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在哪里?
二。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是由贵州民族大学主办,民间资本投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位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位于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彰显的贵安新区,毗邻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校占地7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近1万册。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16个行政部,7个学院和2个教辅部,36个本科专业。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托优秀资源,招聘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理念,以“修身、自信、好学、留校”为校训,遵循“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开发支撑型、社会服务区域性”的发展定位,以“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办高层次应用型”为重点,以“内涵发展、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为主线,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社会信任、民族团结、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一系列人才工程建设了一支德才兼备、生师比匹配、专兼比合理、学术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600多名专兼职教师,其中5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7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中共宣传部著名文化专家、“四大群体”人才、国务院办公厅特殊津贴专家、贵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管理学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名师等近30人。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突出应用、培养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校政、校企、校地、校院合作,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形成了以文、法为主,理、工、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和资源配置,努力促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融合发展。目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重点研究基地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与国情研究基地1,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与社会思想史研究基地1,文献研究基地1,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播,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承1研究基地。 2017年,学校被全国社科联授予“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近五年来,学校自有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5部。学校“少数民族非遗传性创新研究团队”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称号。
学校面向全国12省(区)招生,目前全日制本科生138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两万多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近年来,已有300多名毕业生考入研究生院,如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学校坚持服务社会的定位,逐步形成了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建设了各级各类实习基地150多个。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先后与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派出100余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通过“千人留学计划”项目,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赴台湾省大业大学、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学院、加拿大弗雷泽谷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