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吗?
肯定好!本科生4人,研究生2人,上面是床,下面是桌子。第一,两边有墙的大柜子,没有两个人。床是有编号的,然后两边各有两张床。中间的梯子上,书桌的侧面有一个直立的柜子,所以衣柜足够了。书桌有放电脑主机的空间,下面还有两层可以放一些文字。书桌两边的书架有三层,顶楼还是两边连。其次是阳台,电热水器24小时供应热水,宿舍有卫生间和浴室,洗脸台在阳台上。底层分为三个隔间,最远的隔间有三层。整体空间足够大。电费是从你楼下卧室买电,每个月初送,30度。但是电压不高,不能用大电饭锅之类的。周日-周四晚上11点断电(阳台和卫生间除外),风扇不断电~淋浴刷卡,有的一分钟扣六毛钱,有的半分钟扣三毛钱(这个比较划算),看运气啦~O(∩_∩)O哈哈~楼下有。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天府之国,钟灵郁秀;巴山蜀水,蔡骏行痴。学校位于成都平原,有光华和柳林校区,管辖面积2300多亩。校园内湖光潋滟,柳影婆娑,芳草茵茵,绿树成荫,是著名的“花园式学院”。
学校从1925建校的上海光华大学起步,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1925年6月3日,五卅反帝爱国热潮中,爱国师生脱离圣约翰大学,支持张寿勇先生创办光华大学。大学的名字取自“日月争辉,复旦欣欣向荣”(清云歌),象征着振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屠杀和奴役的革命精神。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的烽火中从上海迁至成都,后定名为光华大学成都分校。1946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从1952到1953,并入西南地区16财经院校金融系,更名为四川财经大学。1960年四川财经大学和四川科技大学分别成立,1961年合并更名成都大学。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许多变迁。1978恢复为四川财经大学。1980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1项目1995进入国家“211项目”建设。2000年作为独立机构划归教育部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建校87年来,西财人与民族之幸,为天下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学会报效国家,铸就了“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大学精神,成就了西南财经大学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4126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269人;研究生6113,博士生12165438,留学生533。
学校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重点一级学科(覆盖365、438+0二级学科),4个省重点二级学科;有5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1个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56个博士点,79个硕士点(其中16个硕士点),32个本科点,27个学院(中心、系)等教学单位。
学校拥有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经济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情报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研究机构。
学校主办的《经济学人》是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财经科学是国家级经济核心期刊。图书馆藏书232万册(含电子书),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
学校坚持“质量第一,内涵发展”的战略主题,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主线,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重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财经大学。
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形成了以经济管理为主体,以金融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3万多校友中有一大批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学校大力推进重点学科突破、优势学科跨越、支撑学科崛起和新兴学科培育,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学科生态圈。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和突出的金融行业影响力是学校的显著标志。走特色发展之路,建设好财经大学,突出金融特色,着力打造大型金融学科群,着力打造西部金融智库,是大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大学汇聚大师,大师铸就伟业。在学校波澜壮阔的历程中,胡适、周有光、钱钟书、徐志摩、叶圣陶、谢琳、陈保印等大师都曾在这里撰文、讲学。彭、、梅元谋、刘洪康、杨友芝、唐湘龙、、刘、、曾等著名经济学家曾在此任教。近年来,学校本着“天下是我的地盘,天下学者是我的知音”的精神,采取超常规措施广纳天下英才,引进海外全职博士150余人,特聘海外院长9人,特聘讲座教授100人,形成了海外人才“集聚效应”。学校有专任教师1231人,其中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导师252人。
坚持改革创新之路。近年来,学校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构建具有金融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光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和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深刻改变课程教学范式”行动计划;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新的机制建立了四个专题区;大力推进内部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构建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坚持走开放国际化道路。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平台。引进“海外名师”、“高层次文教专家”等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科研国际合作。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所知名高校、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携手全球行业巨头,与甲骨文合作建立金融服务中心,与英杰华合作建立中国保险会计培训中心,与冈山证券合作建立一批专门的教育机构。并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StandardCharteredBank、澳新银行、GoldmanSachs、MitsuiSumitomoInsurance、住友商事等合作。罗伯特
A
罗伯塔。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夫。莱因哈德·恩格尔
詹姆斯·赖因哈特塞尔登
奥利弗·米尔利斯。
OliverWilliamson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先后访问我校,与师生进行高水平、前沿的对话和讨论。
蔡溪一路走来,波澜壮阔,尽管历经风雨,但坚定执着,勇往直前。在这个机遇无限、跨越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蔡溪人秉承“济世济民、奋发图强”的大学精神,弘扬“严谨、勤奋、求实、开拓”的校训,发扬优良传统,永葆大学理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为国家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金融大学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