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是哪所大学?
1895 10二月二日,经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为第一任校监,成立“北洋大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成立以来,一直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模仿美国大学模式。比如除了汉语和部分外语课,其他课都是外教授课,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外语基础;教材是外文原版,用外文授课;学生实验用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等等。当时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有“东方康奈尔”之称,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和师资配备成为其他地方兴办新式大学的典范。[1]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创办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从学制来看,一等学校是本科,二等学校是预科,学制都是四年。一个合格的人要经过八年的训练。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从专业设置来看,一流学校分为法学、工科、矿冶、机械四个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也有自然科学学科,这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需求紧密相连。[1]
北洋大学堂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学术制度的产生,而且对中国初期高等学府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教育历史,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航程。
中文名北洋大学国立杨佩大学(中华民国)
京师大学堂(北洋时期)创建于10.2 1895,由光绪皇帝和盛宣怀创办。这所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座右铭是实事求是。知名校友、张、徐志摩、马寅初、陈立夫都是中国天津人。
目录
1学校简介
2创始人
3学校建设过程
4开发流程
5学制设置
教育制度
课程
6历史贡献
7荣耀
8重大事件年表
9位继任校长
编辑学校简介。
天津大学杨佩大学
天津大学杨佩大学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综合性大学[2]。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 10.02(由1887成立的陈钠书院改建而成),原名有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65438+。
北洋大学以前的英文名有:帝国天津大学(北洋时期)、国立杨佩大学(民国时期)、杨佩大学(建国后更名为天津大学之前)。
创始人编辑
盛宣怀
盛宣怀
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早年是秀才,后来被推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盛宣怀一直跟着他。他当时就意识到,当时中国最缺的是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用处不大,传统教育不得不革新。所以我下定决心开始培养新的人才。起初,他创办了一些附属于企业的技术培训学校,在短时间内培养了一些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但这些学校在学制和课程设置上只注重实用性,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65438+2009年的90年代初,盛宣怀开始提出设立正规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1895 10.02“北洋大学堂”(原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经光绪皇帝御准成立,盛宣怀为第一任校监。
盛宣怀对新教育有自己的见解。他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学生制定了严格的规则。最明显的就是要求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不要按部就班的专注,不要杂乱无章。他认为夯实知识基础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乱学而止于此”。另外,他不赞成学生单纯学习外语,认为外语只是一种工具,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外语。这是他因为中国缺乏高科技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实证明非常合理。
学校建设过程编辑器
1887英籍德国人古斯塔夫·德廷(Gustav Derting)在天津德租界警察总局东南侧修建了一座德式建筑,又称天津博文学院。1892期间,德特林在外籍人士中聘请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在学院开设补习班。几年后,这个班的学生都达到了入学水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
开发课程编辑器
1896年,北洋西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盛宣怀雕像
盛宣怀(2张)
教育部下令在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Xi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Xi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教育部指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合并而成)、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医学院。
在天津西固北洋大学原址重新校对。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锦民接受“北平林大第五班安置”,成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师生陆续返津参加复课。在合并学校的名称上有很大的分歧。
学制设置的编辑
教育制度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自成立以来,一直全面系统地学习西学,模仿美国大学模式。比如除了汉语和部分外语课,其他课都是外教授课,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外语基础;教材是外文原版,用外文授课;学生实验用的各种仪器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等等。当时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有“东方康奈尔”之称,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材和师资配备成为其他地方兴办新式大学的典范。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创办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从学制上看,一等学校是本科,二等学校是预科。学制为四年,一个合格的人要经过八年的培训。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分级的开始。二类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学”,招生年龄13至15。从专业设置来看,一流学校分为法学、工科、矿冶、机械四个学科。既有社会科学学科,也有自然科学学科,这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需求紧密相连。
课程
北洋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流的学校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20余门,专业课分为工、电、矿、机、法五个专业,30余门。
二级学校的主要课程有:英语、数学、朗读、各国历史、地理、地理书、平面测绘等。20多门课程。
历史贡献编辑器
从1895到1911年* *北洋大学毕业或退学人数518人,其中公派出国52人(不含自费留学生)。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奠定了中国现代科技教育的基础。他们大多以国家和社会为依托,为矿业、冶金、土木、水利、机械、铁路运输、金融、政治、法律、外交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教师多为中外学者,尤其以美、日、英、法、德、俄学者为主课,教材多为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以确保培养高层次科学人才的目的得以实现。北洋大学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淳朴,在当时相当于哈佛、耶鲁,其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读研究生,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中国早期领导人张,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海牙国际法院大法官徐默,著名诗人徐志摩,都是北洋大学的学生。
北洋大学堂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学术制度的产生,而且对中国初期高等学府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结束了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教育历史,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航程。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史料选编
是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出版时间1996,作者是天津大学历史编辑室。
作者天津大学历史编辑室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页码479固定价格20元装订平装本ISBN9787561809136。
目录
1简介
2作品目录
内容介绍编辑
为配合《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史料选编》第一、二卷分别在1991、1996编辑出版。这一时期(1895-1985)的史料对我国近代教育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史料选编第二辑》收录了1949-1985的重要史料。这一时期的教育文献、教学档案等便民文件比较完整,大部分保存在校史馆。……
作品目录
第七章解放初期的北洋大学
第八章教育革命的探索时期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十章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