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理工科的思维看世界——读万维刚的《万万没想到》
范这个名字来源于《易经》中的第十三卦,叫做“范天火”。卦上说:同人在野,恒。意思是:啊,在辽阔的原野上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是多么吉祥的事。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是万维刚平时写的文章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谈人性、灵感、科学。
对我来说,前两部分相对容易理解,关于科学的第三部分有点晦涩难懂。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阅读摘录。
1.有概率思维
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概率论比万有引力公式和基因复制机制更重要,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知识。你是否懂概率,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不懂概率的人大惊小怪的时候,懂概率的人可以淡定。
(1)随机
概率论的基本思想是,有些事情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这种思想对我们的世界观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现实世界不是钟表,充满了无法控制的意外。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可以和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因果关系。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不能让它发生,也不能让它不发生。
大多数事情都不是完全随机的事件,而是有一些随机因素。如果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起来,就没那么好理解了。人们常常误解意外,总想用必然来解释。
通过了解随机性,我们知道有些事情一发生就发生了,对于解读没有太大的意义。从这件事上我们什么也学不到,不值得认真对待,甚至根本不值得采取行动。
对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被蛇咬十年,都是幼稚的。偶然的错误不值得深究,成绩也不值得深究。失败者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应该明白他们的成功中有侥幸。
(2)误差
偶然因素总是存在的,即使实验条件很精确,也不能完全避免随机干扰的影响。所以科学实验往往需要多次测量,通过平均等统计手段得出结果。即使科学家测量了一个定义明确的物理参数,也不可能给出最终的“真实答案”——他们总是给测量结果加上一个误差范围。有了误差的概念,我们要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3)赌徒谬误
曾经有一个自以为知道概率的人写道,“比如数字2连续出现了三期,数字6连续出现了五期,那么2在下一期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6”,这是完全错误的。2和6下次出现的概率相等,这是一个著名的错误,被称为“赌徒谬误”。
概率论中有一个“大数定律”,说的是如果彩票足够多,不同结果出现的频率就等于它们的概率。
但是,人们往往对随机性和大数定律产生误解,以为随机性就是均匀性。如果过去发生的事情不那么统一,人们会误以为未来的事情会朝着尽可能“平滑”的方向发展,但大数定律的工作机制并不是为了与过去平衡。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找到规律。
了解随机性和独立随机事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无规律的,不可预测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
人脑很擅长理解规律,但很不擅长理解随机性。发现规律在任何时候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但是理解随机性是一种只有在现代社会才有意义的技能。
未来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世界也不像时钟一样准确运行。
(5)十进制定律
随机分布不等于均匀分布。人们往往认为,如果是随机的,就应该是均匀的,但这只有在样本总数非常大的情况下才有效。
如果统计数据少,就容易显得特别不均衡。这一现象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称为“小数定律”。卡尼曼说,如果我们不理解小数定律,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大数定律。
大数定律是我们从统计中推断真理的理论基础。
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事情发生的频率可以无限接近其理论概率。
小数定律说,如果样本不够大,就会表现出各种极端的情况,可能与自然无关。如果统计样本不够大,什么都解释不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即使加上朋友和家人的经验。我们的经验非常有限。了解随机现象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不会轻易大惊小怪。
努力学习
一本书应该读两遍,而且只能读两遍。好书看一遍就抓不住精髓。另一方面,如果看了一遍就掌握了,那就不值得努力学习了。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读完马上读第二遍。第二遍阅读时,同时记下读书笔记,只关注思想脉络。
精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个方面:
(1)清晰地展示了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把书中的亮点全部拿走;
(3)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4)找出这本书与我以前读过的其他文章或书籍的关系。
读书笔记的第一个作用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找出书中的脉络,跃然于字里行间。
记笔记是在听到一个想法后感到兴奋并必须为自己写下来的行为。
读书,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寻找那些能激发你思考的闪光点。当我们分析上下文时,我们应该忽略故事,分析上下文然后把故事带走。
精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方法。在笔记里写下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就像和作者对话一样。
与人交往
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强联系”,而是“弱纽带”。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连接不同的社交圈,从外部提供有用的信息。
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机会与其社会网络组织密切相关。如果你只和亲戚朋友交往,或者认识背景相似的人,你很可能不会有和认识所有人的人一样多的机会。
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属于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去掉多少圈子外的人。弱联系的本质不是“联网”,而是信息的传递。
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甚至找人了解信息的时候,弱关系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工作来说,同乡会和校友录都不是拓展人脉的好地方。
这些内容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书中也有很多内容,比如确认错误,如何理解相关性和因果性,可以纠正我们常见的思维错误。我建议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