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的留学经历:
他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华南与中南半岛人类学研究所从事学习和研究。师从雅克·莱莫因(法国国家科学院人类学系成员)
2000年至2001年,国家向法国巴黎大学(排名前十)派出讲座教授,与伯纳德·福莫索等人类学家合作。
巴黎索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与人类学家、汉学家约翰·拉格韦交流
2003-200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高级客座教授。师从世界著名旅游人类学家纳尔逊·格拉伯恩教授,合作研究旅游人类学。主持项目“滇越铁路遗产线路及旅游品牌策划”(横向合作项目:2008-2010)。
主持“鸳鸯梯田旅游品牌创意”项目(横向合作项目:2008-2009)
2007年主持福建省重大社科项目“海峡西岸文化生态保护与遗产研究”。
主持厦门大学中国学研究所2007年重大研究项目“闽台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主持泉州南音向联合国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修订。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岭南走廊小河段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2005-2008)。
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委托的项目“乡土叙事与民族遗产”(2005-2009)。
主持“广西盘湖瑶族神话传说与礼乐研究”(2003,12-2005,12),受“研究大议会(香港)”资助。
主持厦门大学社科项目“古希腊神话和史诗中的东方价值观”(2003-2005)。
负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周边国家民族关系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998-2001)。
主持国家教委(教育部)项目“苗瑶国际化的人类学研究”(1993-1996)。
主持“福建省华侨华人调查项目”(横向课题1999-2001)。
主持国际合作项目“海外华人族群认同与家族企业转型”。(1993-1996费用由境外基金会提供)。
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委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南方民族的起源与形成”。主持人:陈志平、邓晓华。
2002-2004年参加教育部课题“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主持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花梦教授。
2002-2004年参加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英雄祖先与民族记忆”项目。主持人:王明科教授。1990.6-7参与主持瑶族人类学国际研讨会,担任文字翻译。专题演讲《西南地区的权力大叔》(法国图卢兹)。
1990.10参加国际汉学研讨会。在“偏离与弥合——Mainland China华人与港台华人的差异”研讨会上的发言。(德国美因茨)。论文发表在国际汉学杂志《春天》上。
1991.10参与主持国际人类学研讨会“抗拒生命的时空观”。泰国清迈。论文发表在《国际间瑶族研究文集》-新亚集上。
1992.9参加国际雪瑶研究会,作“法中油棉瑶的社区发展与现代化”专题演讲(广西和县)。
1993.10参加人类学国际研讨会,发表“跨境民族的文化变迁”专题演讲(越南河内)。
1994.12-1995.2参加泰国东南亚华人经济文化研究团。(泰国。Hoai)
1996.1再次前往泰国南部进行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调查。(泰国南部)
1996.8参加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主持“文学与人类学分会”,做专题发言“对话:诗意王国与世俗王国之间”。(中国长春)
1996.10-11出席第三届客家研究国际研讨会,并作“客家族群:文化认同的变迁”专题演讲。会后,我去马来西亚对华人社区进行了人类学调查。(新加坡。马来西亚)
1997.8-9参加第十五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做专题演讲《红发范——历史语境中的文本》(荷兰莱顿)。他访问法国,在法国国家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作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的报告。(法国巴黎)
1997.6438+00主持中国首届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厦门)
1998.11出席第四届客家研究国际研讨会,并作“主客之间——以福建省宁化县吴姓为例”专题演讲(台湾省台北)。
1999.7-8欧洲、法国、西班牙学术访问。
1999.9参加人类学本土化国际研讨会,做“本土边界”专题演讲(广西南宁)。
1999.10参加“人类学、中国社会与旅游国际研讨会”,做“参与观察的民族志旅游”专题演讲。(云南。昆明)
1999.11出席费孝通90华诞暨“21世纪中国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并作“边疆社会的草根权力”专题演讲。(江苏。吴江)
1999.11参加民族民俗学国际研讨会,做“妈祖崇拜的跨域传播”专题演讲(广西南宁)。
2000年7月,参加组织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研讨会(厦门)。
2001.10参加历史人类学工作坊。(厦门)
2001.10参加历史民族志学术研讨会(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01.12参加“中国人类学百年暨城市人类学国际研讨会”,发表“人类学仪式理论知识谱系”演讲。(广州)
2002年5月,参加历史、史学与性别研讨会,做“制造的历史与历史的制造”专题发言。(大连)
2003.10参加“中国人类学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做“论作为历史表达单位的民族”专题发言。
2003.11参加“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成都)。
2004年5月参加“人类学论坛”(银川),作“现代性与流动性: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挤压——旅游文化”专题报告。
2004年6月10参加“首届中国乡村旅游与反贫困国际论坛研讨会”,做“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样本”报告。
2005年3月参加“北京大学-耶鲁双边论坛”,做“西方基督教符号的东方本土化叙事——解读中国东南沿海泉州的墓碑符号”(北京大学)专题演讲。
2005年7月1-5 2005年两年一次的会议国际旅游研究学会。(北京)。“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乡村样本”。
2005年8月:12-16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做“文学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专题发言(深圳大学)。
2005.10.22-25主持“中国人类学学会年会”,做“文化传承与家园纽带”的主题报告。(厦门)
2005.10.28-31参加第三届中国人类学论坛(武汉)。
2005.10.31-11.2参加费孝通学术研讨会,发表《无边的记忆》演讲。(北京)
2006年7月20-24日参加“第二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研讨会”,主持民俗板块。(青海)
代表中国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参加“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政府间特别会议”,审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套标准草案”。
主持中国人民和文化部评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泉州南音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性名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