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考上了清华。
有的人把贫穷当成人生的铺路石,却把一次次的磨砺当成提升自己的机会;然而,有些人被贫穷压垮,困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只为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我总结过,三个从“穷”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发展不同,个性化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东西。
在清华大学2019的开学致辞中,清华大学的领导列出了四位学生代表,其中一位是来自云南曲靖的林万东。今年高考,他以713的成绩成为清华自动化系准大一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林万东还在工地上赚钱养家,以支付他的大学生活费。在这样一个19岁的男孩眼里,似乎除了自己的理想,他永远不会为了做其他的事情而分散自己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在随后的采访中,林万东坦言,正是因为家里穷,他才早早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没有错,是“义务”。从学习那天开始,有同学在玩一会儿,林万东就巴不得能变成一天48小时,学一点新知识。当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时,林万东意识到读书是他唯一应该做的事情。从此,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了。
庞忠旺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普通村庄。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只有卧床不起的母亲和情绪不稳定的父亲,才让当时年仅6岁的庞忠旺走红。现在,下课后,他学会捡一些废旧物品,赚钱养家。我从来不需要父母催课程,但是我可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做家务,减轻妈妈的压力。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庞忠旺才明白,能改变一个家庭一生命运的唯一期待,全在自己身上。读书不再是单纯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变成了督促他一直前进的“义务”。但在现实残酷的锤炼下,庞忠旺最终以总分744考上了清华。
徐文浩以68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但记者采访后才发现,所有的家庭都挤在一个15平米的小房子里,似乎真的印证了“穷家生孩子难”的说法。在一个靠父亲开车赚钱谋生的家庭里,徐文浩一直很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即使他的母亲劝他释放一些压力,徐文浩还是选择在家每天做多份试卷。
他相信,残酷的事实一刻也不能懈怠。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从家里接过重任,承担起自己的“义务”,才是对自己和父母更好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