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没有书吗?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传说这是曾子写的。宋代程颢、程颐特别重视《大学》,他们分别从《礼记》中提取《大学》并加以改编,使之独立。
在第二次改编的基础上,朱继续加工整理,将其分为《经》和《传》,并造句。他通过注释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并与《论语》、《孟子》、《中庸》等编撰成四书,在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影响很大。
朱认为“经”是曾参形容孔子的用词。“传”是曾参的弟子们所描述的,但没有明确的依据。清初陈确实以《大学论》一书反驳,认为“绝非先秦儒家所撰”。
当代有学者认为是秦汉时期儒家所作。有人认为《大学》中提到的“家”、“国”、“天下”分别属于博士、诸侯、皇帝,反映了秦统一前的情况,应视为战国时期的儒家著作。
《大学》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朱编纂整理的《大句》版本;一、按原序排列的古籍,即《礼记》中的原“大学”。朱的《大学章句》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
“大学”是“小学”,也就是说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成人的学习。
“大学”是“初学者进入德国的大门”。第一章提出了三个纲领,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提出了八项,即纪、知、诚、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是实现三个纲领的途径。
扩展数据:
大学出自《礼记》,原是《礼记》49篇中的第42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称《小戴书》。它是由宣帝时代的戴胜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的儒家著作编纂而成的。
断代史家班固在《史记一百三十一篇》中,注“七十后之士所撰”,认为《礼记》成书时间主要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
清代人崔恕说:“每一篇文章的风格,都是因为时间而耗尽的……”《大学》字多不胜数,故应在战国时期。”(《朱思考新录·路泉》)
从整体上看,《大学》成书于战国初期,在孔子和之后,孟子和荀子之前,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是一部纯儒家的曾学派著作。也就是说《大学》应该是战国早期的作品,其作者应该是“曾氏儒学”,也就是现在学术界公认的战国早期曾参的作品。
百度百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