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对大学语文的理解

从65438年到0978年,匡亚明倡导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学逐渐兴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材。其中、齐森华、王、主编的教材影响力较大,1996、2002被推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通用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计划教材。比较这两本教科书是有意义的。

首先,《徐中玉》的主编一枝独秀。

(一)15年优秀,成绩突出。

徐中玉主编的教材有“五大类九种”。1981编写的《大学语文》,历经四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修订第四版》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述了每个阶段之后的文学史。选材视野开阔,以中国文学为主体,也有外国文学,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课文是一个特殊的单元。最后是附录,包括: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要点,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等。语文的工具性和知识功能不被忽视,可见编者的见识。教材高度规范,每篇课文都附有“思考与实践”。如陶渊明部分,引用龚自珍《舟中读陶》设计了一道习题,与选文《荆轲颂》相辉映,突出了陶诗的双重风格。在中学课本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对陶诗歌风格的认识。可谓匠心独运。《修订第四版》为大学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它的分量有点不足,但是很好教。这是一本早期流行的权威教材。

(二)新的编排风格旨在弘扬人文精神。

1996徐中玉6月编的《大学语文》有几点值得注意:

1.虽然《文选》中有“评价与论文”单元,但“修订第四版”的一些附录被删除了,如常用应用文写作要点、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要点等。由于编排风格的变化,增加了中国文学史的概述。对写作知识的忽视是这本教材的缺点。毛新德1991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包括文学卷和写作卷,编者将惯用的《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教材融为一体。吴振清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大学语文》,“特别增加了应用文写作的知识”。现在很多大学生对论文的格式一无所知,表达能力亟待提高。有必要对写作等语文知识进行整理。

2.没有外国文学部分。现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应该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喜欢外国文学的大学生很多。这扇窗户应该打开而不是关上。

3.为了弘扬人文精神,教材按照潜在的话题,如品格、爱国主义等,分九个单元编写。“本书不以文学史知识为线索,也不以写作知识为重点”,而是以精美的文章为实体,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综合效果。主编也承认,这一尝试“出版后反应不一”。这种安排值得商榷,因为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主题,但不一定只有一个意思,难免会有重叠的现象。按时间顺序排列符合人们普遍的接受心理,脱离了接受的基础,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在这本教材出版之前,大学语文版并不多。此后,新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王编的《大学语文》1999,删节版出版于2001;吴振清主编的《大学语文》;法学、自学考试指导、考试介绍等教材不下30种,百家争鸣。新教材那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高校对1996的教材不满意。个人比较喜欢“修订第四版”。1996教材损害了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的良好形象。2001年6月,徐中玉在1996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了更新版,明显增加了容量,使隐含的主题更加明确,很多问题受到关注。修订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五大问题并加以克服。(一)文选为现当代文学增色不少。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了解到现当代文学是学生欢迎的一部分。(2)增加了几部外国名著。大部分入选作品见于《修订第四版》。有总比没有好,但还是没有外国文学概述。(3)爱因斯坦、邓拓等自然科学家或其他人文科学家的文章被增选。这是一个新颖独特的增选。(4)编排体例仍按文章内容分类。按照“性格”“心灵”“生活”“世界”分为十个单元,加上中外小说两个单元。文末加了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文章索引”,与目录相互反映。这种安排先易后难,不利于学生吸收消化。如果两者互换,整本书重新排列,肯定是另一种风格。此外,附录中删除了简化字列表,没有增加关于书写的附录。修订版明显进步了,可惜物是人非,五年后风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