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历程
化学教研室成立之初,只有11名教师和3名实验人员,包括叶教授、肖菊松副教授和讲师,其余都是大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主要承担全校新生的普通化学教学任务。那时候的鱼枷还是一片荒山秃岭,山上大部分都是崎岖不平的农田和荒地,教学楼还在建。唯一的平房是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化学实验室只分其中六个,四个给学生做实验,每个房间只能容纳15学生做实验。1准备室和1平衡室只有20台摇摆秤。实验室没有洗手池,学生只能在走廊里洗仪器。那年冬天,武汉最低气温达到-14摄氏度。不仅水管冻裂,连配好的溶液都冻得打不开瓶盖。正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由于所有教师和实验者的努力,所有的教学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随着学校的发展,化学教研室也相应发展起来。化学实验室搬到了东二楼,后来搬到了南一楼西端。实验室面积逐渐增大,仪器设备与日俱增。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前,连续几年从国外学校和我校相关专业调拨或调入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化学教研室的师资队伍。这些年轻教师充满活力和热情。在叶、、江、朱慧楠、石等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成为化学系今后的骨干力量。因此,化学教研室开设的课程从单一的普通化学发展到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相关的化学专业课和选修课。
化学教研室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学任务集主要在一个学期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而且经过多次组合和调整,逐步形成了金属腐蚀与防护、生物无机化学、特种高分子材料、多相催化、生物微量元素分析等多个稳定的科研方向,今后将作为化学系的科研方向。两个教师班分别在1977和1979招生,为化学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1年,化学教研室与物理教研室合并,组建理化系。在当时朱惠南和侯华荣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为化学系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