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区别
第一,美国不分文理。
要了解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区别,最重要的是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的本质。
在中国,高考分文理,文理是“不相容”的,所以你报了理科就不能报文科,反之亦然。
在美国,进入大学没有文理之分,学生也没有这样的概念。进入大学,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专业,哪个系,所以会先入学,到了二三年级再决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美国大学不急于让学生在入学时选择自己的专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美国本科生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在现代多元社会中,他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在不同人群中流行的知识和价值观。在美国,研究生之后才以专业教育为主。
另一种是学生刚高中毕业,对自己的能力和以后学什么不是很清楚。所以希望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一个适应、学习、了解的过程,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美国大学分为公共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公共课方面,数学,英语,写作等。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其他的是必修课。
第二,美国大学没有“班级”
中国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了进哪个系,然后把新生分班,比如中文系一班二班三班。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有一个班长和各科代表,模式和中小学一样。
所谓同学,主要是指同学。除了选修课,大家四年都上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年下来,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因此,班级不仅是学生的核心组织,也是大学的基础。
美国大学所谓的“班”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同一年进入大学的所有学生都是一个“班”,类似于汉语中的年级意思。所以说到阶级,美国大学生的概念只有“某某阶级”(相当于某某阶级),比如耶鲁大学1990阶级,哈佛大学2012阶级。
第三,美国大学生通过宿舍暗示感情
美国大学没有“课”,学生每天和不同的同学打交道。那么他们是如何建立感情的呢?
美国大学生之间建立感情的主要基地之一就是学生宿舍。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人,以后往往会成为好朋友。因为没有课,住在同一个宿舍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专业,可以是化学,也可以是音乐。
因为大部分大学宿舍只有大一大二的人用,所以住在同一个宿舍的人基本上第三年就分手了。他们有的可以一起继续在校园外找房子,有的就回家了。
也有很多学校的住宿规定每年都要重新整理,因为学生在暑假期间必须全部搬出宿舍,等暑假结束回到学生宿舍,可能就不是原来的舍友了。
除了宿舍,加入各种学生社团也是加强同学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校园里有各种兄弟会、女生联谊会和各种兴趣小组。参加这些学生团体不仅可以满足课外活动的需求,也是社交的重要方式。
第四,学校通过学业和学费来管理学生。
美国大学没有“班级”,那么学校是如何管理学生的呢?
简单来说,学校主要从学业和学费上管理学生。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学校会根据学生每年获得的学分,监督学生是否在规定期限内选择专业并按时毕业。
一般来说,学生最迟要在第三年决定自己的专业,也就是会隶属于某个系或学院。如果学生在第三年还没有决定自己的专业,最后一年就很难修完规定的学分,也就是说不能按时毕业。
五、美国大学不考核就业率。
至于“美国大学不考核就业率?”从理论上讲,学生就业率根本不是大学教学的评价指标,任何老师、院系、学院都不会有压力。
但是,美国有很多大学评级机构。在对大学进行评级时,这些机构会考虑每个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越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大学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把社会和家庭因素作为衡量学生“人品”的指标。你是否具备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克服艰难险阻的性格,是你成功的关键。而这种性格,从你上大学之前如何“战胜生活的挑战”,就能非常清晰的体现出来。
有些人误传,没听说过的大学一定不是好大学。不是这样的。美国的大学很多,有些大学的曝光率很高,比如排名,体育比赛,所以这些大学往往被人知道。不过也有很多大学学术很优秀。由于他们曝光率低,人们对他们了解较少。即便如此,这些大学依然是好大学。
总结:
现阶段中美大学的差异确实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越来越高,但中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也是事实。
我们无意崇洋媚外,但从客观评价的角度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无论是教学质量、学术水平、软硬件设施,都比国内绝大多数大学好得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