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是怎么做到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对不可能是冒名顶替,因为现在互联网发达了,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查到。
但是几十年前,根本没有互联网。两地联系靠书信和介绍信。那时候可以说全村都有电话,或者说座机电话。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只要能开介绍信,改身份证信息,改名字照片都是正常的。所以才会有骗子。
世界各地的高校招生已经比较规范了。大部分高校都是把录取通知书直接邮寄给考生本人,或者学校统一邮寄,然后班主任把录取通知书给自己。另外,大部分考生会对自己的分数进行评估,根据分数报志愿。他们会关注是否及时录取。考生所在的高中会及时统计并公布被一二本录取的考生信息。
在这样一个几乎公开透明的场景下,想要拦截一个冒名顶替者的录取通知书,并不容易。最起码需要考生所在高中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还需要编造谎言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冒名顶替者不去招生办或者就读的大学询问是否被录取,不选择复读。之后,冒名顶替者还需要取得冒名顶替者的学生身份证件,并更改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他冒名顶替进学校之前在户籍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交流非常落后,没有智通电话,公安局也没有联网。怎么才能替代呢?
上面写着:李四被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录取,一封录取通知书用普通邮件寄出。邮局的小弟会把这封信送到居委会。八九十年代寄的信是不会送上门的。张三和李四来自同一个村或居委会。知道李四成绩好,张三考试无望,张三可以去居委会领取李四的录取通知书,找一个和公安局有关系的人办理李四的身份信息和档案,然后拿着李四的身份信息到学校报到。因为李四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他认为自己没有被录取,上不了八九十年代的大学。于是,张三取代李四成为李四。学校只能查看学生录入的档案进行深造。这些文件贴着黑白照片。70后,80后,90后都知道当时的摄影技术很差。这些照片看不出来是不是自己,学校也查不出来是不是自己。所以学校看了录取通知书才会报名学习。
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