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世界经济研究生是怎样的体验?
20年3月开始复习,21年3月结束复试。过了一年多,终于考上了浙大。考研全过程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纪律性和计划性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管理课程上,老师说成功的人做事都是* * *方式,他们会对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严格执行这个计划。我当时觉得没什么用,现在才明白我错了。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我的考研经历。当然,以下只是我的一点拙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性。可能这种体验并不适合所有人。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习到有用的信息。
考研是一件需要由内而外准备的事情。关于院校的选择,对我来说其实不是很难。因为我本科是清北华东五校。我是一个想家的人。同时浙大背靠民营经济第一大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结合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我选择了回浙江。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学院招收的硕士多为硕士,以财税、国际商务为主,每年100多个名额;近几年经济硕士统招名额比较少,每年24个。如果再细分的话,其实每个方向平均只有两个人。以2022年招生计划为例,统招人数最多的方向是国际贸易(4个名额):
虽然每个方向招生人数较少,且志愿填报风险较大(2021年仍有两名428分和427分报考工业经济学的学生被调剂到其他方向),但浙大采取的录取方式是通过大类排名确定复试名单,再根据综合成绩相互调剂。所以实际风险并没有录取人数那么可怕。
(另外浙大很重视经济学初试,高分考生几乎没被刷过,有意愿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专业课考试801经济学综合。
我专业课考了140,算是比较高的分数了(专业课还是很难考120),比我高的人不多。浙大的801题和其他财经类院校的考试不一样。它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会出现套用解题模式的创新题。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但是因为书很多,问题很少,你几乎不可能对问题下赌注,所以一定要充分熟悉课本知识,书本高于一切。题型为西方经济学100分+选考科目50分(我选的是计量经济学)。
先说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是浙江大学出版的两本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初学者的书,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我们仍然需要彻底检查它们。最近两年,我们出了一道论述题(我刚刚忽略了这本书,所以不回答这个论点),失业16,经济增长17。
浙大出版的两本书至关重要。
认真完整的学习至少2遍,课后做好所有的计算题并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用笔记本记下自己不懂的重点知识点,不会的题目做好标记。名词解释可以关注课后练习中的名词解释。我当时也看了金上的名词解释(原来用起来不软,没经过测试)。简答和申论都是在考查书本上的知识,但我还是需要练习一定量的题目,学习答题的方法和逻辑。我当时用的是金的书。
至于计量经济学,我个人觉得还是用李子耐版的计量经济学比较好。
重点学习1到5章,但不需要掌握中级水平的知识(如矩阵运算)。看完书,做课后练习就差不多了。书中的一些证明需要理解。然后做真题,做03年到现在的所有真题,理解老师的做题逻辑。最后提醒一下,最好明确楚红的微观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记忆。考试的时候可以看看题目可以位于你框架的哪个部分,有助于你记忆书本知识。考前两三天,把书都看完,对你回答大题会很有帮助。
我再给你看一个简短的回答。做笔记的时候,整合自己的思维,划分答题的点。虽然做笔记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时间(不用手写,如果有电子版,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组织语言,很多学长学姐都是这么做的)。
研究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真题!
所有准备专业课的同学,我是说所有的,都要紧紧围绕真题做好一切准备。对于可能看不懂题的跨考生来说,更要把真题作为第一基准。
真题怎么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查看分数和题型分布。以浙大801经济学为例,题型及分值如下:
名词解释,5分(6)
计算题,10分(4个通道)
简答,10 (4轨)
论述题,20分(2段)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之后我的笔记是按照题型分类的。
②观察题目和考点的主要来源是哪些参考书?以浙江大学801经济学为例。今年有四本参考书,两本是浙江大学出版的宏观和微观教材,两本是曼昆出版的宏观和微观教材。但近几年80%以上的题目都来自浙大的这两本教材,所以要确定重点:以这两本教材为学习骨干(据另一位录取的学生说,ta连曼昆的两本书都没读过,后来尽管专业课分数低,还是考上了学院)。
(3)此时要看题目的具体内容。需要一起看书,分析哪些地方可能成为考点,哪些地方会讲解名词,哪些地方会给出简短的回答/阐述。
政治:
政治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没有什么技巧。总结一个单词就是背。选择题的分数很重要,差距基本在选择题。下面的讨论差别不大,一定要做好选择题。必须在大逻辑中理解清楚,比如整个政治考试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历史时间轴的。首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精读课进行提炼(包括每天阅读多少的具体计划),阅读的过程辅助做了1000题,巩固知识,标注错题。写完就开始读《风中的强草》,不同于言简意赅,只熟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了背诵和记忆上(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多少天完成)。
看完《风中之草》,八套卷差不多来了,八套卷的选择题都要看懂,大题可以选择性记忆(具体哪些肖老师会说)。进入65438+2月,四套卷子差不多来了。除了选择题,四套卷子上的大题都要熟练背,今年差不多打了五个大题。
6-8月肖秀荣《精致》1000题
徐涛强化班
目标:6-8月通过1轮打基础。
1.在徐涛听“精讲精练”的精读课,听完课再读一遍书。
2.听一节课,当天做配套的1000题。错题是你不懂的。回去看书看相应的知识。
9-10肖秀荣《精致简洁》徐涛背诵冲刺笔记徐涛友题库
目标:9月-10背诵选择题知识点+刷题巩固。
1,两刷“精而简洁”+“1000题”错题
2.这期间可以继续做题,可以把优秀的题库当做习题。
3.开始背诵选择题的知识点。
165438+10月-65438+2月小八小四腿四徐八米三小秀荣(考前一周更新)
腿妹打卡班
目标:11-65438+二月背诵大题+强化选择题+模拟。
1,每天拿出1小时背诵选择题知识点+主观题知识点。
2、刷题保持手感,查漏补缺(只刷横向选择题)
3.最后看一下打卡课和作文课,了解答题框架。
英语:
1,基础阶段:
时间:5月初-6月底
任务:这个阶段重点是英语单词和考研语法。
具体任务是:看考研英语5500大纲单词的视频课,每天花1单元2小时,大概30天。随访以“月”为单位,一个月复习两次,即每天复习两个单元。考研选一个在线语法课程,4月前看完课程做笔记。做2002-2008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把不认识的单词都标出来,把单词放在上下文中复述,以便更好地记忆。
2.强化阶段:
时间:7月初-10结束。
任务:这个阶段重点是英语真题,有助于英语单词的背诵。英语真题训练,提前留出最近6年的真题作为冲刺阶段的考前模拟。用考研真理,剩余年份真题以周为单位,保持一周一套英语真题的速度。除了大作文和小作文,所有的作文都要做。现阶段考英语二的同学建议用英语一的真题作为复习资料。每周一套英语真题要做:把每个不认识的单词都标上;画出并分析长难句的句子结构;通读整篇文章,感受写作的逻辑;分析题目理解错误的原因,总结做题技巧;
3.冲刺阶段:
时间:165438+10月初——考研第一场。
任务:总结英语大小作文的写作框架,背诵优质句子,丰富作文语料库。最近六年,我们进行了一整套的模拟(包括大小作文),严格控制做题时间,训练答题速度,训练模拟做题技巧,最后查漏补缺。复习近20年的真题和选项。
数学:
我高中学的是理科,数学基础很好。另外,数字三本身比较简单(近两年变得比较难),所以复习套路可能和其他不太一样。
和大部分同学相比,我买的数学参考书比较少。一整本书是复习的主体部分,辅以《张裕一代九讲》,外加试卷:真题+李林6+李林4+张裕4。
我之所以没有买很多资料,是因为我不提倡题海战术,而是坚持多次做一道经典题,多总结。因为数学是一门“大脑和眼睛学会了,手却学不会”的学科,所以把两道同类型的经典题做五遍,直到你理解了它们的角度、逻辑和答案写法,肯定更有收获。
我复习数学三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掌握题型的固定方法。中考数学拿高分比中考数学容易多了。主要是因为中考数学要掌握的技巧比中考数学多,很多题型都是千变万化的,而中考数学的题型基本是固定的,变化不大,甚至题型形式都是固定的。只要能掌握规律题的做法和原理,就能考出好成绩。
不可否认,考研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我认为这个难度主要集中在计算量上。数学三的题型很常规,没必要弄得很神奇。以今年的数三为例,感觉唯一和往年略有不同的是最后一道大题(概率论的最大似然估计法),把一个变量变成了两个变量。其实这个问题如果理解了极大似然估计的原理,还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所以我复习的大致思路是:确定好题库→第一遍做题→筛选错题,分类→第二遍做第一遍错题→反复筛选错题,分类→反复练习错题,直到考试。不要轻易开始新的题目,只做当初确定的题库。
数到三更多的是基础,可以做基础题。130没有压力,不需要太紧张。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跳过去先做后一题。即使回来后还没做,也不需要担心。说明90%的人都不会做这个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第二遍刷全本花了一个多月,要认真做,主要是复习第一轮的四个错题。最重要的其实是第二类问题。全篇130分,常规方法和套路都可以。做这样的题没有捷径,给我的感觉是每一种题都是需要一定工艺制作的工艺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手和大脑熟悉这件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我们能做什么?没有他,我熟悉我的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这次学了一半的题,还有300个错题。先把整本书放一边。此时已经是65438+10月初了,应该马上开始做真题了。20年来每天做一道真题,标注错题;每天做完后,立即反思错误,并与书上留下的300道错题进行对比,圈出错误所在的考点。这样做一次,你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是高频的,容易出错的。
我从真题中得到了100左右的错题。6月165438+10月继续练习全书300道错题+真题100道错题。这些筛选出来的错题是我最宝贵的资源。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花4-5个小时认真做了两遍这些题。这个月练习错题很重要,最后的分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月做题的细致程度。
同时也要辅以自己易错公式的听写,比如泰勒公式(如何记住泰勒公式有小技巧,可以看网上视频)、多元微分方程的解的形式等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做题的时候,包括填空题,每一步都要尽可能完整的写在作业纸上,不能漏写,不能跳写。以自己的一篇作业论文为例:
这样细致的写作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小问题完全暴露出来,让自己永远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因为在数学题的任何一步卡住都无法成功得满分;
另一方面,台阶的比例很大。今年大题的计算我至少错了三次,但还是考了135分。这说明只要步骤齐全,扣分就比较小。
参加复查
先说分数比。复试占总成绩的40%,初试占60%。我必须强调复试的重要性。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初试分数高,复试就可以任意。我可以告诉你,如果真的随便玩,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复试分数的差距远远大于你的想象。因为初试总成绩要除以5,大家的成绩一换算就差不了多少了,30分换算下来其实就是6分,所以复试一定要高度重视。
其实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一点,但有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深刻体会。反正我有几句心里话要跟你说,这些是我上岸最重要的。就连之前的经历都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一条最好仔细阅读。
不要熬夜,真的要保证睡眠充足。从小到大,就算是准备高考,也要睡9个小时左右。如果少于8.5小时,我会感到酸痛和头晕。于是在考研期间,我每天睡9个小时(即使最后也是8.5小时)。你可以自己算算,一天24小时,就算扣除9小时睡眠,1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休息,一天12小时也足够了。充分利用这12小时,在这12小时里有一个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头脑去思考和背诵知识,不仅心情好,而且比牺牲睡眠和休息时间把学习延长到15小时要好。
尽量保持平和、积极、平和、开朗的心态去学习。你没必要把考研想象成一件紧张又苦涩的事情。不要想太多。考研不容易,但也绝不是想象中那么难。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是在自责和绝望的驱使下支撑着自己的学习(我自己也曾经是那样的),但是我不得不说,虽然我可以在这样的心情下把自己绑在书桌上,但是这样不会有效率,我也无法好好学习,因为我的心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我和很多考研的人一样,每天都有小崩,三天一个大崩,但是这种不适并不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而仅仅是因为考研本身有一些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这种状态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希望大家能想办法找到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