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南怀瑾说:礼貌的方式。

所谓的“时刻”是什么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字学中,“还”字具有中心平衡点的内涵。换句话说,就像天平的“杠杆”的含义一样,不偏不倚,不倾向于达到正平衡。“时刻”这个词被称为规则的时刻。规是圆的,矩是方的,自古以来就是工程上测量方圆的基本标准工具。将方圆标准仪器的名称组合起来称为“规则”。也就是说,成年人和君子都要有一种“独立不偏”的公平正义的内在修养,才能做到“事事明智”、“量欲太过虚浮”,才能包容和培养一切民族,受益终生。曾子的《大学》之“雅”道,也是后来子思《中庸》的来源。简而言之,什么是“中庸”?是“瞬间”之道的发挥。不信你看下面就知道了。

“邪在上面,不在下面。如果你是邪恶的,不要往心里去。什么是恶是在前,不是在后。什么是未来的恶,而不是过去的恶。右边的邪恶不应该留给左边。如果你是左恶,就不要交给右恶。这叫瞬间之道。”

这里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面,具有人事、物理等古人所说的“六位一体”的内涵。即《易经》八卦研究中所用的“六爻”的含义。“六合”是四个方向加上底部,也是古代对空间的代号。“六爻”是具有六个层次的交点中心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矩”之道。所谓“时刻”就是平衡,也就是“中庸”,请仔细看一下。

至于原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的内涵,不要随便放过,以为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懂,就不用多讨论了,难免有不小心的错误。比如“上有恶,下无恶。”何为恶至下,非至事”,这说明你处于上位。作为一个领导,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官员,甚至是老板、师傅,甚至是父母、兄弟,任何一个生活在上位的人,不管你做什么,你都想恨,或者是很尴尬,或者是不应该做,所以你要逃避自己,所以你要指示下面的人。相反,如果你处在较低的位置,对一些事情和行为感到有些反感,但为了讨好上级,你要改变方法,把不好的成分放在甜言蜜语里,包装一下,鼓励他们去做,或者掩盖自己的错误,故意怪罪上级。那是最大的“不真诚、心不忠实、修养不足”的“不道德”,绝不能如此。然而,这种理解只是表面的。如果要分析人情世故的险恶心理,参考过去的故事,就能明白这两句话里包含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自己深入思考!

至于“恶在前,不在后。看来以后为恶,过去不为恶是多么简单。但是仔细想想,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有一件事,我们以前很讨厌,不想做,现在又遇到了,就会毫不犹豫的把它放在一边,这样,意外或者拖延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因为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时间)和空间(时间)而改变,以前可能不讨厌的东西现在还是讨厌的!或者这个人是你曾经最讨厌的人。既然他已经改过自新了,你拒绝他改过自新,事事阻碍他,这是不对的。至于“将来有什么恶,不要拿过去”,比如有一件事或一个人,你看到将来的后果会不好,但今天是我说了算,或者叫我做了,所以你会“一有权力就去做”,不管是对是错,你都会先处理,往往会产生“后悔”的反效果。这样的认识,如果和过去历史中经历的事实相比,就太过分了。

现在让我这个老顽童给你讲个笑话。从前,我曾经带领一个学生兵的部队散步。一个学生看起来很丑。他看到我没注意,就赶紧转身插队到前面的位置。回头一看,我叫他回来被训斥。但我先问他:“虽然不是正式游行,但你可以随意。你一直都很自律。你今天怎么这么不守规矩?”他说:“我前面那个同学受不了放了一路屁!”!我愿意接受惩罚。”我听了这话,忍不住笑着说:“你昨天在大学里跟我讲的大道理!你忘了‘什么是未来的恶,而不是过去的恶’吗?“这个学生听了,我也笑了,然后我让他转告那个同学,去医生办公室确诊一下,是不是消化不良还是别的。在外交界或普通的正式宴会上,随意放屁或放屁是不礼貌的,一定要注意。

再比如“右恶,不交左。”如果你是左恶,就不要交给右恶。这叫“为人之道”。这四句话的对比很简单。意思是当你遇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时,不能只是委托给同行。比如让当官的同事,社团、公司的同事,甚至是亲如兄弟姐妹的朋友“勉强”和“妥协”。但在“治国平天下”的是非问题上,任何朝代、任何政权、任何制度,古今中外,都会遇到左右阶层的不同意见,形成矛盾。在高层领导的原则上,我们绝不能强迫左派去做右派讨厌的事情或想法。同样,我们也不应该强迫右翼政党去做左翼政党讨厌或提倡的事情。至于身处最高领导的位置,如何调和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各种对比鲜明的矛盾,使之达到义和的境界?那确实需要有大智慧、大仁心、大勇气的人才。就像岳武穆讲的用兵之道,“用兵之妙,在于一条心”,确实可以理解,但难以形容。就像古德的禅师们说的,没有办法定位。如果有固定的方法,那就是已经在上下左右的偏旁圈里了。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近代史上也有新的故事,就不去管它们了。

也有人说过《大学》一节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为了个人修养。至于这一段所谓上下、前后、左右之言,总是从“大学之道”的“明德”、“内明”的知识出发,再推至“外王”、“亲民”。作为一个领导,在待人接物、管理事务、处理世事的时候,内外有别,内外有精。如果以“大学”这个主题为例,就要从“知止而后定”出发,到“考虑而后得”,理解“物”与“知”,配合“诚”与?只有通过对“正”和“修身”的整体修炼,才能真正理解“矩”的妙用。

——南怀瑾先生《原大学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