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是谁的作品?

再次向剑桥告别

作者:徐志摩

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了挥手,告别了西边天空的云。

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浪中美丽的影子在我心中荡漾。

软泥上的绿草,油油的,在水底摇曳;在何康河的柔波中,我愿做一株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在漂浮的海藻中碾碎,沉淀出彩虹般的梦。

寻找梦想?撑一根长竿,游走回草地更绿的地方;满载一船星光,在星光的灿烂中歌唱。

但我不会弹琴,静静的是一支送别的笛子;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我悄悄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数据

徐志摩(1897 65438+10月15—1931 65438+10月19)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张一,在英国留学时改名为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

创作背景

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6月至10月1922年,诗人曾在此求学。

剑桥时期是徐志摩人生的转折点。诗人曾经来自《虎序》中的陈导:24岁以前,他对诗歌的兴趣远不如对相对论或民事契约论的兴趣。

是何康河水打开了诗人的灵魂,唤醒了诗人被蛰伏已久的命运。所以他后来深情地说:“剑桥教会了我开阔眼界,我的求知欲是剑桥唤起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剑桥给我的。”(吸烟与文化)

1928,诗人故地重游。10月6日,他在南海回家的路上,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928年2月《新月月刊》第10卷第10期,后收入《老虎集》。可以说,“剑桥情结”贯穿了徐志摩一生的诗歌。《再别康桥》无疑是最著名的一部。

做出赞赏的评论

第1节写的是久违的同学离开母校时的万千离别之忧。三个“温柔”字的运用,让我们觉得诗人仿佛踮起脚尖,像一阵微风,悄悄地荡开了;而最深的情意,竟在浪潮中,成了“西天浮云”。

第2到4节描述了诗人在何康河上划船寻找梦想。

披着晚霞的金柳,软泥上的绿草,树荫下的水池,都映入眼帘。两个比喻相当准确:第一个大胆地把“河边的金柳”想象成“夕阳中的新娘”,让死气沉沉的景色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温暖宜人;

第二是清澈的池水疑似“天上虹”,却被漂浮的藻类碾压后变成了“彩虹般的梦”。正是在《恋爱中的疯狂》中,诗人如庄周梦蝶,对物和我都感兴趣,觉得“波中美影荡漾在心头”,甘愿做何康河柔波中摇曳的水草。

在第5和第6节,诗人打开了一个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满一船星辉、/星辉中歌唱”、“歌唱、/但我不会歌唱”、“夏虫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四句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犹如何康河水,一波三折!而他那种在更绿的草地和星光灿烂中歌唱的疯狂,并没有实现。这个时候,沉默和沉默胜过很多情话!

最后一节对应第一个循环有三个“静静”。来的潇洒,走的潇洒。袖子一挥,抖掉了什么?不用说了。既然我曾经在剑桥涅槃,为什么要带走一片云彩?全诗一气呵成,是对徐志摩“诗意人生”的最好描述。

百度百科-告别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