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对人生的意义

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来自四面八方。本来我们是万里之隔,却因为“大学”而相遇,仿佛事先约定,又仿佛萍水相逢。然而我们没有遵守诺言,也不是偶然相遇。比如“大学”就类似于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意气风发,沿着很多路走来,在这里相聚,然后选择一条新的通往未来的路。

我的意思并不是提高大学的重要性,把它当成一个人人生方向的转折点。因为人生有很多岔路口,对你来说,大学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沈从文高中才毕业,却成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周恩来大学在成为我们最敬爱的总理之前一直榜上无名,而且只是高中学历。被梁启超、吴宓等推崇为“中国最有学问的人”的陈寅恪,素有“教授之教授”之称,留学十余年,却只毕业于复旦公学,高中学历。陈先生的侄子陈凤雄曾问他:“你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他回答说:“拿到博士学位并不难,但如果两三年后被一个课题束缚住了,就没时间学习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没有学位都无所谓。”我上面举的三个例子都不是世界闻名的被武力征服的人物。相反,沈从文、陈寅恪的儒雅博学、周总理的谈笑风生,他们的论述无与伦比,甚至可以作为中国大学知识的代言人。所以,知识和见识不一定非要从学校里取,人生的成败也不一定非要建立在大学的优劣上。大学——作为人生旅途中众多转折点之一。在这里我们无法判断谁的未来是无限的,因为那和判断谁的未来正在消亡一样荒谬。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活跃的。学生不会在大学里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肉制品然后审核盖章。我始终相信,只要你拒绝定义自己的人生,在大学的岔路口,谁也看不到你的未来。

我不想把大学神圣化来讴歌它,否则文字空洞笼统,真的写不出来。所以我引用了沈从文先生等人的例子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但为了避免误解,我想稍微坦白一下。比如梁启超说,“只有读书才能忘记打牌,只有打牌才能忘记读书。”梁实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关于梁启超打牌的话:“任公先生有学风,会打牌。我们没有他的学习风格,不能找借口。”所以我也想说,我们不是沈从文、陈寅恪、周总理,我们没有他们的学识和风度,我们找不到借口。不能说以后不会成为他们,但他们都不会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未来的伟人,不断为自己的特权找借口,所以过分轻视大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夸大它对生活的意义。既要打破权威的光环,又要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无限的可能性,而不陷入极端的情感泥淖。只有以审慎客观的态度判断大学的意义,才能规划和评估如何在大学这个人生的转折点完成自我的蜕变和升华。否则,过度鼓吹就接近洗白,过度批判就流于诋毁,两者都有失偏颇。

什么是大学?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不是建筑,而是大师。”其实说到底,大学是人为创造的环境,不是设施、校舍、房屋等客观条件。“有大师”但是你在这里遇到的文化偶像,可以称之为“大师”的人。这些大师的气节是大学的精神风貌,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大学作为一个教育的场所,聚集知识渊博的大师为榜样传道授业,营造刻苦钻研的学术氛围。所谓“知难而进,不扶而直”。白沙涅槃,与之黑。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年轻人。

说完导师,再来说说好朋友。大学有很多社团活动,学生有很多工作锻炼个人能力。年轻人大多充满激情,愿意全心投入到新的兴趣领域,所以在活动和工作中不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便利的平台,三五好友可以围炉而坐,畅谈理想,互相激励奋进,不上不下。这样,你身边的这些人就和你形成了一个阶层。这种相对封闭的班级,其实无形中重置了你的生活环境,给了你选择未来环境的视野和平台。

说到眼界,不得不说大学生活对有钱人的眼界意义重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不能说大学把我们改造成了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只能说,我们人生中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恰好是在大学学习的时期。人生的大幕拉开了,我们登上了大学的舞台,为我们提供了自由和追求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说的台词,甚至我们表演的价值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拿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清代蒲松龄说:人生的路虽长,关键的几步却只有几步,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我们现在不就是这样吗?鸟最重要的是翅膀,人最重要的是思想。所以我认为:大学是一个舞台,一个磨炼思想的舞台。自由阶段是人一生中最自由的时期。这期间,我们从高中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从数不清的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英语语法、政治意义、历史事件等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埋在书里密密麻麻的人物堆里。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成人世界的自由和事业无拘无束,生活选择的压力在没有彩排的情况下重创了我们。我们没有时间自责,只能在巨大的外界压力下迅速成熟。在此期间,大学在帮助他人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大学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我们这十几年来所缺乏的人生经验,拓宽我们的视野——走向现实世界而不是书本,让我们在岔路口做出正确的人生和职业选择。总之,你在大学里遇到的人,读过的书,做过的工作,开阔了你的视野,让你很快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职业选择。

本文讨论了大学作为一种人文环境对我们的无形影响,进而讨论了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具体教会了我们什么。安德鲁·阿博特(Andrew Abbott)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说:“大学教育教给你的是让你终身受益的通用技能,无论是用于研究生学习、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阅读能力——使你能够清晰地解释工作中复杂的行动计划;必要的写作技巧——使你能清楚地向同事解释你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你因为工作和娱乐的不断变化而放松。教育不是教授特定的内容,甚至不是传授技能。教育是一种思维习惯或一种心态。他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与你融为一体。”

我们知道,安德鲁·阿博特教授所阐述的这些能力并不仅仅是从大学教育中获得的,换句话说,大学教育并不是获得这些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最便捷的途径。可以说,大多数人走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少数人走的路往往是错的。

牛顿说:“我看得远,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学其实是巨人的肩膀。我们不用费力就能建起一个九层的平台。只要我们愿意攀登,大学可以成为你人生的完美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