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创始人是谁?
孙家鼐(1827~1909),安徽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咸丰九年状元,和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忍痛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侍郎。1898年7月3日,吏部尚书兼大学士助理任史静大学堂(现北京大学)第一任管理事务大臣,1900后任大学士兼文远馆教务大臣。他死后,人称“郑文”。
咸丰九年(1859),一班进士(状元)一人。后来获准修改,直奔书房,扩建故居,挂“状元状元”牌匾。同治三年(1864)在湖北担任政治学者。同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强社”,翻译西方书报,讨论时政,向朝廷要求变法维新。孙家鼐被列为一个强大的社会,并参与活动。建议人杨崇义遵照李鸿章的指示,向皇帝奏“迫社议政”,于是将社改名为“官书店”,仍由孙家鼐掌管。
状元的来历为孙家鼐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孙家鼐从开始编纂国史馆到成为朝廷重要官员,用了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间,他在国子监担任助理,推动湖北人学习政治,多次为朝廷担任考官,以公平选拔人才。在过去的20年里,孙家鼐的基本老板一直从事与文化教育有关的生意。孙家鼐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他在处理宫廷事务时养成了恭敬勤勉的作风,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光绪四年(1878),奉命行走于清宫,与翁同龢一起成为光绪皇帝的老师,进入大臣行列。这一年,孙家鼐51岁。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甲午战争即将爆发,朝议主战。他力主“不能挑起争端”,主张宽容和妥协。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惊了朝野。他提出了改革自强的政治主张。他认为要振兴中华,就要重视科学,兴办实业。国家要富强,民族要繁荣,首先要兴办学校。光绪二十四年,史静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被任命为第一任负责学术管理的大臣,并被任命为首席教师。首都大学堂孙家鼐在戊戌变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98年政变后,光绪皇帝虽被下狱,但仍有希望。但此时此刻,每天都是假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对孙家鼐打击很大。光绪皇帝的死,断绝了孙家鼐的生路,从此他再也没有得病。光绪皇帝驾崩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皇帝和皇太后的葬礼之后,孙家鼐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次年10月17日(165438+10月29日),孙家鼐在京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