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道德修养》简答:如何理解大学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理想与现实并存。

——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分析

如果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船,那么理想就是领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没有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人生的波涛中四处漂泊,甚至在激流险滩中沉没。在大学,正值人生壮年,远大的理想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人生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的新航程。

同时,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使社会更加多元化。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现实,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将何去何从?这时候我们翻出了“矛盾”这个词。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需要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观点和方法。“按辩证法办事”可以达到因势利导、因势利导、高瞻远瞩的目的。矛盾分析法是基本的认识方法,处于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的核心。

因此,下面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就业文章

第一,矛盾的斗争

每年都有一批批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满怀抱负和远大理想走向社会。然而,等待这些“高学历”的大多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寒冬”一年比一年冷。

从1999开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短短几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增长了近4倍。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学生人数将达到2500万。短短几年间,高校毕业生总数正以几何速度递增,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高校毕业生总量激增与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一方面,大量毕业生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地方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因此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就业难、想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许多偏远地区和艰苦行业无法招聘到合格的专业人员。这就导致了表面上数量过剩,实际上质量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在这里体现了矛盾的斗争。“僧多粥少”的残酷现实制约着许多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实现路径,因此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寻找新的理想,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李大钊曾指出:“老于旅行的人,到了平坦的地方,就愉快地前进,到了崎岖的境界。他们越有趣,就越能感受到冒险的美好。”理想的实现是艰巨的。

这种现象是对抗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一种表现: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了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长高的竞争,造成了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了条件。

所以,虽然矛盾重重,困难重重,大学生喊了几年“就业寒冬”,但是“寒冬”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温暖的春天难道还不来吗?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过痛苦的选择,选择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很多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很多理想在现实中建立。一直希望在理想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图腾,放下感情。图腾的作用是给我们强大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进,精神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残酷到足以彻底摧毁我们精神层面的图腾。毕竟那些精神上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就像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站在现实之下仰望理想的天空,总是在犹豫和迷茫。这就是追求理想的过程,我们要经历。不要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击倒,那样我们就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天堂,只能在现实的地狱里徘徊。不要总想着理想中的好,不要总想着现实中的不好,要坦然面对。

第二,同一性的矛盾

近年来,出现了各种新的就业分流形式。现实也在为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村官和支教是近几年衍生出来的新词。

城市就业竞争激烈,农村正好相反。有能力、有见识、有上进心的青年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适合农村发展的高知高学历、致富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而且农村本身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发展潜力,国家政策逐渐向农村倾斜,必将激励高校毕业生关心农村建设、投身农村发展,为发挥特长、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无限舞台。

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理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正好可以把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能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比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利用资本市场。这些都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大学生支教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为西部、为基层、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徐本禹,男,出生于1982,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99级学生。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被列为贫困学生,得到了学校的资助,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以及社会的帮助。这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传递我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那些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实习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对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用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的贫穷落后做出贡献。回到学校,孩子们都舍不得他,他答应他们一年后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的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的“太阳底下的承诺”。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保留他的研究生身份两年,支持他的行动。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工作,并志愿去小学教书。

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获奖:“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他从繁华的都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肩负起倒下的教室、贫穷和孤独,肩负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无法让孩子的眼睛充满阳光、爱和期待。徐本禹点燃了火炬,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徐本禹的教学实现了他“传情达意”的理想,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是他的理想和社会发展可以实现的。他的典型事例表明,理想和现实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大学生支教是引导他们到西部和基层锻炼成长、建功立业的有效途径。支教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特别是加深对我国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认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困难,锤炼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学中,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支教缓解了贫困地区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教师数量不足的突出问题,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教师弱势问题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在落后地区传播文明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国际视野和开放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生动的事例和就业趋势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基础。发展是在矛盾的统一中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借鉴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在互动中各自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

学术文章

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作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并把它传遍了整个欧洲。他被世人誉为反对教会和经院哲学的无畏斗士,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他被哥白尼的理论所吸引,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并对宗教神学产生了怀疑。他对经院哲学家提倡的教义持否定态度,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对基督教圣人的厌恶。

布鲁诺的言行激怒了梵蒂冈,他被逐出教会。宗教裁判所指控他为异端。但布鲁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动摇。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他的新宇宙论,反对经院哲学,这进一步激起了对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人将他引诱回国,并将其逮捕。

刽子手们尝试了各种刑罚,但布鲁诺仍然无法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不会冷却我心中的火焰,即使我像塞尔维特一样被烧死。”他还说:“为真理而战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八年的残酷折磨,布鲁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1600 17年2月凌晨,罗马塔上悲壮的钟声划破夜空,传遍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在火刑柱上燃烧的信号。通往花卉广场的街道挤满了人。当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时,他庄严地向围观者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他大喊:“火征服不了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布鲁诺虽然在熊熊烈火中壮烈牺牲,但他坚定而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理想,他为之牺牲的结果最终被历史所见证:他的理论被证明是真实的,改变了整个世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这里,布鲁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先是矛盾的斗争,然后是矛盾的同一性。这是因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的发展中是相互结合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两者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可能是主要方面,也可能是次要方面。

综上所述,从大学生就业和大学者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统一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掌握矛盾分析法,用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没有现实,理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并不脱离现实。“只有与这个世界结合,我们的理想才能开花结果;没有这个世界,理想就结不出果实。”——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现实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的年轻人去创造。正是许多崇高的理想付诸实践,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理想与现实并存,树立远大理想,把握现实大势,人生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身上精彩演绎!