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的关键是本土化吗?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必须立足于本土化和大众化。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说,中种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推广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小麦种子成本;改进种子处理技术,不断提高种子质量;根据当地耕作制度和生产模式,探索抗旱节水等配套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的一系列集成技术。

为使中国杂交小麦适应当地条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云南元谋建立了育种基地,元谋气候与巴基斯坦麦区相似2013。在运往巴基斯坦之前,所有的小麦品种都通过了元谋基地多年的鉴定和筛选。然而,新到中国的杂交小麦能否适应当地的水土,依然牵动着两国科研人员的心。

张胜全名,“由于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杂交水稻刚到巴时还是有些‘水土不服’。”日照强、温度高,杂交小麦长势良好,穗大而长,但也带来了“甜忧”——分蘖能力旺盛,增加了倒伏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一“烦恼”,我国科研人员多次尝试引入矮秆种质资源,降低杂交小麦的株高,有效提高抗倒伏能力。张胜全说,每年试种后,科研人员会对表现不理想的品种进一步改良,同时保留表现好的品种。

从不同的小麦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经过几年的试种,科研人员基本确定了最适合在巴基斯坦种植的中国杂交小麦品种,并摸索出每个品种最合理的种植技术,为推进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120多个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中国两系杂交小麦表现突出,比地方品种平均增产24.4%。2017—2018年度试验表明,巴基斯坦北部麦区增产50.1%。嘉德农业公司所在的中麦区,杂交小麦增产45%以上。

真实的数据让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获得高度认可。白沙瓦农业大学已经组织了两次国际会议进行讨论,并提出建立中国与中国的联合研究中心,以促进白沙瓦农业大学的杂交小麦进入更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