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孩子上大学的机会不大就直接送孩子去技校有错吗?

“一半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

这是家长圈子里焦虑的来源,某种程度上也是鸡血家长报考补习班,找遍天下名师的很大原因。

同时,我国首个教育评价改革方案强调“完善职业学校评价”,摆脱“唯文凭论”。很多教育专家也表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基本上是国家政策的方向。没有技术人员,就是灾难。我们不是说孩子上职高或者中专没有前途。的确,去技校学个好手艺也不错。”

那么,你以后会愿意让孩子上职校吗?全世界的职业教育呢?这一次,《了不起的爸爸》实习生迈克尔调查了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和世界职业教育现状。事实上,即使在欧洲发达国家瑞士,也只有45%的学生能上普通高中,25%能上国立大学...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概是对高考的一大印象。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努力考上好大学,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找到更好的工作。

但是,在工作中,名校毕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真的很强吗?我真的不知道。

最近《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一份报告令人惊讶:雇佣一个藤生可能对团队没有帮助,但很可能导致人际冲突,阻碍公司的发展。

这是一项为期2个月的研究,对象是来自全球79个国家294所大学的近3万名进入职场的毕业生。评价内容包括工作产出质量、团队合作、领导力、情商和创造力。调查发现:

大学排名相差1000,毕业生工作绩效只提升了1.9%。

在Webometrics全球大学排名中,第一名是著名的哈佛大学,第999名是波兰的理工科院校Rzeszów理工大学。听起来哈佛在学校声誉、师资水平、新生竞争力等方面更胜一筹。但据研究,排名每差一位就是1000位。

△ Reshuff理工大学官网

不喜欢“交朋友”的名校生

名校生综合就业能力优势不明显,但“问题”很多。他们缺乏合作精神,更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团队的发展。

△缺乏团队认同感的名校生可能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01 。

名校生的职场缺陷

《哈佛商业评论》称,虽然尖子生的整体表现略好,但雇佣这些尖子生可能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资料显示,名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但并没有起到提升工作绩效的作用。

排名较低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动机和职业道德方面也表现出相同的水平,这可能更多地受到性格等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

另外,名校生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破坏团队活力。高排名大学的毕业生往往过于关注任务本身,而忽略了人际关系。他们往往更容易发生冲突,观点强硬,不太认同自己的团队。

大量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在员工激励、工作满意度和最终绩效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公司的成功非常重要。缺乏合作精神不仅会对个人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团队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整体净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名校生的“优越感”会让他们认为自己与普通高校毕业的同事不同,只与同一高校的毕业生合作。这种“名校抱团”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公司团队内部的矛盾。

甚至,他们可能会被学历不那么出众的同事认为傲慢或者势利,这也是他们的同事不喜欢他们的原因。

而且考虑到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大学排名带来的微薄优势也可能在岗前培训中被抵消。

02 。

真的有必要去顶尖大学吗?

看了哈佛商学院的报告,不禁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上大学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拿个好收入的话,一流大学和三流大学的差距真的看起来没那么大。

即使根据报道,这种细微的差别在大公司的岗前培训中也是完全可以抵消的。与其希望在顶尖大学学到一些课本之外的习惯和性格,不如从小培养。

当然,我不是说上顶尖大学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由于大公司的就业习惯,他们很少考虑排名靠后的大学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在应届毕业生招聘中尤为明显。

这不会很快改变。正如报告所说,顶尖大学之间的归属感会更强,与普通大学的差距会不自觉的拉大。只要HR是名校毕业生,他很难不“鄙视”普通大学生。

而且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实验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顶尖大学的条件和设施相对更好,更容易出好成绩。

问题是,如果你的能力有限,是不是应该全力以赴去顶尖的综合性大学?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动用家里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孩子报补习班,只为了上一个好大学。他们没做错什么,值得我们尊敬。在很多地方,读书真的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只是我们听到的故事大多是幸存者的偏颇,也就是只听到成功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的故事,却忘了还有更多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甚至我们还没有听说他们毕业后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考上一流大学后更好。

也许,我们应该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孩子真的读书很优秀,读书很好,赌一把确实可行,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是个差生/偏科,或者家里没有那么多经济条件支持他出国呢?

那么,后者真的可以考虑技校了。这里并没有贬低后者的意思,因为或许成为一名专业技师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条相对容易的路,也能改变他们的人生。

△在我国首个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中,也提到了扭转“唯名校”“唯学历”就业导向的建议

03 。

不上大学丢人吗?

其实即使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欧美发达国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学学历,或者说不是每个人都想上大学。

以欧洲发达国家瑞士为例。他们的学生只有45%左右能上公立高中,甚至这些高中生只有25%能上国立大学。

那么,那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呢?他们会直接去中专和大专接受专业的职业培训,比如当酒店保安和钟表匠。

他们不会强迫孩子上大学,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且上大学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

一般人在找工作之前要在大学里度过四年。工匠花四年时间系统地学习一门手艺,取得技能证书,毕业后马上就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份工作的工资不一定比办公室白领低。

如果他们有才华又努力,即使是一个酒店主管,一个高级钟表匠,收入也会比普通上班族高很多。

同时,职业院校的蓝领毕业生并不意味着没有创业的机会,更不意味着失败。比如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是一个瑞士奢侈手表品牌,成立于2001年。品牌创始人米勒先生(Mr. Mille)于上世纪80年代以学徒身份投身制表行业,短短20年便决定转型创业。到目前为止,该品牌的基本款手表的售价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

连技术人员都可以不花一分钱拿到全家的美国绿卡,这可能是对欧美职业教育的又一种认可。

自从美国收紧移民政策后,通过投资和高科技人才移民越来越难。但是我身边的一个理发师朋友通过剪头发的朴实无华的收入拿到了美国的技术移民签证。

以前认识一个理发师朋友,在上海的一条小路上开了一家小店,生意很好。结果他突然说以后不在上海做了,准备和家人移民纽约。

他说,正是通过剪头发这种朴实无华的技术,他在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拿到了美国的技术移民签证,让家人拿到了绿卡,去了纽约发展。

我收到他的信已经快一年了。他已经在纽约开了一家商店,他的孩子免费上公立学校,甚至在家里买了一辆保时捷。

所以技术工人真的不受欢迎?不一定。

04 。

为什么中国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上技校”

首先,很多家长想到的是工资问题,认为蓝领的工资一定比白领低。

事实上,即使在中国,这种说法在几年前也是站不住脚的。

2017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市技能人才(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技工)平均工资(95400)已经高于全市平均工资(85600)。而且根据技能水平的提高,工资也会相应上涨。

夏天空调坏了,同事让空调公司的人在家修。技术人员轻描淡写的说,他们的工资淡季一万多,旺季一个月两万。这是很多白领都想要的税前工资,所以从工资上说事情不那么靠谱。

这其实更多的是传统偏见问题。如果你在最后一段看到孩子上技校的时候感到愤怒或者不舒服,那么也许你已经中招了。

的确,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蓝领工人的地位低于上班族,或者说上班族一定比体力劳动者体面的观念。虽然每个家长都教育孩子要尊重每一个人,但其实家长自己未必做到。

也许高考真的不是唯一的路,这很让人揪心,但大多数人参加高考都是为了陪学生。毕竟一行就那么几个人。

即使是毕业,招聘中的热门职位也会非常激烈,不一定是薪资和兴趣相当的工作。读了一个二流三流的本科,也许事后只能拿个底薪。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天赋。如果孩子真的不擅长读书,与其努力背诵高考,不如学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也许以后的生活也不会太差。我们很能理解。

如果每个人都能正视每一个岗位,每一份工作,选择的路会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