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孩子上大学没用?
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大学生被灌输的思想是:强者在学校最受尊重。如果他们作为学生在学习上做得很好,他们将受到欢迎,他们的考试成绩衡量他们的优点。
进入社会后,他们自然希望比别人更成功。这时候成功的标准就变成了财富,所以他们要努力工作,想在大城市买房并留下来,追求世俗的成功。
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底层人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用自己用生命换来的钱接手大城市的房价。稍微抱怨一下,食利阶层也指责你不够努力。
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从刘反攻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成为自己一时之间学习的动力。但是,上了大学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农村孩子能通过努力致富的,少之又少。
大学同宿舍,有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无忧无虑,不担心毕业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
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只要不是太挑剔,找个好工作也不是太难,需要乐观向上,摆脱掉落井下石的命运,就已经是成功了。留在大城市没有希望,回小城市也不错。你可以做一只心态平和的快乐小青蛙。
我觉得最可悲的是,很多人在看过繁华的世界后,滋生了太多的物欲,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背负着世俗的价值观。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比没有学历的童年玩伴更成功,追求超出自己能力的物质生活,认同鸡和婴儿的教育理念。他们想赢得别人,为了钱牺牲自己的健康,生活在无尽的焦虑中。
然后还有一些其他人的评论。等你上了大学,你的邻居,你的朋友都会在暗地里吹嘘或者说:上了大学真的不一样,或者怎么夸你特别厉害(我不否认有些赞美的话一定是真诚的,鼓励的,但是相信我,讽刺永远比赞美多,就像你遇到比你优秀的人,嫉妒永远大于赞美。)很多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只是得到一个看一眼井沿的机会,误以为自己是井底之蛙,却依然摆脱不了井底之蛙的命运,可能比一开始呆在井底还要绝望。
总的来说,出身不是一切,世界永远会善待努力的人。这是21世纪,网络如此发达,只要努力,赚钱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