大学生创业者会有很大的启发和感染。

4.提供创业实践机会。良好创业精神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以及接连成功的喜悦;如果你把自己投入到创业实践中,你将能够磨练出强大的创业心理素质。一是学校要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二是社会要提供更多的创业岗位供大学生选择,如勤工俭学、社区服务岗位等,让他们经得起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第三,创业者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创业实践,从卖小商品到餐馆洗碗,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开店,熟悉各种职业特点和自己的能力特点,积累创业经验,增加创业天赋,减少以后创业的盲目性。只有通过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确,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坚定,良好的创业习惯和人格才会形成。

5.创业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是参与者在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练习、实践和锻炼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首先,应该开设心理学课程。如“心理情感教育”、“心理训练”、“企业家心理素质培养”等,传授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学知识内化为企业家的心理素质。其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创业者分析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自助。第三,进行自我修养指导。如何挖掘和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修养来达到。古人曾经强调要“一日三救”,就是要时刻按照标准检查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符合要求,就是要有一面镜子,时刻修正自己。这样坚持下去,最终会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